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梯次利用自动控制充放电的储能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5659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3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蓄电池梯次利用自动控制充放电的储能站,包括储能电池组,储能电池组电性连接有电池监测仪;储能电池组与UPS控制器电性连接,UPS控制器分别与前端充电设备以及后端负载设备电性连接。该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铅酸蓄电池组合中充电机、电池单元和UPS之间的电流电量不匹配的问题,具有可在某一电池单元“欠充电”、“过充电”的情况下停止该设备的工作,待前端电流电量积累再开始工作,保持充放电在稳定流量下的工作状态,以免影响电池寿命;可通过智能监控和控制,达到充放电运维省人省力、提高效率的成效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力设备,特别涉及到一种蓄电池梯次利用自动控制充放电的储能站


技术介绍

1、电力用铅酸蓄电池装置一般采用正负极接线、再生液装置、高低速充电按钮、控制回路四大激活设备组成,如z201510026508.x,一种铅酸蓄电池再生装置;然而一般发供电单位拥有的这些设备型号、厂家不一,要求不同,加上充电过程电流随充电电量变化而变化,引起恒流、恒压的充电失败的阻力,所以铅酸蓄电池更难以控制,导致充电温度高、充放电不易去掉硫化物、充电机经常出现电流不足“吸不饱”的现象,影响各充电的效率甚至“爆炸”;因此,需要一种控制装置安放在充电机、电池单元、ups负载之间,调节电流平衡,保证充放电的流畅、安全;本申请旨在设计一种蓄电池梯次利用自动控制充放电的储能站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蓄电池梯次利用自动控制充放电的储能站,该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铅酸蓄电池组合中充电机、电池单元和ups之间的电流电量不匹配的问题,具有可在某一电池单元“欠充电”、“过充电”的情况下停止该设备的工作,待前端电流电量积累再开始工作,保持充放电在稳定流量下的工作状态,以免影响电池寿命;可通过智能监控和控制,达到充放电运维省人省力、提高效率的成效的特点。

2、为实现上述设计,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蓄电池梯次利用自动控制充放电的储能站,包括储能电池组,储能电池组电性连接有电池监测仪;储能电池组与ups控制器电性连接,ups控制器分别与前端充电设备以及后端负载设备电性连接。

3、进一步地,ups控制器选用jpsu403000型ups控制器。

4、进一步地,储能电池组采用24节铅酸电池gfm-200。

5、进一步地,电池监测仪选用bpmc48铅酸电池监测仪。

6、优选地,储能电池组包括多节铅酸电池组成的电池组。

7、优选地,电池监测仪包括电流表和电压表;电流表和电压表通过数据通信口与终端电脑通讯连接。

8、优选地,电池监测仪包括电池采集模块;储能电池组的多节铅酸电池串联后与电池采集模块电性连接;每节铅酸电池的正极与电池采集模块电性连接。

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0、针对电力用铅酸蓄电池组合中充电机、电池单元和ups之间的电流电量不匹配,专利技术一种铅酸蓄电池再生装置,在某一电池单元“欠充电”、“过充电”的情况下停止该设备的工作,待前端电流电量积累再开始工作,保持充放电在稳定流量下的工作状态,以免影响电池寿命。通过智能监控和控制,达到充放电运维省人省力、提高效率的成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电池梯次利用自动控制充放电的储能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储能电池组(1),储能电池组(1)电性连接有电池监测仪(2);储能电池组(1)与UPS控制器(3)电性连接,UPS控制器(3)分别与前端充电设备(4)以及后端负载设备(5)电性连接;所述电池监测仪(2)包括电池采集模块(7);电池监测仪(2)通过电池采集模块与储能电池组(1)电性连接;储能电池组(1)的多节铅酸电池串联后与电池采集模块(7)电性连接;每节铅酸电池的正极与电池采集模块(7)电性连接;电池采集模块的电路板设置有一条负极接线和六条正极接线,电路板表面设置有电流电压焊点、测温焊点以及出口焊点,出口焊点中包括一个接地点和多个铅酸电池焊接点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梯次利用自动控制充放电的储能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电池组(1)包括多节铅酸电池组成的电池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梯次利用自动控制充放电的储能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监测仪(2)包括电流表和电压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电池梯次利用自动控制充放电的储能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储能电池组(1),储能电池组(1)电性连接有电池监测仪(2);储能电池组(1)与ups控制器(3)电性连接,ups控制器(3)分别与前端充电设备(4)以及后端负载设备(5)电性连接;所述电池监测仪(2)包括电池采集模块(7);电池监测仪(2)通过电池采集模块与储能电池组(1)电性连接;储能电池组(1)的多节铅酸电池串联后与电池采集模块(7)电性连接;每节铅酸电池的正极与电池采集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乔林孙思友安乐天汤谦平陈敏孙柏杨张进任贝婷蔡世藤蒋晶晶熊浩陈志俊蔡世腾徐双孙喆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孝感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