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智远专利>正文

导线端子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8624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线端子座结构,包括:至少一通孔,供导线进入端子座,与设置在端子座内的导电片形成电性连接,该通孔定义有一内壁和一轴向参考线;以及至少一限制部,设置在通孔内壁上,该限制部与通孔的轴向参考线形成一夹角。该导线端子座能够阻止导线绝缘层在通孔内产生退缩、接触不良或短路等情形。当导线外部的绝缘层因受高温而膨胀变形时,限制部对导线绝缘层产生摩擦作用或形成干涉状态,从而阻止绝缘层移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导线端子座结构
技术介绍
应用被包覆在绝缘壳体(通常用塑料材料制成)内的金属组件(或称导电片, contact)来压制进入端子座的导线,形成电性连结的连接端子装置或压线端子装置,以建 立电器或机械设备的电性布线连接的装置,是目前已知的技术,例如,德国DE10355195A1 和美国US2003/0194918A1等专利,提供了典型的实施例。这类连接端子座插置在电路板(例如PCB电路板)上,包括一端子座壳体,壳体具 有插入孔或通孔,让那些从机器设备接来的导线可插入壳体内部。壳体也界定有一腔室,来 配装金属件,并且可和上述插入壳体内的导线形成接触或电性连接。具体来说,导线的外部 包覆有一层塑料材料制成的绝缘层,导线的前端有一段裸线,因此,当导线插入壳体后,绝 缘层大体位于通孔内,导线前端的裸线会与设置在端子座内的金属件接触,或让金属件略 咬住导线的裸线,使裸线不会轻易脱离与金属件的接触状态。除非操作人员操作工具或起 子伸进壳体内推压该金属件,才能解除裸线和金属件的接触状态。金属件也具有一形成对 称型态较细或窄小的脚,以便插置在电路板上,或与另一连接端子上的Pin座相互对插。实践中,为了使外部包覆有绝缘层的导线可顺利的插入端子座通孔,通孔的内径 会大于该导线绝缘层的外径,也就是说,通孔和导线绝缘层之间会保持一定间隙,以便于使 用者操作。就像那些熟知此技术的人所知道的,当导线长时间处于通电状态或瞬间通过电 流比较大时,会使导线产生高温而造成绝缘层膨胀变形,特别是那些长时间使用的导线,膨 胀变形的绝缘层会有逐渐溃缩或局部退出通孔的情形,而使裸线变长,若与相邻的导线接 触,会有发生短路的危险。为了改善这种情形,在有关这类端子座和导线通孔配合结构的课题方面,我们发 现如果在通孔的内壁上设置复数条互相间隔排列的凸肋,来局部补偿上述通孔和导线绝缘 层之间的间隙,并且使凸肋与该绝缘层产生摩擦作用或阻尼效果,来降低导线因膨胀变形 而退缩的情形,是可行的措施。我们也发现如果凸肋在通孔内壁上的排列或延伸方向是与通孔的轴线方向成平 行的结构型态时,其阻止导线绝缘层退缩的效果,是很不理想的。这是因为该导线绝缘层退 缩的方向与通孔的轴线方向相同,因此造成凸肋所能产生的阻尼效果变得比较小,而无法 明显阻止绝缘层退缩,而这种情形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代表性的来说,这些参考数据显示了有关端子座通孔和导线配合结构的设计技 术。如果重新设计考虑端子座通孔和导线的组合结构,使其构造不同于现有构造,将可改 变它的使用形态,实质上,也会改善它的应用情形,使它具有较理想的阻尼效果,保持整体 的稳定性。我们发现一个比较理想的导线端子座和导线的组合结构设计,应考虑下列几方 1、必须能够克服或改善上述所讨论的问题。2、应排除使凸肋在通孔内壁上的排列或延伸方向与通孔的轴线方向成平行的结 构型态。而这些问题在上述的参考数据中均未被揭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导线端子座结构,它可以阻止导线绝缘 层因高温变形而在通孔内产生退缩、接触不良或短路等情形。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导线端子座结构包括至少一通孔,该通孔定义有一内壁和一轴向参考线;以及至少一限制部,设置在通孔内壁上,该限制部与通孔的轴向参考线形成一夹角。所述限制部与通孔轴向参考线的夹角为20° 90°。所述通孔内壁定义有一上部区域,限制部布置在该上部区域。该限制部可以选择 形成环状轮廓的凸肋型态,一体成型地形成在通孔内壁上;也可以选择形成脊部和谷部的 型态,沿着通孔内壁斜向排列形成一环状轮廓的型态。所述限制部可以选择沿着通孔内壁,成斜向间隔排列地布置在通孔内壁上,也可 以选择略成曲线的型态,布置在通孔内壁上。