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门构造,能够提高在背门上配置清洗软管时的作业性,并且,在背门上配置清洗软管时,能够美观地配置。具有以开闭自如的方式安装在车辆(10)的门开口部(15)上的门主体(22)、以及以覆盖门主体(22)的窗开口部(37)的方式安装在门主体(22)的外表面上的车窗板(23),在车窗板(23)上,在周缘部(54)具有不能透视的不透明部(52),将供给清洗液的清洗软管(24)配置在门主体(22)的外表面与不透明部(52)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以开闭自如的方式安装在车身的后部开口上的背门(尾门)等的车辆 用门构造。
技术介绍
作为车辆用门构造,已知在背门上装入供给清洗液的清洗软管的构造。这种车辆用门构造,由于背门是以开闭自如的方式安装在车身的后部开口上的, 因此,在配置后刮水器装置的情况下,存在使清洗软管沿着背门的必要性。作为这样的车辆用门构造,已知在背门的门架内配置清洗软管的构造、或是使清 洗软管经由背门的铰链附近的构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门构造,在后柱的上端形成第一贯通孔,将清洗软管从该第 一贯通孔引出,在背门的门架上设置第二贯通孔,将清洗软管从该第二贯通孔配置在门架 的内部空间中。专利文献2的车辆用门构造,经由铰链将背门以开闭自如的方式安装在门开口 上,以便能够在该背门侧的铰链上保持清洗软管。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门构造中,由于通过背门的内部空间配置清洗软管, 因此会发生在不能看到的部位使清洗软管穿过的作业。因此,存在着将清洗软管组装到背 门上时的作业性不良的技术问题。另外,在专利文献2的车辆用门构造中,由于沿背门的内侧配置清洗软管,因此存 在着打开背门时会看到清洗软管、有损美观性的情况。专利文献1 日本实公昭62-20362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实开昭61-522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门构造,能够提高在背门上配置清洗软管时 的作业性,并且,在背门上配置清洗软管时,能够美观地配置。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是一种车辆用门构造,其特征在于,具有以开闭自如的方式安 装在车辆的门开口部上的门主体、以及以覆盖门主体的窗开口部的方式安装在门主体的外 表面上的车窗板,在车窗板上,在周缘部具有不能透视的不透明部,将供给清洗液的清洗软 管配置在门主体的外表面与不透明部之间。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清洗软管安装在车窗板上。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车窗板上设有保持清洗软管的保持部,在门主体 的外表面上且在与保持部相对的部位设有开口部。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车窗板上,设有与清洗软管相连接并且向车窗板 的外表面侧露出的清洗喷嘴,在与清洗喷嘴相对的位置上,具有从门主体的车室侧或行李 室侧贯通至门主体的外表面的喷嘴侧贯通孔。3技术方案5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清洗软管具有与车身侧的清洗供给通路相连接、 供给清洗液的接头,接头具有安装在车窗板上的安装基部、以及从该安装基部向门主体的 车室侧或行李室侧突出并与清洗供给通路相连接的接头部,门主体具有接头侧贯通孔,该 接头侧贯通孔供接头部插入,并且从门主体的车室侧或行李室侧贯通至门主体的外表面, 清洗供给通路具有将接头侧贯通孔的车室侧或行李室侧覆盖的索环,在索环上设有供清洗 液流通并与接头部卡合的卡合通路,使该卡合通路向车窗板侧突出而设置。技术方案6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索环具有卡合凸缘,该卡合凸缘与接头侧贯通 孔卡合;连接部,该连接部将该卡合凸缘和卡合通路连接,并具有挠性。技术方案7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接头部以及卡合通路在将索环安装到接头侧贯 通孔上时的安装方向上延伸。(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能够获得以下效果。在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中,具有以开闭自如的方式安装在车辆的门开口部上的门主 体、以及以覆盖门主体的窗开口部的方式安装在门主体的外表面上的车窗板,在车窗板上, 在周缘部具有不能透视的不透明部。