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转炉的复合密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16429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36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回转炉的复合密封装置,涉及回转炉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回转炉的回转筒体与进料设备或出料设备之间的动静密封性差问题,该回转炉的复合密封装置包括内侧鱼鳞密封组件和外侧鱼鳞密封组件,外侧鱼鳞密封组件围绕内侧鱼鳞密封组件的外侧设置,并在内侧鱼鳞密封组件与外侧鱼鳞密封组件之间形成密封空腔,内侧鱼鳞密封组件和外侧鱼鳞密封组件的一端均与炉端罩连接且另一端均与转动筒体外侧滑动连接,在炉端罩上设置有与密封空腔相连通的通气管,通过通气管能够向密封空腔中通入一定压力的气体。本技术的回转炉的复合密封装置密封性好,有效阻止炉内可燃气体外泄或空气内漏,降低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回转炉,尤其是涉及一种回转炉的复合密封装置


技术介绍

1、油基岩屑中温无氧蒸馏装置多采用回转炉结构。如图1所示,在回转筒体的外侧设置有静态的外加热套2,用于对回转筒体进行加热,出料设备和进料设备分别设置于回转筒体的两端,回转筒体能够相对于进料设备和出料设备转动,转动筒体1与进出料设备之间因转动筒体1旋转运动容易出现振动、变形扰动、沿轴线窜动及热膨胀等不可控因素,为了避免转动筒体1在运动时发生碰撞,使转动筒体1与进出料设备之间设置有较大间隙,回转筒体与进料设备和出料设备之间的连接部位需要采用动静密封结构。因回转炉内充满高温易燃易爆油水混合蒸气,若动静密封结构失效将导致气体外泄引发安全事故。

2、目前现有的回转炉的密封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其中非接触式密封主要有气封型和迷宫型,多用于密封要求不高的装备;接触式密封分为径向密封和轴向密封,主要有石墨块密封、鱼鳞片密封、摩擦片密封、弹簧杆式密封、气缸式密封等。这些密封装置通常都会因为回转炉的转动而密封效果极差,致使炉内热稳定性受到破坏以及炉内气氛的泄露,影响物料的性能,也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其中,鱼鳞片密封一般采用单层结构,成本最省。

3、专利cn 203731847 u中公开了一种回转窑窑尾密封装置,包括空心圆柱型的托架、鱼鳞片、压板和沿内圆弧圆周均布安装在回转窑端面上的返料斗,所述的托架的一端与下料装置通过螺栓连接,另一端通过压板与鱼鳞片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的鱼鳞片为长方形不锈钢薄钢板制成,一端交错重叠安装在托架上,另一端紧密地贴在回转窑密封套筒上。这种鱼鳞片的密封结构简单,密封效果较差、无防爆措施,易出现摩擦火花引燃泄漏气体,失效预警措施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转炉的复合密封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回转炉的回转筒体与进料设备或出料设备之间的动静密封性差问题,本技术的回转炉的复合密封装置密封性好,有效阻止炉内可燃气体外泄或空气内漏,降低安全风险。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回转炉的复合密封装置,包括内侧鱼鳞密封组件和外侧鱼鳞密封组件,所述外侧鱼鳞密封组件围绕所述内侧鱼鳞密封组件的外侧设置,并在所述内侧鱼鳞密封组件与所述外侧鱼鳞密封组件之间形成密封空腔,所述内侧鱼鳞密封组件和外侧鱼鳞密封组件的一端均与炉端罩连接且另一端均与转动筒体外侧滑动连接,在所述炉端罩上设置有与所述密封空腔相连通的通气管,通过所述通气管能够向所述密封空腔中通入一定压力的气体。

3、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内侧鱼鳞密封组件和外侧鱼鳞密封组件均包括陶瓷纤维布、多个外侧鱼鳞片和多个内侧鱼鳞片,多个所述外侧鱼鳞片绕所述陶瓷纤维布的外侧依次交叠排布,多个所述内侧鱼鳞片绕所述陶瓷纤维布的内侧依次交叠排布,所述外侧鱼鳞片和所述内侧鱼鳞片的长度方向均与所述转动筒体的轴线方向平行设置。