所述限制部可以选择形成一类似条状物的型态,沿着通孔内壁周边形成非连续螺 纹的排列型态,且限制部的延伸方向与通孔的轴向参考线形成趋近90°的夹角。所述限制部还可以选择形成锯齿压花型态。所述通孔配置有一导线,该导线与限制部形成干涉状态。与现有的导线端子座相比,本技术的导线端子座,具有下列优点1、通孔和限制部的阻尼效果更理想。通过在导线插入孔即通孔上设计了限制部结 构,当导线绝缘层因高温膨胀变形,企图退出通孔时,限制部会对绝缘层产生摩擦作用或形 成干涉状态,阻止绝缘层移动。2、限制部与通孔的轴向参考线成20° 90°的夹角,因此,在导线重复承受电流 产生的高温时,限制部能够将导线绝缘层因高温变形逐渐退出通孔的情形尽可能地减到最 低。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个修正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与导线组合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局部平面剖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6是图5的导线端子座与导线组合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图7是图6的局部平面剖视示意图;图8本技术的一个衍生实施例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端子座11 壁12:腔室13:通孔14、15、18:限制部 14a 脊部14b:谷部16:内壁17:上部区域y 轴向参考轴20 导电片具体实施方式为对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有更具体的了解,现结合图示的实施方 式,详述如下请参阅图1,本技术的导线端子座结构,包括一个绝缘壳体制成的导线端子座 (或压线端子座)10,该端子座10通常是以塑料材料制成,具有壁11和由壁11所界定的腔 室12,来收容一导电片20 (编号标示在图3)。端子座10也包括有一通孔13,与腔室12相 通,可让包覆有绝缘层31的导线30 (编号标示在图3)进入壳体或端子座腔室12里面,和 导电片20形成电性连接。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该通孔13在其内壁16的一个计划位置或区域上设置有 限制部14,该计划位置在图中被定义在通孔13的上部区域17。图中特别显示了该限制部 14选择了一成环状轮廓的凸肋形态,一体成型地形成在通孔内壁16上。请参阅图2、3,在一个修正的实施例中,该限制部14选择了脊部14a和谷部14b的 排列型态。相对于通孔13的一轴向参考线y,该限制部14沿着通孔内壁16,成斜向(或斜 线)地间隔排列,形成一个环状轮廓的排列型态,布置在通孔13的上部区域17。所述的斜 向或斜线角度为与通孔13的轴向参考线y形成20° 75°的夹角。因此,图3、4的实线部分显示了该限制部14容许导线30和包覆在导线30外部的 绝缘层31通过,进入通孔13内。当导线绝缘层31因高温膨胀变形,企图朝通孔13外部轴 向退缩时,该限制部14可与包覆在导线30外部的绝缘层31产生摩擦作用或形成干涉状 态,而阻止绝缘层31移动,例如图3、4的假想线部分所显示的情形,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 导线绝缘层因高温膨胀,而在通孔内产生退缩、接触不良或短路等情形。请参考图5,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该通孔13在其内壁16的计划位置或区域上 设置有限制部15,图中特别显示了该限制部15选择了凸肋(或脊部和谷部排列)的型态, 一体成型地形成在通孔内壁16上。相对于通孔13的一轴向参考线y,该限制部15为沿着 通孔内壁16,成斜向(或斜线)的间隔排列型态,布置在通孔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线端子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通孔,该通孔定义有一内壁和一轴向参考线;以及  至少一限制部,设置在通孔内壁上,该限制部与通孔的轴向参考线形成一夹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智远张瑞华
申请(专利权)人:吴智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