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极片连接方法及压合模具技术_技高网

极片连接方法及压合模具技术

技术编号:4019655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7 0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池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极片连接方法及压合模具。极片连接方法包括:S1:在聚合物层的两个表面镀覆金属层,加工成复合箔材,在所述复合箔材的两个表面涂布电极浆料,加工成极片;S2:将多个所述极片层叠;S3:对层叠后的所述极片的一端进行挤压,使所有所述金属层相导通。通过对层叠后的极片的一端进行挤压,极片的金属层之间能够相导通形成极耳区,该极耳区与每个层叠的极片均连接导通,无需额外连接极耳,简化了极片连接操作步骤,提高了极片连接操作效率和连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加工,尤其涉及极片连接方法及压合模具


技术介绍

1、传统的集流体通常由铝箔或铜箔组成,其硬度较大,一旦产生毛刺容易刺穿隔膜形成短路。现在常采用复合箔材作为集流体,复合箔材的结构为中间是聚合物层,聚合物层的两侧是金属层的三明治结构。

2、复合箔材中的聚合物层具有抗拉伸断裂强度高、质地软以及镀层薄的优势,因此不容易出现毛刺,即便出现毛刺,也会因为质地软镀层薄刺穿隔膜的可能性比较小,进而能够很好地防止电池内部发生短路,提升电池的安全性能。此外,聚合物材料本身的热膨胀系数较低且具有遇热收缩的特性,从而避免电池进一步发热、燃烧和爆炸等问题。

3、复合箔材作为集流体,经过涂布、辊压、模切等工序,制成单个极片,再将多个极片层叠,每个极片均需要连接极耳,再将多个极耳汇集后与转接片相连接。电芯有很多层极片层叠而成,因此,极耳与极片的连接操作需要重复多次,工作量很大。

4、因此,亟需极片连接方法及压合模具,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片连接方法,能够在极片极片端部形成极耳区,无需另外在极片上连接极耳,提高了极片之间的连接效率。

2、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极片连接方法,包括:

4、s1:在聚合物层的两个表面镀覆金属层,加工成复合箔材,在所述复合箔材的两个表面涂布电极浆料,加工成极片;

5、s2:将多个所述极片层叠;

6、s3:对层叠后的所述极片的一端进行挤压,使所有所述金属层相导通。

7、作为上述极片连接方法的可选方案,在步骤s3中,对所述极片进行挤压时,对所述极片进行加热。

8、作为上述极片连接方法的可选方案,对所述极片的加热温度大于所述聚合物层的熔点温度而小于所述金属层的熔点温度。

9、作为上述极片连接方法的可选方案,对所述极片的加热温度为100℃-400℃。

10、作为上述极片连接方法的可选方案,挤压所述极片时,在所述极片的接触导通一端与另一端之间形成有过渡区,所述过渡区的厚度由接触导通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

11、作为上述极片连接方法的可选方案,通过负压抽吸对挤出的所述聚合物层进行收集。

12、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合模具,能够对层叠的极片进行挤压。

13、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14、压合模具,应用于如上所述的极片连接方法对极片进行加工处理,所述压合模具包括:

15、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的相平行设置,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之间形成压合区域,层叠后的所述极片放置于所述压合区域,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能够相互靠近移动,以对所述极片进行挤压。

16、作为上述压合模具的可选方案,所述上模和/或所述下模上设置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能够对所述上模和/或所述下模进行加热,以使所述上模和/或所述下模能够对所述极片进行加热。

17、作为上述压合模具的可选方案,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的朝向所述压合区域的一侧设置为平面,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能够相互靠近以挤压所述极片。

18、作为上述压合模具的可选方案,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的一端设置为斜面,由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的一端向另一端,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直至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保持平行。

19、有益效果:

20、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极片连接方法,通过对层叠后的极片的一端进行挤压,极片的金属层之间能够相导通形成极耳区,该极耳区与每个层叠的极片均连接导通,无需额外连接极耳,简化了极片连接操作步骤,提高了极片连接操作效率和连接质量。

2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压合模具,对极片进行压合操作时,将层叠后的极片放置于上模和下模之间,使上模和下模相互靠近以对极片进行挤压,从而能够将聚合物层挤出到金属层外部,使多层金属层相接触并被压合为一体形成极耳。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极片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对所述极片(1)进行挤压时,对所述极片(1)进行加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极片(1)的加热温度大于所述聚合物层(11)的熔点温度而小于所述金属层的熔点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片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极片(1)的加热温度为100℃-400℃。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极片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挤压所述极片(1)时,在所述极片(1)的接触导通一端与另一端之间形成有过渡区(20),所述过渡区(20)的厚度由接触导通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负压抽吸对挤出的所述聚合物层(11)进行收集。

7.压合模具,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极片连接方法对极片(1)进行加工处理,所述压合模具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21)和/或所述下模(22)上设置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能够对所述上模(21)和/或所述下模(22)进行加热,以使所述上模(21)和/或所述下模(22)能够对所述极片(1)进行加热。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21)和所述下模(22)的朝向所述压合区域(23)的一侧设置为平面,所述上模(21)和所述下模(22)能够相互靠近以挤压所述极片(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21)和所述下模(22)的一端设置为斜面,由所述上模(21)和所述下模(22)的一端向另一端,所述上模(21)和所述下模(22)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直至所述上模(21)和所述下模(22)保持平行。

...

【技术特征摘要】

1.极片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对所述极片(1)进行挤压时,对所述极片(1)进行加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极片(1)的加热温度大于所述聚合物层(11)的熔点温度而小于所述金属层的熔点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片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极片(1)的加热温度为100℃-400℃。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极片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挤压所述极片(1)时,在所述极片(1)的接触导通一端与另一端之间形成有过渡区(20),所述过渡区(20)的厚度由接触导通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负压抽吸对挤出的所述聚合物层(11)进行收集。

7.压合模具,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波陈凯刘波冯玉川李峥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清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