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热炉炉顶可塑料支撑的方法。加热炉炉顶可塑料吊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1)准备至少4个吊模具,每一吊模具由对拉杆、上螺帽、上垫圈、钢板垫片、木方、蝴蝶卡、下螺帽、下垫圈组成;2)沿炉纵横向安装吊模具,沿炉纵横向相邻吊模具间距均为1.5m。3)将建筑钢管沿炉纵向安装在同一吊模具组的蝴蝶卡上;使建筑钢管的顶面标高=可塑料底部标高-钢模板的厚度;4)将钢模板沿炉横向搁置在建筑钢管上;5)将可塑料堆在钢模板上,当一块钢模板范围内的可塑料捣打完成后,安装下一块钢模板,继续按可塑料施工工艺进行布料、捣打,直至可塑料布料、捣打完毕。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装拆方便、不易涨膜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热炉炉顶可塑料支撑的方法。
技术介绍
在以往炉顶可塑料施工过程中,一股采用普通脚手架支模(支撑可塑料),脚手架满堂支撑于炉内支撑梁上,可塑料施工时人的操作空间较小,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胀模现 象,拆模后可塑料工作面难以处理,经常超出规范要求。模板拆除时炉膛内比较混乱,容易 发生安全事故,且炉顶施工时其他工序工作(如支撑梁包扎、炉底砌筑等)无法同时开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该方法简单,炉内的 其他工序作业可同步穿插进行施工。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1)逐个确认吊挂梁上的工字钢均点焊固定在炉顶大梁上;准备至少4个吊模具, 每一吊模具由对拉杆、上螺帽、上垫圈、钢板垫片、木方、蝴蝶卡、下螺帽、下垫圈组成;2)沿炉纵向设吊模具组,每一吊模具组至少有2个吊模具;吊模具组沿炉横向至 少2组(即沿炉纵横向安装吊模具);每一吊模具的安装方法如下①将对拉杆的上端部依次穿过木方上的对拉杆通孔、钢板垫片上的对拉杆通孔后 套上上垫圈并旋上上螺帽;将木方搁置在相邻的工字钢上;②将对拉杆的下端部穿过蝴蝶卡上的对拉杆通孔后套上下垫圈并旋上下螺帽;3)将建筑钢管沿炉纵向安装在同一吊模具组的蝴蝶卡上;通过调节对拉杆上的 上螺帽或/和下螺帽,使建筑钢管的顶面标高=可塑料底部标高_钢模板的厚度;4)将钢模板沿炉横向搁置在建筑钢管上;5)将可塑料堆在钢模板上,当一块钢模板范围内的可塑料捣打完成后,安装下一 块钢模板,继续按可塑料施工工艺进行布料、捣打,直至可塑料布料、捣打完毕。每一吊模具组内相邻的吊模具之间相距1. 5m,相邻的吊模具组之间相距1. 5m(即 沿炉纵横向相邻吊模具间距均为1. 5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一.采用上述方法,方法简单,钢模板装拆简单;由于本专利技术钢模板的安装拆 除均可由可塑料捣打人员自行完成,钢模板的刚度保证了可塑料施工时钢模板不会产生下 绕,因此本专利技术可避免可塑料施工时胀模;其二.因现有的采用脚手架时,很多钢管的标高不好控制,容易出现不平整。而本 专利技术采用悬挂式后,钢模板下面没有脚手架,提高拆模后可塑料表面平整度及观感,拆模后 可塑料工作面修整方便;其三.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悬挂式,钢模板下面没有脚手架,即钢模板下面有空间;因此本专利技术炉内的其他工序作业可同步穿插进行施工,形成流水作业,提高工效。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可塑料施工时的炉顶断面图。 图中1_对拉杆;2-上螺帽(及上垫圈);3-钢板垫片;4-木方;5-建筑钢管; 6-蝴蝶卡;7-钢模板;8-工字钢,9-下螺帽(及下垫圈),10-可塑料,11-吊挂梁。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它包括如下步骤1)逐个确认吊挂梁11上的工字钢8均点焊固定在炉顶大梁上(即工字钢可作为 悬挂的支撑点);准备吊模具若干,每一吊模 具由对拉杆1、上螺帽2、上垫圈、钢板垫片3、木方4、蝴蝶卡6、下螺帽9、下垫圈组成;2)沿炉纵横向安装吊模具,沿炉纵横向相邻吊模具间距均为1. 5m;每一吊模具的安装方法如下①将对拉杆1的上端部依次穿过木方4上的对拉杆通孔、钢板垫片3上的对拉杆 通孔后套上上垫圈并旋上上螺帽2 (上垫圈位于上螺帽与钢板垫片之间,对拉杆1的上端 部、下端部均设有外螺纹);将木方4搁置在相邻的工字钢8上;②将对拉杆1的下端部穿过蝴蝶卡6上的对拉杆通孔后套上下垫圈并旋上下螺帽 9 (下垫圈位于下螺帽与蝴蝶卡之间);3)将建筑钢管5沿炉纵向安装在同一吊模具组的蝴蝶卡6上;通过调节对拉杆1 上的上螺帽2和下螺帽9,使建筑钢管5的顶面标高=可塑料底部标高-钢模板7的厚度;4)将钢模板7沿炉横向搁置在建筑钢管5上5)将可塑料10堆在钢模板7上,当一块钢模板7范围内的可塑料捣打完成后,安 装下一块钢模板,继续按可塑料施工工艺进行布料、捣打(以此类推即可满足施工要求), 直至可塑料10布料、捣打完毕。可塑料10施工完成、钢模板拆除后,对拉杆1在可塑料中行成的圆孔的处理方法 由于可塑料具有可塑性,在钢模板拆除后可用新开包的可塑料进行填充修补,但此工作务 必在拆模后两小时内进行,以免影响粘结强度。