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电池模组和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7524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43
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电芯、电池模组和电池包。其中,所述的电芯包括电池端盖和多个裸电芯,每个所述裸电芯包括相连的电芯主体和极耳,相邻两个裸电芯的所述极耳连接,且相邻两个裸电芯的所述极耳在垂直于所述电池端盖的厚度方向形成重叠部;所述电池端盖包括端盖本体和极柱,所述极柱穿设在所述端盖本体上,所述极柱与所述重叠部连接。因此,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电芯具有提升充电效率、能量密度、组装效率及降低组装成本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具体涉及一种电芯和具有该电芯的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电池的快充需求越来越多,对于电芯快充需求越来越大。相关技术中,将裸电芯与顶盖通过连接片连接,裸电芯的极耳通过超声焊接至连接片上,再通过连接片与极柱连接。在充放电的过程中,电流需要通过连接片进行极耳和极柱之间传导,因为充放电时是负极离子的迁移需要通过连接片,存在行程较长、过流能力差和内阻较大的问题,从而造成充电效率低和充电发热温升导致的安全性能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电芯。该电芯具有提升充电效率、能量密度、组装效率及降低电芯材料成本的优点。

2、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池模组。

3、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池包。

4、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芯包括电池端盖和多个裸电芯。

5、所述电池端盖包括端盖本体和极柱,所述极柱穿设在所述端盖本体上,每个所述裸电芯包括相连的电芯主体和极耳,相邻两个所述裸电芯的所述极耳连接,且相邻两个所述裸电芯的所述极耳在正交于所述电池端盖的厚度方向形成重叠部,所述极柱与所述重叠部连接。

6、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芯,通过相邻两个裸电芯的所述极耳在垂直于所述电池端盖的厚度方向形成重叠部,并将重叠部与极柱直接相连,可以在不设置连接片同时实现极耳与极柱的连接。因而,在电池进行充电时,可以缩减电流行程路径。由此,提升了具有该电芯的电池包的充电效率。同时,无需通过连接片实现极耳与极柱的连接,不仅缩减了电芯的材料成本并降低电芯的重量,还简化了电芯的组装步骤。由此,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芯在缩减了电芯成本、降低电芯的重量的同时,还提升了组装效率。

7、此外,通过将相邻两个裸电芯的所述极耳所形成重叠部,可以减少相邻裸电芯之间的间距。由此,有利于提升电芯的能量密度。

8、因此,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芯在提升充电效率、能量密度和组装效率的同时,还降低了电芯材料成本。

9、在一些实施例中,同一所述裸电芯的所述极耳包括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设置在所述电芯主体的同一侧,所述极柱包括设置在所述端盖本体上的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同一所述裸电芯的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在所述电池端盖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开地设置,相邻两个所述裸电芯的所述第一极耳连接形成第一重叠部,相邻两个所述裸电芯的所述第二极耳连接形成第二重叠部,所述第一重叠部与所述第一极柱连接,所述第二重叠部与所述第二极柱连接。

10、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所述裸电芯的所述第一极耳和与其相邻的所述裸电芯的所述第一极耳对称设置,其中一个所述裸电芯的所述第二极耳和与其相邻的所述裸电芯的所述第二极耳对称设置。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耳包括多层的正单片极耳,多层的所述正单片极耳聚拢且层叠的方式设置。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极耳包括多层的负单片极耳,多层的所述负单片极耳聚拢且层叠的方式设置。

