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用于将座椅锚固在机动车中的装置以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0的、具有这种装置的机动车。
技术介绍
1、例如由德国公开文献de 10 2014 208 142 a1已知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座椅固定装置。描述了一种车辆座椅,其具有至少一个车身侧的座椅固定装置,所述座椅固定装置将车辆座椅在其常规位置中防撞地锁止在车身上并且所述座椅固定装置将车辆座椅解锁到相对于车身的取出位置中以便取出,并且所述座椅固定装置在保持车身侧的锁止的情况下允许车辆座椅折叠到折叠位置中和/或在靠背事先折叠到座部上时进入卷绕位置中,在所述折叠/卷绕位置中,车身侧的座椅固定装置吸收转矩并且相对于车身支撑车辆座椅。
2、此外,由德国公开文献de 102 01 622a1已知一种用于将座椅锚固在车辆地板上的装置。在用于将负载锚固在车辆地板上的装置中——该装置具有由金属材料制成的、与车辆地板固定连接的、沿纵向方向延伸的导轨,该导轨在横截面中具有构造用于滑动引导滑架的侧凹区域以及多个以规则的间距设置在一个纵向槽上的通口——所述滑架具有一对细长的、相互固定连接的条形元件,所述条形元件具有由塑料制成的、构造用于在导轨的侧凹区域中进行滑动引导的滑动机构。这种滑动机构——例如呈槽型材的形式,其支腿搭接所分配的条形元件的纵向边缘——在滑架的端部上优选分别设置在滑架的两个端部上。
3、例如由专利号为us 7,866,689 b2的美国专利已知另一种具有连接到车身上的座椅连接装置的座椅。
4、已知的用于机动车的座椅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用于锚固机动车座椅的装置,所述装置适合于不同车辆衍生品中的座椅参考点(srp)的不同y位置。
2、该任务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以下述方式解决,所述座椅在其下侧上具有沿机动车的x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座椅导轨,在座椅导轨的一个端部上沿z方向在下方设置有适配器板,所述适配器板具有至少一个l形的第一钩状部,该第一钩状部在座椅导轨的一个端部上沿z方向向下并且沿x方向再次向后朝向座椅导轨延伸,车辆地板具有连接罐(anbindungstopf),所述连接罐至少具有沿x方向延伸的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第一钩状部可沿z方向向下插入第一通口中并且可沿x方向移动,直至所述钩状部钩到设置在连接罐内部且沿y方向定向的止挡上。
3、基于用于将机动车的座椅锚固在车辆地板上的装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方案确保了简单的安装,其中同一个装置可以用于不同宽度的座椅或可以用于不同车辆衍生品中的座椅参考点的不同y位置。因此,连接罐具有的通口越多,则用于连接装置的y位置可越多。有利地,连接罐可以在白车身侧模块化地构造,这就不会因不同的座椅位置而导致变型增多。因此,座椅的连接通过沿y方向设置在连接罐中的止挡实现,该止挡优选构造为棒。连接罐在此例如可以由地板形成,或构造为单独的构件,该构件与地板连接,例如焊接到地板上。
4、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有利扩展方案。
5、通过根据权利要求2的设计方案,即在所述适配器板上设置有与第一钩状部平行定向且间隔开的第二钩状部,所述第二钩状部可沿z方向向下插入到与第一通口平行定向且间隔开的第二通口中并且可沿x方向移动,直至第一和第二钩状部钩到所述止挡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的稳定性通过双重连接到连接罐上而显著提高。
6、通过根据权利要求3的设计方案,即所述适配器板在第一钩状部旁或在第一钩状部和第二钩状部之间在x-z平面中具有缝隙并且所述适配器板在缝隙区域中具有垂直于缝隙定向的孔,导向杆可插入到所述孔中,锁止元件在径向外部能围绕所述导向杆可枢转运动地设置,所述锁止元件可插入连接罐中的与第一通口平行定向且间隔开的第三通口中,所述锁止元件的端面可在与第一钩状部相反的一侧上压靠到止挡上,补偿在x方向上的任何公差。此外,通过该措施再次显著提高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的整体稳定性。
7、通过根据权利要求4的设计方案,即一个补偿元件在径向外部可围绕所述导向杆枢转运动地设置在第一钩状部和锁止元件之间,所述补偿元件在座椅的安装状态中一方面支撑在连接罐上并且另一方面通过弹簧元件的弹力支撑在适配器板上,显著简化了座椅在机动车中的安装。
8、通过根据权利要求5的设计方案,即所述补偿元件在锁止元件的区域中具有凹口,锁止元件在座椅的安装状态中可卡锁到该凹口中,实现了整个装置的锁止。
9、通过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计方案,即在所述导向杆与锁止元件之间与导向杆同轴地设置有滑动衬套,减小了整个装置的内部摩擦,由此简化了座椅在机动车中的安装。
10、根据权利要求7通过下述方式实现了权利要求6的相同效果,即在所述锁止元件与补偿元件之间在导向杆上与导向杆同轴地设置有滑动垫圈。
11、根据权利要求8的设计方案,即与第一通口间隔开地,在与第二通口相反的一侧上设置有平行于第一和第二通口定向的第四通口,第一或第二钩状部可插入到所述第四通口中,不同车辆衍生品中的座椅参考点(srp)的不同y位置可以以第一y位置实现。