4、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在所述炉端罩上朝向所述转动筒体的一端设置有内环板和外环板,所述外环板设置于所述内环板的外侧,且所述内环板与所述外环板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内环板和所述外环板均与所述连接板相垂直设置,在所述转动筒体朝向所述炉端罩的一端设置有内侧耐磨板和外侧耐磨板,所述内侧耐磨板贴靠于所述转动筒体的外侧设置,所述外侧耐磨板通过环板连接于所述转动筒体的外侧,所述外侧耐磨板和所述内侧耐磨板均与所述环板相垂直设置,所述内侧鱼鳞密封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内环板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内侧耐磨板滑动连接,所述外侧鱼鳞密封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外环板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外侧耐磨板滑动连接。

5、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内侧鱼鳞密封组件和所述外侧鱼鳞密封组件与所述炉端罩通过多个螺栓连接,所述内侧鱼鳞密封组件和外侧鱼鳞密封组件连接所述转动筒体的一端的外侧设置有弹性捆扎环,所述弹性捆扎环套于所述内侧鱼鳞密封组件和/或所述外侧鱼鳞密封组件的外侧并用于将所述内侧鱼鳞密封组件和/或所述外侧鱼鳞密封组件收紧于所述转动筒体的外侧。

6、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在所述内侧鱼鳞密封组件和所述外侧鱼鳞密封组件与所述转动筒体连接的一端的外侧设置有多个固定环,多个所述固定环沿所述内侧鱼鳞密封组件和所述外侧鱼鳞密封组件的外周呈环形分布,所述弹性捆扎环穿过多个所述固定环设置。

7、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在所述密封空腔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报警器连接。

8、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外侧鱼鳞片和所述内侧鱼鳞片均为不锈钢片,所述内侧耐磨板和所述外侧耐磨板为铜耐磨环。

9、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在所述陶瓷纤维布上涂覆有蛭石涂层。

10、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内侧鱼鳞密封组件的长度小于所述外侧鱼鳞密封组件的长度。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以下积极效果:

