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座椅,具体而言,涉及零重力座椅骨架座框调节结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1、随着汽车行业不断发展,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中,终端客户与汽车主机厂对汽车座椅达成的舒适性需求日益提升。在新场景的促生下,零重力座椅被越来越多的提及。“零重力”姿态座椅调整的目标是满足乘员足部、大腿以及躯干三个主要部分的承托力需求,使三大部分受到充分且适当的支撑力,分散背部和腿部压力,使全身肌肉处于舒张状态,达成乘员的极致舒缓状态。
2、传统设计中,因为座框没有整体大角度调节,无法实现对乘员足部、大腿以及躯干三个主要部分的承托力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零重力座椅骨架座框调节结构及汽车,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座框没有整体大角度调节的技术问题。
2、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零重力座椅骨架座框调节结构,包括座框件、滑轨件、第一连杆件、第二连杆件、第三连杆件、第一线性驱动件和第二线性驱动件;
3、所述第一连杆件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座框件的后端,所述第一连杆件与所述滑轨件枢接,所述第一线性驱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件枢接,另一端与所述座框件的前端枢接;
4、所述第二连杆件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座框件的中部;
5、所述第三连杆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件枢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线性驱动件枢接,所述第三连杆件的中部与所述滑轨件枢接,所述第二线性驱动件背离所述第三连杆件的一端与所述滑轨件枢接。
6、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
7、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第一连杆件包括第一杆体、第一固定座、摆动杆和受力杆;
8、所述第一杆体的两端可转动设置在所述座框件上;
9、所述第一杆体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摆动杆,所述第一固定座设置在所述摆动杆背离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所述受力杆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座上;
10、所述第一固定座与所述滑轨件枢接,所述受力杆与所述第一线性驱动件的固定端枢接。
11、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第一固定座包括主动固定座包和被动固定座,所述主动固定座上设置有所述受力杆。
12、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第二连杆件采用弧形连杆,所述弧形连杆的一端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座框件的中部,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件枢接。
13、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第三连杆件包括第二杆体和转动座;
14、所述第二杆体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转动座,所述转动座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滑轨件的第二固定座;
15、所述转动座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二杆体枢接的第一枢接座;
16、所述转动座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二线性驱动件的移动端枢接的第二枢接座。
17、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第一线性驱动件和所述第二线性驱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座框件的两侧。
18、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第一线性驱动件和所述第二线性驱动件两者均包括电机、丝杆和丝杆螺母,所述电机与所述丝杆传动连接,所述丝杆螺母套设在所述丝杆上,所述丝杆形成移动端,所述丝杆螺母形成固定端。
19、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零重力座椅骨架座框调节结构还包括坐垫骨架,所述坐垫骨架设置在所述座框件上。
20、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零重力座椅骨架座框调节结构。
21、有益效果:
22、本技术实供了一种零重力座椅骨架座框调节结构,包括座框件、滑轨件、第一连杆件、第二连杆件、第三连杆件、第一线性驱动件和第二线性驱动件;第一连杆件可转动的设置在座框件的后端,第一连杆件与滑轨件枢接,第一线性驱动件的一端与第一连杆件枢接,另一端与座框件的前端枢接;第二连杆件可转动的设置在座框件的中部;第三连杆件的一端与第二连杆件枢接,另一端与第二线性驱动件枢接,第三连杆件的中部与滑轨件枢接,第二线性驱动件背离第三连杆件的一端与滑轨件枢接。
23、具体的,在进行零重力调整时,第一线性驱动件和第二线性驱动件开始工作,在第一线性驱动件工作时,第一线性驱动件能够驱动第一连杆件转动,第一连杆件转动可以调节座框件后端的高度,在第二线性驱动件工作时,第儿线性驱动件能够驱动第三连杆件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连杆件转动,第二连杆件转动可以调节座框件前端的高度,通过该这样的设置,可以调整座框件前后两端的高度,从而调整座框件的角度,从而满足座椅对乘员足部、大腿以及躯干三个主要部分的承托力需求。
2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零重力座椅骨架座框调节结构。汽车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上述的优势,此处不再赘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零重力座椅骨架座框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框件(100)、滑轨件(200)、第一连杆件(300)、第二连杆件(400)、第三连杆件(500)、第一线性驱动件(600)和第二线性驱动件(7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重力座椅骨架座框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靠背骨架(10),所述靠背骨架(10)与所述座框件(100)的后端枢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重力座椅骨架座框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件(300)包括第一杆体(310)、第一固定座(320)、摆动杆(330)和受力杆(34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零重力座椅骨架座框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座(320)包括主动固定座包(321)和被动固定座(322),所述主动固定座上设置有所述受力杆(34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零重力座椅骨架座框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件(400)采用弧形连杆,所述弧形连杆的一端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座框件(100)的中部,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件(500)枢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零重力座椅骨架座框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性驱动件(600)和所述第二线性驱动件(700)分别设置在所述座框件(100)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零重力座椅骨架座框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性驱动件(600)和所述第二线性驱动件(700)两者均包括电机、丝杆和丝杆螺母,所述电机与所述丝杆传动连接,所述丝杆螺母套设在所述丝杆上;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零重力座椅骨架座框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坐垫骨架(20),所述坐垫骨架(20)设置在所述座框件(100)上。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零重力座椅骨架座框调节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零重力座椅骨架座框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框件(100)、滑轨件(200)、第一连杆件(300)、第二连杆件(400)、第三连杆件(500)、第一线性驱动件(600)和第二线性驱动件(7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重力座椅骨架座框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靠背骨架(10),所述靠背骨架(10)与所述座框件(100)的后端枢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重力座椅骨架座框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件(300)包括第一杆体(310)、第一固定座(320)、摆动杆(330)和受力杆(34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零重力座椅骨架座框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座(320)包括主动固定座包(321)和被动固定座(322),所述主动固定座上设置有所述受力杆(34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零重力座椅骨架座框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件(400)采用弧形连杆,所述弧形连杆的一端可转动的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谦,孙杉,王明,陈秀敏,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李尔汽车座椅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