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座席的主动式头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15614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车辆座席的主动式头枕装置。在车辆车尾受到撞击时,由于惯性力向后移动并升高的接触区和头枕移动和上升的距离都增加,使得主动式头枕装置的功能可以充分发挥,最大程度的减少乘客的颈部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座席的的主动式头枕装置,其具有改进结构,该结构可 以在车尾受到撞击时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车中乘客的颈部受伤。
技术介绍
一般情况下,车辆座席在乘客乘坐时应当舒适并在如车尾撞击等紧急情况下保护 乘客免受伤害。车辆座席包括支撑坐在车中的乘客的下半身的坐垫、支撑其上半身的靠背以及与 靠背顶端相连的头枕,这使得头枕可以在垂直方向调整高度并支撑坐在车中的乘客的头部 和颈部。在停下的车辆收到尾部撞击时,坐在车中的乘客颈部经常受到伤害。这种情况叫 IiiMIiI^W (whiplash injury)。众所周知,甩鞭伤害,即颈部伤害,是由于车中乘客上半身和头部之间的相对速度 的差异而造成的。因此当乘客的上半身由于车尾受撞对靠背的冲击而向前移动时,乘客的 头部仍然保持在初始位置,一股剪切力施加在乘客的颈部。这种剪切力对颈部关节处和肌 肉造成剧烈冲击,并对颈部关节造成伤害。为了防止该问题,一种可以在车尾撞击发生时使头枕紧挨头部移动的主动式头枕 被研发出来,而且出现了通过使用主动式头枕来减少乘客颈部伤害的趋势。主动式头枕一般都是设置为使包含在靠背中的驱动单元通过乘客上半身施加的 压力来运行。当主动式头枕沿着乘客乘坐的方向与靠背框架保持约5°的倾斜时,主动式头 枕朝向乘客头部移动并支撑乘客的头枕部(occipital area) 0图1显示了一种常规的主动式头枕装置。参见图1,由乘客上半身施加压力的靠背 1的左右两端与下电枢2 (lower armature 2)的两个端部连接构成一个整体。电枢支架3 与下电枢2的两个端部牢固相连。框架支架5 (Framebrackets 5)与构成靠背框架4的两 个侧面框架4a分别牢固相连。链接支架6 (link brackets 6)可旋转的通过铰链销7和枢 轴销8分别连接至电枢支架3和框架支架5。侧面框架4a和链接支架6通过弹簧件9互相 连接,与下电枢2连接构成整体的一对上电枢10穿过在将侧面框架4a连接的上框架4b中 形成的导孔4c。因此,当乘客的上半身因车尾撞击产生的惯性力对靠背1施加向后的压力时,链 接支架6围绕枢轴销8旋转。由此,靠背1沿着链接支架6的旋转半径向后移动并升高,同 时上枢轴10穿过导孔4c并向上突起。然后,插入并固定在上电枢10中的头枕撑杆11 (headrest stay 11)被移动并升高,而与头枕撑杆11相连的头枕12被向乘客头部的方向向前移动并升高并支撑乘客的头 枕部,从而起到主动式头枕的作用。但是,图1所示的常规主动式头枕装置中,与侧面框架4a相连的框架支架5向座 席靠背框架4的内部突起。因此,当乘客的上半身由于车尾撞击时的惯性力向后移动时,座 席靠背框架4会妨碍框架支架5因此,乘客上半身与靠背1的接触 区域减少。当接触区域减少时,施加在靠背1上 的压力也减少了 ;压力减少时,靠背1向后移动的距离也缩短;靠背1向后移动的距离缩短 时,上电枢10穿过导孔4c并向上突起的角度也减小。这导致头枕12朝向乘客头部移动并 上升的距离缩短,使得头枕12不能完全执行期作为主动式头枕的功能。图2显示了另一种常规主动式头枕装置。参见图2,该主动式头枕装置包括导向 件13,所述导向件13包括与侧面框架4a内部分别相连的导向槽13a;靠背1,其中导向销 14插入导向槽13a,沿着导向槽13移动并与靠背1的左端和右端部分分别相连;以及弹簧 件9,所述弹簧件9将侧面框架4a和靠背1互相连接。但是,即使在图2所示的常规主动式头枕装置中,由于导向件13朝向座席靠背框 架4a的内部突起,图1所示的常规主动式头枕装的问题再次出现。如果导向件13被移除而导向槽13a直接在侧面框架4a中形成,则上述的常规问 题将得到解决。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侧面框架4a的强度大幅下降,而且由于侧面框架4a 强度下降,座席靠背框架4的整体强度也下降,从而导致了另一个可能的问题座席靠背框 架4由于车尾撞击时受到冲击容易损毁,可能威胁乘客的安全。