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门过梁模板支撑加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18395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4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门过梁模板支撑加固装置,其中包括墙体,所述墙体的顶部设置有底模,所述底模的顶部设置有侧模,所述侧模的两侧设置有端侧模,所述侧模的顶部设置有对拉螺孔板,所述对拉螺孔板的内部设置有对拉螺杆,所述底模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立杆,若干个所述立杆的顶部设置有顶托,若干个所述立杆的外壁设置有若干个横杆,该装置通过设置有墙体、底模、侧模、端侧模、对拉螺孔板、对拉螺杆、立杆、顶托、横杆和加肋板,实现了构造简单、安拆方便、可重复循环使用的效果,并且整体支撑加固体系稳定,混凝土浇筑效果好,有效提升了门过梁施工的质量及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技术方向,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门过梁模板支撑加固装置


技术介绍

1、过梁是建筑砌体结构墙体门、窗、洞口上方的一根横梁,其作用是承受门、窗、洞口上部的荷载,并把它传递到门、窗、洞口两侧的墙上,以免门窗框等被压坏或变形。

2、随着时代的发展,施工质量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在现场施工过程中,过梁的施工方式主要有预制、现浇两种,由于预制过梁自身重量较重,施工过程中安装存在较大安全风险,现场使用最多的是采用现场浇筑的方法施工。

3、现阶段过梁现浇采用的模板支撑体系为落地架、木模体系,加固采用步步紧、斜撑或钢丝等,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常常出现跑模情况,导致成型质量难以满足工程要求,且拆装效率低,造成人工施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装置一种组合式门过梁模板支撑加固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式门过梁模板支撑加固装置,包括墙体,所述墙体的顶部设置有底模,所述底模的顶部设置有侧模,所述侧模的两侧设置有端侧模,所述侧模的顶部设置有对拉螺孔板,所述对拉螺孔板的内部设置有对拉螺杆,所述底模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立杆,若干个所述立杆的顶部设置有顶托,若干个所述立杆的外壁设置有若干个横杆,通过设置有墙体、底模、侧模、端侧模、对拉螺孔板、对拉螺杆、立杆、顶托、横杆和加肋板,实现了构造简单、安拆方便、可重复循环使用的效果,并且整体支撑加固体系稳定,混凝土浇筑效果好,有效提升了门过梁施工的质量及安全性。

3、所述底模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加肋板,且两个加肋板分布在顶托的两侧,一方面增强了底模自身的刚度,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固定顶托,同时方便了根据过梁尺寸滑动顶托对立杆的间距进行调节。

4、所述侧模与端侧模之间为沟槽卡固连接,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模板间缝隙漏浆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作为过梁加固内支撑,有效控制对拉螺杆加固过程中梁截面。

5、所述对拉螺孔板与对拉螺杆之间为螺纹连接,且对拉螺孔板在对拉螺杆的两端对称分布,方便了对侧模之间进行固定工作。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

7、(1)通过设置有墙体、底模、侧模、端侧模、对拉螺孔板、对拉螺杆、立杆、顶托、横杆和加肋板,实现了构造简单、安拆方便、可重复循环使用的效果,并且整体支撑加固体系稳定,混凝土浇筑效果好,有效提升了门过梁施工的质量及安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门过梁模板支撑加固装置,包括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的顶部设置有底模(2),所述底模(2)的顶部设置有侧模(3),所述侧模(3)的两侧设置有端侧模(4),所述侧模(3)的顶部设置有对拉螺孔板(5),所述对拉螺孔板(5)的内部设置有对拉螺杆(6),所述底模(2)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立杆(7),若干个所述立杆(7)的顶部设置有顶托(8),若干个所述立杆(7)的外壁设置有若干个横杆(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门过梁模板支撑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2)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加肋板(10),且两个加肋板(10)分布在顶托(8)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门过梁模板支撑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模(3)与端侧模(4)之间为沟槽卡固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门过梁模板支撑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拉螺孔板(5)与对拉螺杆(6)之间为螺纹连接,且对拉螺孔板(5)在对拉螺杆(6)的两端对称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门过梁模板支撑加固装置,包括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的顶部设置有底模(2),所述底模(2)的顶部设置有侧模(3),所述侧模(3)的两侧设置有端侧模(4),所述侧模(3)的顶部设置有对拉螺孔板(5),所述对拉螺孔板(5)的内部设置有对拉螺杆(6),所述底模(2)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立杆(7),若干个所述立杆(7)的顶部设置有顶托(8),若干个所述立杆(7)的外壁设置有若干个横杆(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模权谢遥遥白囡囡巫斐赵林炜谭福胜刘洋郜江晶周广超郑有恒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南方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