13、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层的正单片极耳以焊接或粘接以便形成正极耳,多层的负单片极耳以焊接或粘接以便形成负极耳。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叠部沿所述电池端盖的厚度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具有焊印区,所述焊印区与所述极柱焊接。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极耳包括多层聚拢且层叠的极耳单片,所述焊印区沿所述电池端盖的厚度方向在最外侧所述极耳单片上的投影均在最外侧的所述极耳单片上。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极耳单片均包括直接与所述电芯主体连接的覆盖部和设置在所述覆盖部远离所述电芯主体的一侧的焊接部,所述重叠部的面积为所述焊接部的面积的80%-95%。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芯主体沿所述电池端盖的厚度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电池端盖临近所述第一表面,所述极耳的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一表面在所述电池端盖的厚度方向之间的距离0mm-10mm。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电芯还包括防护胶层,所述防护胶层包括极耳敷设部,所述极耳敷设部覆设置在所述第二侧上;或所述防护胶层包括极耳敷设部和沿所述极耳敷设部的边缘沿所述电池端盖的厚度方向延伸的外沿部,所述极耳敷设部设置在所述第二侧上,所述外沿部贴设于所述电芯主体上。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极柱包括沿所述电池端盖的厚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柱段和第二柱段,所述第一柱段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柱段的外径,所述第一柱段与所述第二柱段在连接处形成限位台阶,所述第一柱段穿设于所述端盖本体上,所述第二柱段抵接在所述端盖本体与所述极耳相对的一侧上,所述重叠部与所述第二柱段连接。

20、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模组可以包括多个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电芯。

21、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可以包括电池箱和根据上述中所述的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设置在所述电池箱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裸电芯的所述极耳包括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设置在所述电芯主体的同一侧,所述极柱包括设置在所述端盖本体上的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同一所述裸电芯的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在所述电池端盖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开地设置,相邻两个所述裸电芯的所述第一极耳连接形成第一重叠部,相邻两个所述裸电芯的所述第二极耳连接形成第二重叠部,所述第一重叠部与所述第一极柱连接,所述第二重叠部与所述第二极柱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裸电芯的所述第一极耳和与其相邻的所述裸电芯的所述第一极耳对称设置,其中一个所述裸电芯的所述第二极耳和与其相邻的所述裸电芯的所述第二极耳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多层的正单片极耳以焊接或粘接以便形成正极耳,多层的负单片极耳以焊接或粘接以便形成负极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叠部沿所述电池端盖的厚度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具有焊印区,所述焊印区与所述极柱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包括多层的聚拢且层叠的极耳单片,所述焊印区沿所述电池端盖的厚度方向在最外侧所述极耳单片上的投影均在最外侧的所述极耳单片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胶层,所述防护胶层包括极耳敷设部,所述极耳敷设部覆设置在所述第二侧上;或所述防护胶层包括极耳敷设部和沿所述极耳敷设部的边缘沿所述电池端盖的厚度方向延伸的外沿部,所述极耳敷设部设置在所述第二侧上,所述外沿部贴设于所述电芯主体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包括沿所述电池端盖的厚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柱段和第二柱段,所述第一柱段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柱段的外径,所述第一柱段与所述第二柱段在连接处形成限位台阶,所述第一柱段穿设于所述端盖本体上,所述第二柱段抵接在所述端盖本体与所述极耳相对的一侧上,所述重叠部与所述第二柱段连接。

9.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芯。

10.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箱和根据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设置在所述电池箱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裸电芯的所述极耳包括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设置在所述电芯主体的同一侧,所述极柱包括设置在所述端盖本体上的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同一所述裸电芯的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在所述电池端盖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开地设置,相邻两个所述裸电芯的所述第一极耳连接形成第一重叠部,相邻两个所述裸电芯的所述第二极耳连接形成第二重叠部,所述第一重叠部与所述第一极柱连接,所述第二重叠部与所述第二极柱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裸电芯的所述第一极耳和与其相邻的所述裸电芯的所述第一极耳对称设置,其中一个所述裸电芯的所述第二极耳和与其相邻的所述裸电芯的所述第二极耳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多层的正单片极耳以焊接或粘接以便形成正极耳,多层的负单片极耳以焊接或粘接以便形成负极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叠部沿所述电池端盖的厚度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具有焊印区,所述焊印区与所述极柱焊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在锋王万胜李苗
申请(专利权)人: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