因此直接在侧面框架4a中 形成导向槽13a并不可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座席的的主动式头枕装置,其具有改进结构,该结构 可以使乘客在汽车尾部受到撞击时上半身由于惯性力向后移动与靠背的接触区域增加,使 得主动式头枕的功能可以稳定和完全的实现。本专利技术也提供了一种具有制动器(stopper)功能的用于车辆座席的主动式头枕 装置,其中在车尾受到撞击时朝向乘客的头部移动并升高的头枕可以一直保持在原始状 态,可以最大程度并更加有效的防止乘客的颈部伤害。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座席的主动式头枕装置,其包括与下电枢连接的 靠背,所述靠背包括沿两个侧面框架方向安放的靠背左右两端中形成的孔槽;穿过孔槽的 连接销,所述连接销与侧面框架相连使得连接销可以沿着孔槽移动;靠背弹簧,其一端与侧 面框架相连,而另一端与靠背相连,所述靠背弹簧向靠背提供了弹性恢复力;以及与下电枢 相连的上电枢,其上端穿过上框架。附图说明上述和其它的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和优点将在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描述时变得更 加透彻图1显示了一种常规主动式头枕装置;图2显示了另一种常规主动式头枕装置;图3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主动式头枕装置;图4是图3所示的主动式头枕装置的靠背的立体图; 图5显示了图3的主动式头枕装置运行前的状态;图6和图7显示了图3的主动式头枕装置运行后的状态;图8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靠背与下电枢构成整体的主动式 头枕装置。具体实施例方式我们将从此处开始通过对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阐述并结合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图3显示了一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主动式头枕装,图4是图3所 示的主动式头枕装置的靠背立体图,图5显示了图3的主动式头枕装置运行前的状态,图6 和图7显示了图3的主动式头枕装置运行后的状态。车辆座席包括支撑坐在车中的乘客的下半身的坐垫、支撑其上半身的靠背以及与 靠背顶端相连的头枕,这使得头枕可以在垂直方向调整高度并支撑坐在车中的乘客的头部 和颈部。坐垫的结构(framework)是通过坐垫框架来实现的,而座席靠背的结构是通过图 3所示的座席靠背框架20来实现的。座席靠背框架20包括沿车体左右两边安放的互相平行的侧面框架21和将侧面框 架21互相连接的上框架22。在上框架22的垂直方向上形成一对导孔22a。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主动式头枕装置基本包括靠背30、下电枢40、连接销50、靠背弹簧 60和上电枢70,如图3-7所示。当车尾撞击事故发生时,乘客的上半身由于惯性力向车后方移动。在这种情况下, 靠板30受到乘客上半身施加的压力。下电枢40的两端都与靠背30相连。同样的,靠背30也与侧面框架21分别连接, 而此时靠背30的左右两端紧挨侧面框架21。为此,在靠板30的左右两端分别形成孔槽34。下面将进一步描述靠背30。换言之,靠背30包括施压部31,所述施压部31是车 尾撞击情况下与乘客上半身接触时产生的压力施加的中介部分;电枢连接部分32,所述电 枢连接部分32自施压部31向施压部31的两边伸展并与下电枢40相连;左右两端侧面部 分33,所述左右两端侧面部分33自电枢连接部分32伸展并弯曲使得侧面部分33与侧面框 架21保持紧挨并平行;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座席的主动式头枕装置,其包括靠背,所述靠背与下电枢相连,并具有在靠背左右两端形成的、朝向侧面框架放置的孔槽;连接销,所述连接销穿过所述孔槽并与侧面框架相连,使得所述连接销可以沿着孔槽移动;靠背弹簧,所述靠背弹簧的一端与侧面框架相连,另一端与靠背相连,向靠背提供弹性恢复力;以及上电枢,所述上电枢与下电枢相连并且其上端穿过上框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宗胤朴相南李仁镐南珍英金度亨
申请(专利权)人:大力摩世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