12、根据权利要求9的设计方案,即与第二通口间隔开地,在与第一通口相对置的一侧上设置有平行于第一和第二通口定向的第五通口,所述第一或第二钩状部可插入到所述第五通口中,不同车辆衍生品中的座椅参考点(srp)的不同y位置可以以第二y位置实现。
13、此外,根据权利要求10还要求保护一种具有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锚定座椅的装置的机动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用于将机动车的座椅锚固在车辆地板上的装置(1),所述座椅在其下侧上具有沿机动车的X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座椅导轨(2),在座椅导轨(2)的一个端部上沿Z方向在下方设置有适配器板(3),所述适配器板具有至少一个L形的第一钩状部(4),该第一钩状部在座椅导轨(2)的一个端部上沿Z方向向下并且沿X方向再次向后朝向座椅导轨(2)延伸,所述车辆地板具有连接罐(5),所述连接罐至少具有沿X方向延伸的第一通口(6)和第二通口(7),第一钩状部(4)能沿Z方向向下插入到第一通口(6)中并且能沿X方向移动,直至第一钩状部(4)钩到设置在连接罐(5)内部的并且沿Y方向定向的止挡(8)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适配器板(3)上设置有与第一钩状部(4)平行定向且间隔开的第二钩状部(8),所述第二钩状部能沿Z方向向下插入到与第一通口(6)平行定向且间隔开的第二通口(7)中并且能沿X方向移动,直至第一和第二钩状部(6、8)钩到所述止挡(9)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板(3)在X-Z平面中在第一钩状部(4)旁或在第一钩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钩状部(4)和锁止元件(12)之间围绕所述导向杆(11)可枢转运动地设置有补偿元件(14),所述补偿元件在座椅的安装状态中一方面支撑在连接罐(5)上并且另一方面通过弹簧元件(15)的弹力支撑在适配器板(3)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元件(14)在锁止元件(12)的区域中具有凹口(16),锁止元件(12)在座椅的安装状态中能卡锁到该凹口中。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向杆(11)与锁止元件(12)之间与导向杆(11)同轴地设置有滑动衬套(17)。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锁止元件(12)与补偿元件(14)之间在导向杆(11)上与导向杆(11)同轴地设置有滑动垫圈(18)。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与第一通口(6)间隔开地,在与第二通口(7)相反的一侧上设置有平行于第一和第二通口(6、7)定向的第四通口(20),第一或第二钩状部(4、8)能插入到所述第四通口中。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与第二通口(7)间隔开地,在与第一通口(6)相反的一侧上设置有平行于第一和第二通口(6、7)定向的第五通口(21),所述第一或第二钩状部(4、8)能插入到所述第五通口中。
10.机动车,所述机动车具有用于锚固座椅的、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用于将机动车的座椅锚固在车辆地板上的装置(1),所述座椅在其下侧上具有沿机动车的x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座椅导轨(2),在座椅导轨(2)的一个端部上沿z方向在下方设置有适配器板(3),所述适配器板具有至少一个l形的第一钩状部(4),该第一钩状部在座椅导轨(2)的一个端部上沿z方向向下并且沿x方向再次向后朝向座椅导轨(2)延伸,所述车辆地板具有连接罐(5),所述连接罐至少具有沿x方向延伸的第一通口(6)和第二通口(7),第一钩状部(4)能沿z方向向下插入到第一通口(6)中并且能沿x方向移动,直至第一钩状部(4)钩到设置在连接罐(5)内部的并且沿y方向定向的止挡(8)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适配器板(3)上设置有与第一钩状部(4)平行定向且间隔开的第二钩状部(8),所述第二钩状部能沿z方向向下插入到与第一通口(6)平行定向且间隔开的第二通口(7)中并且能沿x方向移动,直至第一和第二钩状部(6、8)钩到所述止挡(9)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板(3)在x-z平面中在第一钩状部(4)旁或在第一钩状部(4)和第二钩状部(8)之间具有缝隙(9),并且所述适配器板(3)在缝隙(10)的区域中具有垂直于缝隙(10)定向的孔,导向杆(11)能插入到所述孔中,锁止元件(12)能围绕所述导向杆(11)可枢转运动地设置,所述锁止元件能插入到连接罐(5)中的与第一通口(6)平行定向且间隔开的第三通口(13)中,所述锁止元件(12)的端面能在与第一钩状部(4)相反的一侧上压靠到...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