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煤矿井下结构,具体涉及煤矿井下水泵房结构。
技术介绍
1、传统的煤矿井下水泵房主要由水泵设备硐室、吸水井壁龛、配水井壁龛、吸水井、配水井、配水巷组成,常规设计的吸水井壁龛、配水井壁龛布置在水泵设备硐室侧帮,吸水井和配水井设置在吸水井壁龛和配水井壁龛正下方,吸水井与配水井通过配水巷相连通,吸水井壁龛之间、吸水井壁龛与配水井壁龛之间、吸水井之间、吸水井与配水井之间通过小煤岩体相隔。吸水井壁龛、配水井壁龛、吸水井、配水井和配水巷断面尺寸均较小且布置在不同层位,无法采用机械化掘进设备施工,一般采用炮掘工艺施工。炮掘工艺存在施工效率低、危险性大、对围岩的损害严重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矿井下水泵房结构,解决了传统煤矿井下水泵房结构复杂,无法完全采用机械化掘进设备施工的问题。
2、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煤矿井下水泵房结构,包括水泵设备硐室,水泵设备硐室的侧帮布置有吸水井壁龛,吸水井壁龛的底部连通有吸水井,吸水井壁龛和吸水井之间采用隔墙隔断,隔墙上设有预留孔。
3、本技术的特点还在于:
4、其中,水泵设备硐室顶部为拱形;
5、其中,水泵设备硐室顶部固定有钢筋吊环,水泵设备硐室内部预埋有第一工字钢起吊梁,第一工字钢起吊梁与水泵设备硐室平行;
6、其中,水泵设备硐室侧壁安设有排水管路托架,排水管路托架与第一工字钢起吊梁平行;
7、其中,吸水井壁龛内部预埋有第二工字钢起吊梁,第二工字钢起
8、本技术的煤矿井下水泵房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9、(1)本技术煤矿井下水泵房结构的吸水井及吸水井壁龛空间开阔,利用率高,吸水井清理及设备检修方便;
10、(2)本技术省去了传统的配水巷、小断面吸水井、配水井及壁龛结构,机械化掘进设备可从水泵房设备硐室掘进吸水井壁龛,从水仓出水口掘进吸水井,可满足机械化掘进设备整体施工的需求,简化了施工工序,降低了施工难度,缩短了施工工期;
11、(3)本技术简化了水泵房结构,增强了水泵房的整体性,适用于排水量小的小型水泵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煤矿井下水泵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泵设备硐室(1),所述水泵设备硐室(1)的侧帮布置有吸水井壁龛(2),所述吸水井壁龛(2)的底部连通有吸水井(3),吸水井壁龛(2)和吸水井(3)之间采用隔墙(4)隔断,所述隔墙(4)上设有预留孔(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井下水泵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设备硐室(1)顶部为拱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矿井下水泵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设备硐室(1)顶部固定有钢筋吊环(9),所述水泵设备硐室(1)内部预埋有第一工字钢起吊梁(7),所述第一工字钢起吊梁(7)与水泵设备硐室(1)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矿井下水泵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设备硐室(1)侧壁安设有排水管路托架(6),所述排水管路托架(6)与第一工字钢起吊梁(7)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矿井下水泵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井壁龛(2)内部预埋有第二工字钢起吊梁(8),所述第二工字钢起吊梁(8)与吸水井壁龛(2)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1.煤矿井下水泵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泵设备硐室(1),所述水泵设备硐室(1)的侧帮布置有吸水井壁龛(2),所述吸水井壁龛(2)的底部连通有吸水井(3),吸水井壁龛(2)和吸水井(3)之间采用隔墙(4)隔断,所述隔墙(4)上设有预留孔(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井下水泵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设备硐室(1)顶部为拱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矿井下水泵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设备硐室(1)顶部固定有钢筋吊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权凯,张超,马鹏,郭建南,宋立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