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轮毂制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9713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板式轮毂制动器,其结构是在静板上接有板面相对的动板,在所述静板中分别装有电磁线圈、制动弹簧和手动松闸装置,在所述动板的外侧面连接有制动瓦,穿接所述动板的螺钉螺纹联接在所述静板上,在所述静板与所述动板之间穿接有滑动导柱,穿接的滑动导柱与所述静板和所述动板之中的一个为紧配合,与另一个为滑动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滑动导柱的设置,降低了动板支撑部位的运动磨损,提高了板式轮毂制动器的耐磨性,并使外减震机构在板式轮毂制动器上的设置成为可能,制动器的使用寿命可提高到1000万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磁制动器,具体地说是一种板式轮毂制动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电梯上使用的一种板式轮毂制动器,其结构是在静板(轭铁)上接有板面 相对的动板(衔铁),在静板中分别装有吸附动板用的电磁线圈、外推动板用的制动弹簧和 手动松间装置,在动板的外侧面接有制动瓦,在动板上的四角穿接有四颗空心螺钉。这四颗 空心螺钉的作用,一是调整动板与静板间的运动间隙;二是从这四颗空心螺钉中再穿接螺 栓,使制动器与电机机壳锁紧固定;三是对动板的运动起到导向作用,并承载制动过程中所 受的剪切力。然而,由于动板的频繁动作所造成的运动磨损,加之动板四角上穿接这四颗空 心螺钉的四个穿接孔的加工精度等原因,使得这种由颗根空心螺钉联接所形成的支撑、导 向和固定机构的受力不均,并不都在承受制动剪切力和制动器的重力,通常是只有其中的 三颗螺钉、甚至只有某个对角位置上的两颗空心螺钉在承重受力。而这种受力不均的情况 则进一步加速了动板支撑部位的磨损,影响了制动器的使用寿命。另外,现有板式轮毂制动器的减震垫一般都是内置式的,就是设置在静板或动板 的相对面上,以减弱动板对静板板面的撞击力度,从而减少制动器的吸合瞬间的撞击噪声。 但是,由于制动器的内部工作温度较高,减震垫极易受热变形,加之工作时减震垫的磨损, 使得为降低噪声而进行的制动器减震调整工作的周期缩短、次数增加。由于制动器上穿接动板的四颗空心螺钉和动板上的内孔摩擦表面均不易作耐磨 处理,因此在上述两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使得现有板式轮毂制动器的使用寿命一般不超 过300万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结构改良的板式轮毂制动器,以解决因动板的磨损、 减震垫的受热变形所造成的减震机构的调整不便和使用不便的问题,从而便于板式轮毂制 动器的使用和调整,延长板式轮毂制动器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板式轮毂制动器,在静板上接有板面相对的动板,在所 述静板中分别装有电磁线圈、制动弹簧和手动松间装置,在所述动板的外侧面连接有制动 瓦,穿接所述动板的螺钉螺纹联接在所述静板上,在所述静板与所述动板之间穿接有滑动 导柱,穿接的滑动导柱与所述静板和所述动板之中的一个为紧配合,与另一个为滑动配合。本专利技术通过在静板和动板上增设滑动导柱,其作用是将兼具有导向、调整和支撑 作用的螺钉的功能进行了有效分解,即此时的螺钉只是保留了间隙调整和支撑的作用,而 滑动导柱则成为动板运动的导向机构和制动器制动剪切力的承受机构。由于在制动器的原 有位置上还保留有螺钉的设置,因而,滑动导柱就可设置在制动器的重力承受点线上和制 动剪切力的承受点线上,并使滑动导柱的设置数量达到最少。其结果是使动板的重量以及 制动时产生的剪切力全部承托在滑动导柱上,避免了螺钉的磨损和动板的偏沉或偏置,由此克服了动板受力不均的缺陷。而滑动导柱与静板或动板中的某一个采用紧配合连接,就 可使滑动导柱与其连接体(静板或动板)形成稳定的一体结构,而与相对的另一个运动体 形成导柱与孔道的滑动配合形式,在滑动导柱进行耐磨处理后,这种滑动配合形式可降低 运动支撑部位的磨损,由此提高板式轮毂制动器的耐磨性。在所述滑动导柱与所述静板或所述动板之间的滑动配合部位的一方或双方的表 面制有表面耐磨层或设有耐磨套。表面耐磨层既可制在滑动导柱的滑动段的表面,也可制 在与滑动导柱滑动配合的静板或动板中的滑动孔道中,还可在滑动导柱或滑动孔道的表面 均制出表面耐磨层。同样地,耐磨套既可设置在滑动导柱的滑动段的表面,也可设置在与滑 动导柱滑动配合的静板或动板中的滑动孔道中,还可在滑动导柱滑动段的表面以及滑动孔 道中都设置耐磨套。