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桥架支撑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桥架支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19646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5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桥架支撑系统,包括立柱、桥架和第一支撑模块,立柱上设置有至少一侧安装侧,第一支撑模块适于布置于两根立柱相对的安装侧之间,第一支撑模块包括支撑体和至少一个连接组件,支撑体适于安装至立柱上,支撑体与立柱连接后适于形成不与水平面重合的安装平面,连接组件适于使桥架沿安装平面与支撑体固定连接,安装完成后的桥架的主体承托平面不与水平面发生重合,该桥架支撑系统能够自由组合布置竖向桥架,安装灵活性高,适应性强,空间占用低,竖起后的桥架能够减少甚至避免积灰,能够适用于无尘生产车间等场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气工程,具体涉及一种桥架支撑系统


技术介绍

1、电缆桥架通常用于敷设电缆且其外形像一座桥,因此称为电缆桥架。电缆桥架具体可分为槽式电缆桥架、托盘式电缆桥架和梯级式电缆桥架、网格桥架等结构,由支架、托臂和安装附件等组成。可以独立架设,也可以敷设在各种建筑物和管廊支架上,具有结构简单、造型美观、配置灵活和维修方便等特点,全部零件均需进行镀锌处理,如果是在邻近海边或属于腐蚀区,则材质必须具有防腐、耐潮气、附着力好,耐冲击强度高的物性特点。

2、但是,现有的桥架系统存在以下缺陷:传统的桥架一般为横向布置,布置方式不够灵活,虽然能够承载更多和更重的电缆,但这样会导致桥架接收灰尘的面积过大,容易发生积灰,无法满足汽车生产和食品加工等行业中无尘加工车间的电缆敷设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自由组合布置,不易积灰的桥架支撑系统。

2、为达到以上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桥架支撑系统,包括立柱、桥架和第一支撑模块,所述立柱上设置有至少一侧安装侧,所述第一支撑模块适于布置于两根所述立柱相对的所述安装侧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模块包括支撑体和至少一个连接组件,所述支撑体适于安装至所述立柱上,所述支撑体与所述立柱连接后适于形成不与水平面重合的安装平面,所述连接组件适于使所述桥架沿所述安装平面与所述支撑体固定连接,安装完成后的所述桥架的主体承托平面不与水平面发生重合。

3、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体与所述立柱连接后适于在竖直方向上形成安装平面;安装完成后的所述桥架的主体承托平面与水平面相垂直。

4、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体上沿所述桥架架设方向开设有至少一条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开口朝向所述安装平面,所述连接组件适于穿过所述桥架与所述连接槽连接,所述连接组件适于配合所述支撑体夹持固定至少部分所述桥架。

5、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体上设置有至少一根沿所述桥架架设方向延伸的支撑柱,所述连接槽的数量为所述支撑柱的数量的整数倍,所述连接槽等数量的分布于所述支撑柱上;所述支撑柱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支撑柱之间设置有加强柱;所述支撑柱为一侧开口空心结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和弹性件,所述第二连接器设置于所述连接槽内,所述弹性件适于使所述第二连接器抵至所述连接槽的开口处,所述第一连接器适于从所述支撑柱外部穿过所述桥架与所述第二连接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连接槽的开口两侧的接触位置设置有防滑齿。

6、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体上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适应孔,所述适应孔内适于设置可滑动的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适于穿过所述适应孔与所述安装侧固接,并将所述固定部限制至所述安装侧上。

7、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上还开设有至少一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适于设置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适于穿过所述固定孔抵至所述安装侧表面;两个所述支撑体的所述固定部适于堆叠连接至同一所述安装侧上,两个所述支撑体的所述固定部上的所述适应孔适于一一配合并由同一所述第一固定件穿设连接;所述固定孔位于所述固定部的堆叠位置以外的位置上;所述固定部上开设有用于容置另一所述支撑体上的支撑柱的避让槽。