由于将供给清洗液的清洗软管配置在门主体的外表面与不透明部之间,因此,例 如在将车窗板安装到门主体上之前,能够预先将清洗软管安装在车窗板或门主体上。其结 构是,能够避免在不能看到的部位配置清洗软管24的作业,从而提高清洗软管的组装的作 业性。另外,由于将供给清洗液的清洗软管配置在门主体的外表面与不透明部之间,因 此,在将车窗板安装到门主体上后,能够将清洗软管相对于外部隐藏。即,能够谋求清洗软 管附近的美观性的提高。在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中,清洗软管安装在车窗板上。一般地,在车辆的组装工序 中,在包含门主体的车身的涂装完成后,安装车窗板、清洗软管。即,将清洗软管安装在车窗 板上,由此,能够预先在车窗板侧安装清洗软管而实现一体化。由此,由于能够将清洗软管 与车窗板一同组装到门主体上,因此,能够谋求车窗板以及清洗软管的组装的作业性的提高。在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中,由于在车窗板上设有保持清洗软管的保持部,在门主体 的外表面上且在与保持部相对的部位设有开口部,因此,能够通过开口部与门主体的外表 面相比将保持部收容在内部。即,能够将车窗板和门主体的外表面接近配置。其结果是,能 够将包括车窗板的门主体的厚度减薄。在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中,车窗板上,设有与清洗软管相连接并且向车窗板的外表 面侧露出的清洗喷嘴。由于在与清洗喷嘴相对的位置上具有从门主体的车室侧或行李室侧贯通至门主 体的外表面的喷嘴侧贯通孔,因此,能够将清洗软管从清洗喷嘴上取下。其结果是,能够更 换清洗软管。即,不必将车窗板从门主体的外表面上取下即可进行清洗喷嘴的更换。在技术方案5的专利技术中,在清洗供给通路中,具有将接头侧贯通孔的车室侧或行 李室侧覆盖的索环,在索环上设有供清洗液流通并与接头部卡合的卡合通路,使该卡合通 路向车窗板侧突出而设置,因此,能够与将索环安装在接头侧贯通孔上同时地、将接头部和清洗供给通路容易地连接。其结果是,能够谋求零件个数的削减,并且,能够提高索环以及 清洗供给通路的安装作业性提高。并且,由于索环与接头直接卡合,因此能够提高索环的安 装刚性。在技术方案6的专利技术中,在索环上具有卡合凸缘,该卡合凸缘与接头侧贯通孔卡 合;连接部,该连接部将该卡合凸缘和卡合通路连接,并具有挠性,因此,即使存在接头的安 装误差、接头侧贯通孔的加工误差,也能够使卡合通路卡合于接头部并可靠地使卡合凸缘 卡合到接头侧贯通孔中。在技术方案7的专利技术中,接头部以及卡合通路在将索环安装到接头侧贯通孔上时 的安装方向上延伸,因此,能够与索环的安装同时地将卡合通路卡合到接头部上。附图说明图1是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门构造的车辆的后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门构造的后视图。图3是图2所示的车辆用门构造的俯视图。图4是图2所示的车辆用门构造的清洗喷嘴、清洗软管以及接头的组装图。图5是图2所示的车辆用门构造的接头的仰视图。图6是图2所示的车辆用门构造的接头的侧视图。图7是图3的7-7线剖视图。图8是图3的8-8线剖视图。图9是图3的9-9线剖视图。(附图标记的说明)10 车辆11 车身12 车室15门开口部20车辆用门构造22门主体23车窗板24清洗软管25清洗喷嘴26保持部28清洗供给通路31 接头37窗开口部38喷嘴侧贯通孔39 开口部41接头侧贯通孔52不透明部54周缘部66安装基部67接头部(第一接头部)71索环72卡合凸缘73卡合通路74连接部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其中,按照附图标记的方向观察附图。(实施例)如图1 图3所示,车辆10具有将车身11的后部开放的门开口部15 ;以开闭自 如的方式覆盖该门开口部15的背门(尾门)16 ;设在该背门16的下方的作为行李空间的 行李室I3 ;设在该行李室13的前方、作为乘坐者空间的车室12 ;将车室12的上部覆盖的车 顶17。背门16具有门主体22,其经由铰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门构造,其特征在于,具有以开闭自如的方式安装在车辆的门开口部上的门主体、以及以覆盖门主体的窗开口部的方式安装在门主体的外表面上的车窗板,在所述车窗板上,在周缘部具有不能透视的不透明部,将供给清洗液的清洗软管配置在所述门主体的外表面与所述不透明部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南基树,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