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滑动配合部位的一方或双方的表面设置表面耐磨层或耐磨套,就可 大大提高滑动导柱或滑动孔道的抗磨损性能,降低运动部件运动支撑部位的磨损,由此大 大提高了板式轮毂制动器的耐磨性和使用寿命。所述滑动导柱与所述动板为紧配合,所述滑动导柱的滑动端伸入所述静板上的滑 动孔道中,在所述静板上相对滑动孔道的外侧面设有外减震机构,所述滑动导柱的滑动端 的端头顶在所述外减震机构上。采用这种结构,就可使原有板式轮毂制动器中的内置式的减震垫外移,通过连接 在动板上的滑动导柱对外减震机构的作用而减少制动器的工作噪声。而外减震机构的配 置,首先是由于滑动导柱的设置而成为可能;其次,这种外减震机构的工作环境温度基本接 近制动器所处的外界常温,因而减震垫在高温下的易磨损和受热变形的缺陷就可以得到有 效地克服,制动器减震调整维修次数即可相应减少;再次,外设式的减震机构,使得减震垫 的调整和更换不用拆机,从而使调整方便、快捷。所述外减震机构是在端盖中装有减震垫和顶板,所述端盖通过紧固件固定于所述 静板上,所述顶板套接在所述滑动导柱端头的变径细轴处。所述外减震机构是在端盖中装有减震弹簧,所述端盖通过紧固件固定于所述静板 上,一端带有外凸沿的套筒套接在所述滑动导柱的变径细轴上,所述套筒的外凸沿顶压在 所述端盖中的减震弹簧上,所述套筒的内端口顶在所述滑动导柱的变径凸肩上。所述外减震机构是在与所述静板成一体的护套中装有减震垫,在护套的端口中螺 纹连接有调节丝堵,所述调节丝堵顶在所述减震垫的外侧面。所述螺钉穿过所述动板上的穿接孔,螺纹连接在所述静板上的螺孔中。在所述螺钉上制有轴向贯通的芯孔,在所述静板开有螺孔,在所述动板上开有与 所述螺孔相对的穿接孔,所述螺钉穿过所述动板上的穿接孔,螺纹连接在所述静板上的螺 孔中。本专利技术通过滑动导柱的设置,降低了动板支撑部位的运动磨损,提高了板式轮毂 制动器的耐磨性,并使外减震机构在板式轮毂制动器上的设置成为可能,避免了减震垫的 高温变形和磨损。这两种优势因素在板式轮毂制动器上的共存,使得制动器的使用寿命大 大延长。经实验表明,本专利技术板式轮毂制动器的使用寿命达到了 1000万次。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用两种外减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图6是板式轮毂制动器上的两种外减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动板与静板的一种连接方式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板式轮毂制动器的基本结构不变,即包括有作为轭铁的 静板1和作为衔铁的动板2,静板1和动板2的板面相对,在静板1中分别按原有结构装有 电磁线圈3、制动弹簧4和手动松闸装置5,在动板2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制动瓦6,在动板 2的四角上设有穿接孔,螺钉7穿过动板2上的穿接孔,螺纹连接在静板1上的螺孔中。静 板1上的螺孔可以是螺纹盲孔,仅用于紧固螺钉7,而在静板1的两侧可分别设置上、下两个 挂耳,在挂耳上开孔,用于穿接向电机机壳上固定制动器的紧固件。静板1上的螺孔也可以 是一段有螺纹、一段为光孔的复合穿接孔的形式,而且,静板1上的螺孔与动板2上的穿接 孔一一相对,在螺钉7上制出轴向的贯通芯孔;螺钉7穿过动板2上的穿接孔,螺纹联接在 静板1上的螺孔中,而紧固螺杆则可穿过静板1的螺孔光孔段,并且从调整螺钉7的芯孔中 穿出,以固定在电机机壳上。图7中,本专利技术还可在静板1和/或动板2上分别设置挂耳16,螺钉7穿过动板2 上的穿接孔,螺纹连接在静板1上的挂耳16的螺孔中。在静板1和动板2之间穿接有两根滑动导柱8,两根滑动导柱8分别设置在制动瓦 6的上、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板式轮毂制动器,在静板(1)上接有板面相对的动板(2),在所述静板(1)中分别装有电磁线圈(3)、制动弹簧(4)和手动松闸装置(5),在所述动板(2)的外侧面连接有制动瓦(6),穿接所述动板(2)的螺钉(7)螺纹联接在所述静板(1)上,其特征是,在所述静板(1)与所述动板(2)之间穿接有滑动导柱(8),穿接的滑动导柱(8)与所述静板(1)和所述动板(2)之中的一个为紧配合,与另一个为滑动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伍林王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五龙制动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