8、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支撑模块,所述第二支撑模块适于安装至所述立柱上,所述第二支撑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定位组件和支撑构件,所述定位组件适于将所述支撑构件固定至所述立柱上,所述支撑构件的至少部分向一侧凸起形成连接部,所述定位组件适于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支撑构件的至少部分向另一侧凸起形成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凸起侧设置有对所述支撑部进行部分切断的支撑槽口。

9、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和所述连接部均沿同一方向延伸,所述支撑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部对称分布于所述连接部两侧,两个所述支撑部上的所述支撑槽口一一配合对齐;所述支撑部和所述连接部的连接处平整过度;所述支撑部的凸起侧设置有部分遮挡所述支撑槽口的限制部,所述限制部均位于所述支撑槽口的同一侧。

10、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多个连接孔,所述定位组件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孔,所述定位组件上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孔适于与所述连接部上的至少两个所述连接孔配合连接;所述支撑槽口沿所述支撑部的延伸方向单列布置,所述第一定位孔沿所述连接部的延伸方向单列布置;所述连接孔为腰形孔。

11、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和多个定位器,所述第一定位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板上,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所述第二定位板适于夹持于所述立柱两侧并通过所述定位器进行连接紧固;所述第二定位板上开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内适于设置定位销,所述定位销适于抵至所述立柱;所述定位组件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定位组件适于沿所述第一定位孔的排列方向进行设置。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13、1、本申请的桥架支撑系统的第一支撑模块能够自由安装于立柱之间,使电缆能够架设至空中,减少对地面空间的占用,提升安全性,第一支撑模块相较于传统桥架,通过改变对电缆的主体承托平面的方向,使得桥架和电缆落灰积灰面积能够有效降低,避免桥架和电缆上积攒过多的灰尘,满足汽车生产和食品加工等行业中的无尘生产车间内的电缆布置需求。

