一种曲轴箱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17663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24
本技术涉及曲轴箱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曲轴箱散热结构,包括曲轴箱主体,所述曲轴箱主体的一侧设置有散热箱,且散热箱的上方安装有换热组件,所述散热箱的内部设置有散热组件,且散热箱的一侧形成有制冷腔,所述制冷腔内部设置有制冷片。本技术通过设置的换热组件,实现便于将位于曲轴箱主体内部活塞工作所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利用冷却液对曲轴箱主体内部的温度进行热交换,更好的便于曲轴箱主体进行散热,启动水泵,利用水泵将冷却液输送至散热箱的上箱体与下箱体内部开设的冷却腔中,使冷却液位于冷却腔内部吸收散热箱的热量,而后吸收热量的冷却液通过冷却腔另一端排出,以实现对散热箱进行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曲轴箱,具体为一种曲轴箱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1、曲轴箱是气缸体下部用来安装曲轴的部位,曲轴箱分上曲轴箱和下曲轴箱,上曲轴箱与气缸体铸成一体,下曲轴箱用来贮存润滑油,并封闭上曲轴箱,故又称为油底壳图;油底壳受力很小,一般采用薄钢板冲压而成,其形状取决于发动机的总体布置和机油的容量;油底壳内装有稳油挡板,以防止汽车颠动时油面波动过大,油底壳底部还装有放油螺塞,通常放油螺塞上装有永久磁铁,以吸附润滑油中的金属屑,减少发动机的磨损;在上下曲轴箱接合面之间装有衬垫,防止润滑油泄漏。

2、且在曲轴箱内部地气缸工作过程中,在曲轴箱内部会产生大量地热量,为了进一步提高曲轴箱地使用寿命,需要将曲轴箱内部地热量进行散热,在对曲轴箱进行散热过程中,需要利用散热结构。

3、中国专利公开号:公开了《一种用于曲轴箱体上的散热结构》,包括箱体,且箱体上端的两侧均设置有气室壳罩,气室壳罩上均设置有与其相固连且带有空腔的装配壳,装配壳上均设置有与其相固连且用于加强散热效果的散热组件,散热组件由若干个吹风单元、与吹风单元数量相同的进风管和出风管组成,进风管的两端分别与吹风单元和装配壳相连接,并使吹风单元与装配壳内空腔相连通,出风管的一端与上述装配壳相连接,且出风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将气流分散且提高表面散热效果的散流单元。

4、上述的现有技术,箱体上端的两侧均设置有气室壳罩,气室壳罩上均设置有与其相固连且带有空腔的装配壳,装配壳上均设置有与其相固连且用于加强散热效果的散热组件,散热组件由若干个吹风单元、与吹风单元数量相同的进风管和出风管组成,进风管的两端分别与吹风单元和装配壳相连接,并使吹风单元与装配壳内空腔相连通,出风管的一端与上述装配壳相连接,且出风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将气流分散且提高表面散热效果的散流单元,但现有的该装置在对曲轴箱进行散热过程中,只依靠空气与曲轴表面进行热交换,从而使曲轴箱地稳定降低,采用流动地空气与曲轴箱之间进行热交换地效率较低,从而不利于对曲轴箱产生地热量进行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曲轴箱散热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利用空气流动,对曲轴箱进行散热效率较低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曲轴箱散热结构,包括曲轴箱主体,所述曲轴箱主体的一侧设置有散热箱,且散热箱的上方安装有换热组件,所述散热箱的内部设置有散热组件,且散热箱的一侧形成有制冷腔,所述制冷腔内部设置有制冷片;

3、所述换热组件包括水泵,且水泵的排水端连接有冷却液输送主路管道,所述冷却液输送主路管道的一侧连接有冷却液输送支路管道,所述曲轴箱主体内部开设有冷却腔,所述冷却腔的一端连接有冷却液排出支路管道,且冷却液排出支路管道的一侧设置有冷却液排出主路管道,所述水泵的抽水端连接有偶抽水管道;

4、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管道,且散热箱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的内部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一侧安装有风机,且第一通风口的端部设置有过滤网,所述散热箱的端部开设有第二通风口,所述散热管道的外侧设置有散热鳍。

5、优选地,所述水泵与散热箱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冷却液输送主路管道与水泵的排水端相连通,且冷却液输送支路管道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冷却液输送支路管道分别与散热箱内部开设的冷却腔相连通。

