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叠片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相机、笔记本电池等移动设备的性能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对锂离子电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这些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复杂,对电池的大倍率放电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来,由于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也越来越提倡产品的环保性能。电动汽车具有无污染的特性,因而其替代传统汽车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但电池汽车本身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动力源即电池的发展。因此,电动汽车电池的发展至关重要。
2、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10212236a,该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锂离子电池高速叠片方法、叠片装置及锂离子电池,其中,锂离子电池高速叠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0、提供模切好的极片和叠片平台,使位于叠片平台上方的隔膜卷上的隔膜的一端固定在叠片平台上;步骤s200、按照“z”字形方式将隔膜堆叠在叠片平台上,每叠一层隔膜在隔膜的上方间隔放置至少两个同极性的极片,相邻两层极片的极性不同,堆叠n层隔膜后形成电芯坯体组件;步骤s300、使切割装置于相邻极片之间的位置切割电芯坯体组件,以成型单个的电芯坯体。通过每层堆叠至少两个极片,可以减少重复抓取极片的动作,减少定位时间,一次性完成至少两个电芯坯体的堆叠,加快了叠片速度。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4、z型叠片,将事先模切好的正负极片和隔膜自下而上逐片z型堆叠而成,此工艺简单,但是存在叠片速度慢,效率低的问题,延长了生产周期,增加了生产成本,机械手动作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叠片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锂离子电池叠片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处于中间的位置开设有用于叠片的叠片槽;
3、所述底座顶部两侧的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放置框,两组所述放置框靠近叠片槽的一侧分别开设有通槽,左侧所述放置框内壁叠放有一排第一电极,右侧所述放置框内壁叠放有一排第二电极;
4、所述底座背面设置有l字形支撑杆,所述l字形支撑杆正面靠近顶部的位置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收卷辊,所述收卷辊的外壁绕设有薄膜,所述底座顶部两侧的位置设置有叠片机构。
5、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叠片机构还包括有两块支撑板,两块所述支撑板分别固定连接在底座背面处于l字形支撑杆两侧的位置,所述底座背面两侧的位置分别设置有气缸,且气缸与对应位置支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两组所述气缸远离支撑板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延伸至底座顶部上方的两侧的位置,两根所述连接杆远离气缸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推板。
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通过设置两组气缸交替伸缩通过连接杆带动推板移动,通过推板将两侧放置框内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交替推入叠片槽,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滑入的同时会拉动收卷辊外壁的薄膜进行包裹,由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是从两侧依次交替叠放,使得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每次叠放时中间都会有薄膜隔断,避免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互相接触,使得薄膜形成z字形叠放并阻隔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
7、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推板与通槽的位置相对应。
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通过将推板与通槽设置呈同一高度以方便推板将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从通槽推出落入叠片槽中以方便进行叠放。
9、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通槽高度的尺寸比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厚度的尺寸一致。
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使得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在被推板推出通槽前始终保持水平状态,以方便进行的叠放。
11、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两组所述放置框之间处于收卷辊下方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中间的位置开设有导向槽,且导向槽内壁的两侧为圆弧设置。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通过设置导向槽,使得薄膜始终处于叠片槽上方中间位置。
13、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薄膜穿过导向槽延伸至叠片槽的内部。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可以方便包裹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
15、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叠片槽内壁两侧接近底部的位置分别开设有通风槽,且通风槽延伸至底座的外部,两处所述通风槽内壁靠近底座外部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风机。
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通过设置两组风机交替运作,使得通风槽产生负压,吸取叠片槽内的空气牵引薄膜将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包裹的更加紧密贴合,以提升包裹效果。
17、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两处所述通风槽内壁靠近叠片槽一侧的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阻隔网。
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通过设置阻隔网可以很好的阻隔薄膜,避免薄膜因通风槽负压吸入通风槽中,避免影响风机运作。
19、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20、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叠片装置,通过设置两组气缸交替伸缩通过连接杆带动推板移动,通过推板将两侧放置框内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交替推入叠片槽,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滑入的同时会拉动收卷辊外壁的薄膜进行包裹,由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是从两侧依次交替叠放,使得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每次叠放时中间都会有薄膜隔断,避免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互相接触,使得薄膜形成z字形叠放并阻隔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
21、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叠片装置,通过将推板与通槽设置呈同一高度以方便推板将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从通槽推出落入叠片槽中以方便进行叠放,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在被推板推出通槽前始终保持水平状态,以方便进行的叠放,通过设置导向槽,使得薄膜始终处于叠片槽上方中间位置,包裹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
22、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叠片装置,通过设置两组风机交替运作,使得通风槽产生负压,吸取叠片槽内的空气牵引薄膜将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包裹的更加紧密贴合,以提升包裹效果,通过设置阻隔网可以很好的阻隔薄膜,避免薄膜因通风槽负压吸入通风槽中,避免影响风机运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离子电池叠片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处于中间的位置开设有用于叠片的叠片槽(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叠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片机构(4)还包括有两块支撑板(41),两块所述支撑板(41)分别固定连接在底座(1)背面处于L字形支撑杆(3)两侧的位置,所述底座(1)背面两侧的位置分别设置有气缸(42),且气缸(42)与对应位置支撑板(41)的一侧固定连接,两组所述气缸(42)远离支撑板(41)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3),且连接杆(43)延伸至底座(1)顶部上方的两侧的位置,两根所述连接杆(43)远离气缸(42)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推板(4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叠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44)与通槽(23)的位置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叠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23)高度的尺寸比第一电极(21)与第二电极(22)厚度的尺寸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叠片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放置框(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叠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32)穿过导向槽(34)延伸至叠片槽(11)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叠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片槽(11)内壁两侧接近底部的位置分别开设有通风槽(12),且通风槽(12)延伸至底座(1)的外部,两处所述通风槽(12)内壁靠近底座(1)外部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风机(1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叠片装置,其特征在于:两处所述通风槽(12)内壁靠近叠片槽(11)一侧的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阻隔网(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叠片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处于中间的位置开设有用于叠片的叠片槽(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叠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片机构(4)还包括有两块支撑板(41),两块所述支撑板(41)分别固定连接在底座(1)背面处于l字形支撑杆(3)两侧的位置,所述底座(1)背面两侧的位置分别设置有气缸(42),且气缸(42)与对应位置支撑板(41)的一侧固定连接,两组所述气缸(42)远离支撑板(41)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3),且连接杆(43)延伸至底座(1)顶部上方的两侧的位置,两根所述连接杆(43)远离气缸(42)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推板(4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叠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44)与通槽(23)的位置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叠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23)高度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强,张永起,
申请(专利权)人: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