所述的对拉杆1的直径Φ 20mm。木方的高、宽、长为60mmX 80mmX 450mm。对拉杆1的数量=平炉顶面积(m2) + (1. 5mX 1. 5m),对拉杆1纵横均勻布置。钢模板7的高、宽、长50mmX300mmX 1500mm。钢模板7的顶面标高可通过上下螺 帽进行调节,使其达到设计要求。权利要求,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1)逐个确认吊挂梁(11)上的工字钢(8)均点焊固定在炉顶大梁上;准备至少4个吊模具,每一吊模具由对拉杆(1)、上螺帽(2)、上垫圈、钢板垫片(3)、木方(4)、蝴蝶卡(6)、下螺帽(9)、下垫圈组成;2)沿炉纵向设吊模具组,每一吊模具组至少有2个吊模具;吊模具组沿炉横向至少2组;每一吊模具的安装方法如下①将对拉杆(1)的上端部依次穿过木方(4)上的对拉杆通孔、钢板垫片(3)上的对拉杆通孔后套上上垫圈并旋上上螺帽(2);将木方(4)搁置在相邻的工字钢(8)上;②将对拉杆(1)的下端部穿过蝴蝶卡(6)上的对拉杆通孔后套上下垫圈并旋上下螺帽(9);3)将建筑钢管(5)沿炉纵向安装在同一吊模具组的蝴蝶卡(6)上;通过调节对拉杆(1)上的上螺帽(2)和下螺帽(9),使建筑钢管(5)的顶面标高=可塑料底部标高-钢模板(7)的厚度;4)将钢模板(7)沿炉横向搁置在建筑钢管(5)上;5)将可塑料(10)堆在钢模板(7)上,当一块钢模板(7)范围内的可塑料捣打完成后,安装下一块钢模板,继续按可塑料施工工艺进行布料、捣打,直至可塑料(10)布料、捣打完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吊模具沿炉纵 横向间距均为1.5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拉杆 (1)的直径Φ 2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木方的高、宽、 长为 60mmX 80mm X 45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对拉杆(1)的 数量=平炉顶面积(m2) + (1. 5m X 1. 5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钢模板(7)的 高、宽、长 50mmX300mmX 1500mmο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热炉炉顶可塑料支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1)准备至少4个吊模具,每一吊模具由对拉杆、上螺帽、上垫圈、钢板垫片、木方、蝴蝶卡、下螺帽、下垫圈组成;2)沿炉纵横向安装吊模具,沿炉纵横向相邻吊模具间距均为1.5m。3)将建筑钢管沿炉纵向安装在同一吊模具组的蝴蝶卡上;使建筑钢管的顶面标高=可塑料底部标高-钢模板的厚度;4)将钢模板沿炉横向搁置在建筑钢管上;5)将可塑料堆在钢模板上,当一块钢模板范围内的可塑料捣打完成后,安装下一块钢模板,继续按可塑料施工工艺进行布料、捣打,直至可塑料布料、捣打完毕。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装拆方便、不易涨膜的特点。文档编号E04G21/02GK101845890SQ20101020045公开日2010年9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3日专利技术者张晓宁, 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加热炉炉顶可塑料吊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1)逐个确认吊挂梁(11)上的工字钢(8)均点焊固定在炉顶大梁上;准备至少4个吊模具,每一吊模具由对拉杆(1)、上螺帽(2)、上垫圈、钢板垫片(3)、木方(4)、蝴蝶卡(6)、下螺帽(9)、下垫圈组成; 2)沿炉纵向设吊模具组,每一吊模具组至少有2个吊模具;吊模具组沿炉横向至少2组;每一吊模具的安装方法如下: ①将对拉杆(1)的上端部依次穿过木方(4)上的对拉杆通孔、钢板垫片(3)上的对拉杆通孔后套上上垫圈并旋上上螺帽(2);将木方(4)搁置在相邻的工字钢(8)上; ②将对拉杆(1)的下端部穿过蝴蝶卡(6)上的对拉杆通孔后套上下垫圈并旋上下螺帽(9); 3)将建筑钢管(5)沿炉纵向安装在同一吊模具组的蝴蝶卡(6)上;通过调节对拉杆(1)上的上螺帽(2)和下螺帽(9),使建筑钢管(5)的顶面标高=可塑料底部标高-钢模板(7)的厚度; 4)将钢模板(7)沿炉横向搁置在建筑钢管(5)上; 5)将可塑料(10)堆在钢模板(7)上,当一块钢模板(7)范围内的可塑料捣打完成后,安装下一块钢模板,继续按可塑料施工工艺进行布料、捣打,直至可塑料(10)布料、捣打完毕。...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超,鲍黎明,张晓宁,王清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冶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