6、优选地,所述冷却腔远离冷却液输送支路管道的一端与冷却液排出支路管道相连通,所述冷却液排出支路管道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冷却液排出支路管道与冷却液排出主路管道相连通。

7、优选地,所述冷却液排出主路管道贯穿散热箱并延伸至其内部,且冷却液排出主路管道与散热管道之间相连通,所述散热管道为弯折的s型结构,且散热管道为黄铜材质制成。

8、优选地,所述散热管道位于散热箱内部固定设置,且散热管道与散热鳍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管道远离冷却液排出主路管道的一端与制冷腔相贯通。

9、优选地,所述安装架与第一通风口之间固定连接,且风机与安装架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过滤网位于第一通风口的端部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

10、优选地,所述第二通风口位于散热箱的另一端,且第一通风口与第二通风口贯通散热箱。

11、优选地,所述散热箱内部设置有隔板,且隔板与散热箱侧壁形成制冷腔,所述抽水管道贯穿散热箱并延伸至其制冷腔的底部。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3、第一、本技术通过设置的换热组件,实现便于将位于曲轴箱主体内部活塞工作所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利用冷却液对曲轴箱主体内部的温度进行热交换,提高了热交换的效率,更好的便于曲轴箱主体进行散热,启动水泵,利用水泵将冷却液输送至散热箱的上箱体与下箱体内部开设的冷却腔中,使冷却液位于冷却腔内部吸收散热箱的热量,而后吸收热量的冷却液通过冷却腔另一端排出,以实现对散热箱进行散热。

14、第二、本技术通过设置的散热组件,对吸收热量的冷却液进行降温,使冷却也的温度降下来后,流动至制冷腔内部,以便于可以缩短制冷片将冷却液制冷的时间,提高装置的工作效率,减少对资源的损耗,利用风机可以加快散热箱内部的空气流动速度,从而使散热管道外侧设置散热鳍与空气的热交换速率提高,提高对冷却液降温的速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曲轴箱散热结构,包括曲轴箱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箱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散热箱(2),且散热箱(2)的上方安装有换热组件(3),所述散热箱(2)的内部设置有散热组件(4),且散热箱(2)的一侧形成有制冷腔(5),所述制冷腔(5)内部设置有制冷片(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曲轴箱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301)与散热箱(2)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冷却液输送主路管道(302)与水泵(301)的排水端相连通,且冷却液输送支路管道(303)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冷却液输送支路管道(303)分别与散热箱(2)内部开设的冷却腔(304)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曲轴箱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304)远离冷却液输送支路管道(303)的一端与冷却液排出支路管道(305)相连通,所述冷却液排出支路管道(305)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冷却液排出支路管道(305)与冷却液排出主路管道(306)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曲轴箱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排出主路管道(306)贯穿散热箱(2)并延伸至其内部,且冷却液排出主路管道(306)与散热管道(401)之间相连通,所述散热管道(401)为弯折的S型结构,且散热管道(401)为黄铜材质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曲轴箱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道(401)位于散热箱(2)内部固定设置,且散热管道(401)与散热鳍(407)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管道(401)远离冷却液排出主路管道(306)的一端与制冷腔(5)相贯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曲轴箱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403)与第一通风口(402)之间固定连接,且风机(404)与安装架(403)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过滤网(405)位于第一通风口(402)的端部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曲轴箱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风口(406)位于散热箱(2)的另一端,且第一通风口(402)与第二通风口(406)贯通散热箱(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曲轴箱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箱(2)内部设置有隔板,且隔板与散热箱(2)侧壁形成制冷腔(5),所述抽水管道(307)贯穿散热箱(2)并延伸至其制冷腔(5)的底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曲轴箱散热结构,包括曲轴箱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箱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散热箱(2),且散热箱(2)的上方安装有换热组件(3),所述散热箱(2)的内部设置有散热组件(4),且散热箱(2)的一侧形成有制冷腔(5),所述制冷腔(5)内部设置有制冷片(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曲轴箱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301)与散热箱(2)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冷却液输送主路管道(302)与水泵(301)的排水端相连通,且冷却液输送支路管道(303)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冷却液输送支路管道(303)分别与散热箱(2)内部开设的冷却腔(304)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曲轴箱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304)远离冷却液输送支路管道(303)的一端与冷却液排出支路管道(305)相连通,所述冷却液排出支路管道(305)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冷却液排出支路管道(305)与冷却液排出主路管道(306)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曲轴箱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排出主路管道(306)贯穿散热箱(2)并延伸至其内部,且冷却液排出主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根
申请(专利权)人:温岭市鑫航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