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具体是一种废水处理的废水回流槽。
技术介绍
1、废水处理就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使废水净化,减少污染,以至达到废水回收、复用,充分利用水资源。废水处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工作,可以有效减少废水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废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2、目前在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中,废水在生化池中被微生物降解其中的有机污染物后,进入到回流槽中进行泥水分离,有机污染物在经过泥水分离后,分为上层清液和下层污泥,上层清液排放,下层污泥通过排泥泵抽回至生化池。现有的回流槽在长时间使用后,污泥容易粘附在回流槽的侧壁上,不易清除,人工清理较为繁琐,从而耗费大量劳动力,降低了回流槽的实用性。
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废水处理的废水回流槽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水处理的废水回流槽,具有便于对回流槽内污泥进行清理的效果。
2、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废水处理的废水回流槽,包括回流槽本体,所述回流槽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安装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上均设置有第一刮板,两个所述第一刮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刮板的顶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驱动机构带动第一滑块前后移动,通过第一刮板能够对回流槽本体左侧壁和右侧壁上的污泥进行清除,同时通过第二刮板能够对回流槽本体底壁上的污泥进行清除,使得回流槽本体在清理时十分的便捷,更加节省人力,同时整体的结构也比较的简单,使用起来也非常的方便,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4、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通过固定架与所述固定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所述固定板一侧的内壁,且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贯穿所述第一滑块,且所述第一螺杆与第一滑块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杆远离第一电机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槽的内侧壁转动连接。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第一电机可以带动第一螺杆旋转,第一螺杆旋转从而可以带动第一滑块移动。
6、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回流槽本体一侧的内壁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安装有第二滑块,所述回流槽本体内设置有两个第三刮板,两个所述第三刮板相对设置,其中一个所述第三刮板与所述第二滑块的侧壁固定连接,且该所述第三刮板通过两个固定杆与另一个所述第三刮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三刮板均与所述回流槽本体的内侧壁相贴合,所述回流槽本体上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滑块传动连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驱动机构可以带动第二滑块竖向移动,第二滑块竖向移动可以带动其中一个第三刮板竖向移动,该第三刮板通过固定杆可以带动另一个第三刮板竖向移动,从而能够对回流槽本体前侧壁和后侧壁上的污泥进行清除。
8、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回流槽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所述回流槽本体的侧壁,且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贯穿所述第二滑块,且所述第二螺杆与第二滑块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杆的底端与所述第二滑槽的底壁转动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第二电机可以带动第二螺杆旋转,第二螺杆旋转从而可以带动第二滑块竖向移动。
10、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滑块的底部嵌入设置有多个滚珠。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珠可以减小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槽内滑动时的摩擦力。
12、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回流槽本体的一侧固定连通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上设置有阀门。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阀门可以控制排泥管打开,从而回流槽本体内的污泥可以从排泥管排出。
14、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第一驱动机构带动第一滑块前后移动,通过第一刮板能够对回流槽本体左侧壁和右侧壁上的污泥进行清除,同时通过第二刮板能够对回流槽本体底壁上的污泥进行清除,使得回流槽本体在清理时十分的便捷,更加节省人力,同时整体的结构也比较的简单,使用起来也非常的方便,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滚珠可以减小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槽内滑动时的摩擦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水处理的废水回流槽,包括回流槽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槽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安装有第一滑块(5),所述第一滑块(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6),所述支撑块(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9),所述连接板(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杆(10),两个所述连接杆(10)上均设置有第一刮板(11),两个所述第一刮板(11)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刮板(11)的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连接杆(10)的底端伸入所述凹槽内,且所述连接杆(10)与第一刮板(11)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刮板(11)均与所述回流槽本体(1)的内侧壁相贴合,两个所述第一刮板(1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刮板(12),所述第二刮板(12)与所述回流槽本体(1)底部的内壁相贴合,所述回流槽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13),两个所述支撑板(13)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柱(14),所述连接柱(14)贯穿所述连接板(9),且所述连接柱(14)与连接板(9)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板(2)上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滑块(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水处理的废水回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3),所述第一电机(3)通过固定架(8)与所述固定板(2)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3)的输出端贯穿所述固定板(2)一侧的内壁,且所述第一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杆(4),所述第一螺杆(4)贯穿所述第一滑块(5),且所述第一螺杆(4)与第一滑块(5)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杆(4)远离第一电机(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槽的内侧壁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水处理的废水回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槽本体(1)一侧的内壁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安装有第二滑块(16),所述回流槽本体(1)内设置有两个第三刮板(18),两个所述第三刮板(18)相对设置,其中一个所述第三刮板(18)与所述第二滑块(16)的侧壁固定连接,且该所述第三刮板(18)通过两个固定杆(19)与另一个所述第三刮板(18)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三刮板(18)均与所述回流槽本体(1)的内侧壁相贴合,所述回流槽本体(1)上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滑块(16)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废水处理的废水回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15),所述第二电机(15)与所述回流槽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15)的输出端贯穿所述回流槽本体(1)的侧壁,且所述第二电机(1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杆(17),所述第二螺杆(17)贯穿所述第二滑块(16),且所述第二螺杆(17)与第二滑块(16)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杆(17)的底端与所述第二滑槽的底壁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水处理的废水回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5)的底部嵌入设置有多个滚珠(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水处理的废水回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槽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通有排泥管(20),所述排泥管(20)上设置有阀门(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水处理的废水回流槽,包括回流槽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槽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安装有第一滑块(5),所述第一滑块(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6),所述支撑块(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9),所述连接板(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杆(10),两个所述连接杆(10)上均设置有第一刮板(11),两个所述第一刮板(11)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刮板(11)的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连接杆(10)的底端伸入所述凹槽内,且所述连接杆(10)与第一刮板(11)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刮板(11)均与所述回流槽本体(1)的内侧壁相贴合,两个所述第一刮板(1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刮板(12),所述第二刮板(12)与所述回流槽本体(1)底部的内壁相贴合,所述回流槽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13),两个所述支撑板(13)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柱(14),所述连接柱(14)贯穿所述连接板(9),且所述连接柱(14)与连接板(9)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板(2)上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滑块(5)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水处理的废水回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3),所述第一电机(3)通过固定架(8)与所述固定板(2)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3)的输出端贯穿所述固定板(2)一侧的内壁,且所述第一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杆(4),所述第一螺杆(4)贯穿所述第一滑块(5),且所述第一螺杆(4)与第一滑块(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杰熙,黄沛文,龙炬超,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中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