12、本技术提供的回转炉的复合密封装置,通过包括内侧鱼鳞密封组件和外侧鱼鳞密封组件,外侧鱼鳞密封组件围绕内侧鱼鳞密封组件的外侧设置,并在内侧鱼鳞密封组件与外侧鱼鳞密封组件之间形成密封空腔,内侧鱼鳞密封组件和外侧鱼鳞密封组件的一端均与炉端罩连接且另一端均与转动筒体外侧滑动连接,在炉端罩上设置有与密封空腔相连通的通气管,通过通气管能够向密封空腔中通入一定压力的气体。本技术的回转炉的复合密封装置中的内侧鱼鳞密封组件和外侧鱼鳞密封组件在转动筒体的外侧滑动,通过设置内侧鱼鳞密封组件和外侧鱼鳞密封组件实现炉端罩与转动筒体之间的双层密封,经过外侧鱼鳞密封组件密封后,泄漏量进一步减少,同时不影响转动筒体与炉端罩连接处密封的柔性,可对转动筒体的轻微位移、振动、形变作很好的补偿,密封效果好。通过从通气管向密封空腔内通入恒定压力的氮气,使密封空腔内的压力均高于转动筒体及室外大气,从而阻止转动筒体内可燃气体外泄或空气内漏,进一步降低安全风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回转炉的复合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侧鱼鳞密封组件(5)和外侧鱼鳞密封组件(4),所述外侧鱼鳞密封组件(4)围绕所述内侧鱼鳞密封组件(5)的外侧设置,并在所述内侧鱼鳞密封组件(5)与所述外侧鱼鳞密封组件(4)之间形成密封空腔(6),所述内侧鱼鳞密封组件(5)和外侧鱼鳞密封组件(4)的一端均与炉端罩(3)连接且另一端均与转动筒体(1)外侧滑动连接,在所述炉端罩(3)上设置有与所述密封空腔(6)相连通的通气管(7),通过所述通气管(7)能够向所述密封空腔(6)中通入一定压力的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转炉的复合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鱼鳞密封组件(5)和外侧鱼鳞密封组件(4)均包括陶瓷纤维布(42)、多个外侧鱼鳞片(41)和多个内侧鱼鳞片(43),多个所述外侧鱼鳞片(41)绕所述陶瓷纤维布(42)的外侧依次交叠排布,多个所述内侧鱼鳞片(43)绕所述陶瓷纤维布(42)的内侧依次交叠排布,所述外侧鱼鳞片(41)和所述内侧鱼鳞片(43)的长度方向均与所述转动筒体(1)的轴线方向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回转炉的复合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炉端罩(3)上朝向所述转动筒体(1)的一端设置有内环板(31)和外环板(32),所述外环板(32)设置于所述内环板(31)的外侧,且所述内环板(31)与所述外环板(32)通过连接板(33)连接,所述内环板(31)和所述外环板(32)均与所述连接板(33)相垂直设置,在所述转动筒体(1)朝向所述炉端罩(3)的一端设置有内侧耐磨板(11)和外侧耐磨板(12),所述内侧耐磨板(11)贴靠于所述转动筒体(1)的外侧设置,所述外侧耐磨板(12)通过环板(13)连接于所述转动筒体(1)的外侧,所述外侧耐磨板(12)和所述内侧耐磨板(11)均与所述环板(13)相垂直设置,所述内侧鱼鳞密封组件(5)的一端与所述内环板(31)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内侧耐磨板(11)滑动连接,所述外侧鱼鳞密封组件(4)的一端与所述外环板(32)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外侧耐磨板(12)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转炉的复合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鱼鳞密封组件(5)和所述外侧鱼鳞密封组件(4)与所述炉端罩(3)通过多个螺栓连接,所述内侧鱼鳞密封组件(5)和外侧鱼鳞密封组件(4)连接所述转动筒体(1)的一端的外侧设置有弹性捆扎环(45),所述弹性捆扎环(45)套于所述内侧鱼鳞密封组件(5)和/或所述外侧鱼鳞密封组件(4)的外侧并用于将所述内侧鱼鳞密封组件(5)和/或所述外侧鱼鳞密封组件(4)收紧于所述转动筒体(1)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回转炉的复合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侧鱼鳞密封组件(5)和所述外侧鱼鳞密封组件(4)与所述转动筒体(1)连接的一端的外侧设置有多个固定环(46),多个所述固定环(46)沿所述内侧鱼鳞密封组件(5)和所述外侧鱼鳞密封组件(4)的外周呈环形分布,所述弹性捆扎环(45)穿过多个所述固定环(46)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转炉的复合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密封空腔(6)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8),所述压力传感器(8)与报警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回转炉的复合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鱼鳞片(41)和所述内侧鱼鳞片(43)均为不锈钢片,所述内侧耐磨板(11)和所述外侧耐磨板(12)为铜耐磨环。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回转炉的复合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陶瓷纤维布(42)上涂覆有蛭石涂层。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回转炉的复合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鱼鳞密封组件(5)的长度小于所述外侧鱼鳞密封组件(4)的长度。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转炉的复合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侧鱼鳞密封组件(5)和外侧鱼鳞密封组件(4),所述外侧鱼鳞密封组件(4)围绕所述内侧鱼鳞密封组件(5)的外侧设置,并在所述内侧鱼鳞密封组件(5)与所述外侧鱼鳞密封组件(4)之间形成密封空腔(6),所述内侧鱼鳞密封组件(5)和外侧鱼鳞密封组件(4)的一端均与炉端罩(3)连接且另一端均与转动筒体(1)外侧滑动连接,在所述炉端罩(3)上设置有与所述密封空腔(6)相连通的通气管(7),通过所述通气管(7)能够向所述密封空腔(6)中通入一定压力的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转炉的复合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鱼鳞密封组件(5)和外侧鱼鳞密封组件(4)均包括陶瓷纤维布(42)、多个外侧鱼鳞片(41)和多个内侧鱼鳞片(43),多个所述外侧鱼鳞片(41)绕所述陶瓷纤维布(42)的外侧依次交叠排布,多个所述内侧鱼鳞片(43)绕所述陶瓷纤维布(42)的内侧依次交叠排布,所述外侧鱼鳞片(41)和所述内侧鱼鳞片(43)的长度方向均与所述转动筒体(1)的轴线方向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回转炉的复合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炉端罩(3)上朝向所述转动筒体(1)的一端设置有内环板(31)和外环板(32),所述外环板(32)设置于所述内环板(31)的外侧,且所述内环板(31)与所述外环板(32)通过连接板(33)连接,所述内环板(31)和所述外环板(32)均与所述连接板(33)相垂直设置,在所述转动筒体(1)朝向所述炉端罩(3)的一端设置有内侧耐磨板(11)和外侧耐磨板(12),所述内侧耐磨板(11)贴靠于所述转动筒体(1)的外侧设置,所述外侧耐磨板(12)通过环板(13)连接于所述转动筒体(1)的外侧,所述外侧耐磨板(12)和所述内侧耐磨板(11)均与所述环板(13)相垂直设置,所述内侧鱼鳞密封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乐军杨长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君和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