14、2、本申请的桥架支撑系统的第二支撑模块能够自由安装于立柱上,可通过安装桥架或直接嵌设电缆,帮助电缆进行容置、梳理、引导和定位,避免电缆之间产生杂糅缠绕,保证电缆具有足够的散热空间,提升电缆的使用稳定性,第二支撑模块和立柱之间拆装方便快速,还能够在安装时自由决定设置第二支撑模块的引导方向,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15、3、本申请的桥架支撑系统通过第一支撑模块和第二支撑模块在立柱上的相互组合使用,使电缆在敷设时的落灰积灰面积得到有效缩减,同时还能够有极高的布置自由度,能够满足车间内各个位置的电缆敷设需求,在不影响设备工作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车间内的无效使用空间,并方便操作人员在地面走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桥架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桥架和第一支撑模块,所述立柱上设置有至少一侧安装侧,所述第一支撑模块适于布置于两根所述立柱相对的所述安装侧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模块包括支撑体和至少一个连接组件,所述支撑体适于安装至所述立柱上,所述支撑体与所述立柱连接后适于形成不与水平面重合的安装平面,所述连接组件适于使所述桥架沿所述安装平面与所述支撑体固定连接,安装完成后的所述桥架的主体承托平面不与水平面发生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架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与所述立柱连接后适于在竖直方向上形成安装平面;安装完成后的所述桥架的主体承托平面与水平面相垂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架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上沿所述桥架架设方向开设有至少一条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开口朝向所述安装平面,所述连接组件适于穿过所述桥架与所述连接槽连接,所述连接组件适于配合所述支撑体夹持固定至少部分所述桥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桥架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上设置有至少一根沿所述桥架架设方向延伸的支撑柱,所述连接槽的数量为所述支撑柱的数量的整数倍,所述连接槽等数量的分布于所述支撑柱上;所述支撑柱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支撑柱之间设置有加强柱;所述支撑柱为一侧开口空心结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和弹性件,所述第二连接器设置于所述连接槽内,所述弹性件适于使所述第二连接器抵至所述连接槽的开口处,所述第一连接器适于从所述支撑柱外部穿过所述桥架与所述第二连接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连接槽的开口两侧的接触位置设置有防滑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架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上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适应孔,所述适应孔内适于设置可滑动的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适于穿过所述适应孔与所述安装侧固接,并将所述固定部限制至所述安装侧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桥架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上还开设有至少一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适于设置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适于穿过所述固定孔抵至所述安装侧表面;两个所述支撑体的所述固定部适于堆叠连接至同一所述安装侧上,两个所述支撑体的所述固定部上的所述适应孔适于一一配合并由同一所述第一固定件穿设连接;所述固定孔位于所述固定部的堆叠位置以外的位置上;所述固定部上开设有用于容置另一所述支撑体上的支撑柱的避让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架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支撑模块,所述第二支撑模块适于安装至所述立柱上,所述第二支撑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定位组件和支撑构件,所述定位组件适于将所述支撑构件固定至所述立柱上,所述支撑构件的至少部分向一侧凸起形成连接部,所述定位组件适于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支撑构件的至少部分向另一侧凸起形成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凸起侧设置有对所述支撑部进行部分切断的支撑槽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桥架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和所述连接部均沿同一方向延伸,所述支撑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部对称分布于所述连接部两侧,两个所述支撑部上的所述支撑槽口一一配合对齐;所述支撑部和所述连接部的连接处平整过度;所述支撑部的凸起侧设置有部分遮挡所述支撑槽口的限制部,所述限制部均位于所述支撑槽口的同一侧。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桥架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多个连接孔,所述定位组件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孔,所述定位组件上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孔适于与所述连接部上的至少两个所述连接孔配合连接;所述支撑槽口沿所述支撑部的延伸方向单列布置,所述第一定位孔沿所述连接部的延伸方向单列布置;所述连接孔为腰形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桥架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和多个定位器,所述第一定位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板上,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所述第二定位板适于夹持于所述立柱两侧并通过所述定位器进行连接紧固;所述第二定位板上开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内适于设置定位销,所述定位销适于抵至所述立柱;所述定位组件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定位组件适于沿所述第一定位孔的排列方向进行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架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桥架和第一支撑模块,所述立柱上设置有至少一侧安装侧,所述第一支撑模块适于布置于两根所述立柱相对的所述安装侧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模块包括支撑体和至少一个连接组件,所述支撑体适于安装至所述立柱上,所述支撑体与所述立柱连接后适于形成不与水平面重合的安装平面,所述连接组件适于使所述桥架沿所述安装平面与所述支撑体固定连接,安装完成后的所述桥架的主体承托平面不与水平面发生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架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与所述立柱连接后适于在竖直方向上形成安装平面;安装完成后的所述桥架的主体承托平面与水平面相垂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架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上沿所述桥架架设方向开设有至少一条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开口朝向所述安装平面,所述连接组件适于穿过所述桥架与所述连接槽连接,所述连接组件适于配合所述支撑体夹持固定至少部分所述桥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桥架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上设置有至少一根沿所述桥架架设方向延伸的支撑柱,所述连接槽的数量为所述支撑柱的数量的整数倍,所述连接槽等数量的分布于所述支撑柱上;所述支撑柱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支撑柱之间设置有加强柱;所述支撑柱为一侧开口空心结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和弹性件,所述第二连接器设置于所述连接槽内,所述弹性件适于使所述第二连接器抵至所述连接槽的开口处,所述第一连接器适于从所述支撑柱外部穿过所述桥架与所述第二连接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连接槽的开口两侧的接触位置设置有防滑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架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上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适应孔,所述适应孔内适于设置可滑动的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适于穿过所述适应孔与所述安装侧固接,并将所述固定部限制至所述安装侧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桥架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上还开设有至少一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适于设置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中亨郑力豪段锐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纬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