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补风式排风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5448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29
本技术涉及实验室排风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补风式排风柜,包括排风柜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排风柜本体前部的防护视窗,所述排风柜本体内部形成一个前侧开口的腔室,所述腔室的下部设置有工作台,所述排风柜本体还包括进风部和排风部,所述进风部包括进风口,还包括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侧部补风部、底部补风部和顶部补风部,以实现多方位向所述腔室补风,有效的提升了排风柜的补风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实验室排风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补风式排风柜


技术介绍

1、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公开相关的
技术介绍
,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2、排风柜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一种局部排风设备,一般来说,排风柜顶部装有连接外部的送风管道和排风管道,排风管道和排风柜之间设置有抽气装置,可以将有毒有害气体排出室外。排风柜中将朝向操作者的侧面设置为上下滑动的防护视窗。使用时,将防护视窗下拉至与工作台台面留有一定的空间,足够操作者在工作台进行操作。待实验反应稳定后,下拉防护视窗,其下端抵接至工作台台面。

3、因做实验时,防护视窗打开,为了防止有害气体外溢,需要使用抽气装置对排风柜进行抽风的同时结合排风柜结构补风,而现有的排风柜主要是通过底部设置补风孔吹向排风柜内来防止气体的外溢,补风能力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补风式排风柜,通过排风柜内部结构上的改进,有效的提升了排风柜的补风能力。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补风式排风柜,包括排风柜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排风柜本体前部的防护视窗,所述排风柜本体内部形成一个前侧开口的腔室,所述腔室的下部设置有用于实验操作的工作台,所述排风柜本体还包括用于为所述腔室内部送风的进风部和用于将腔室内有害气体排出的排风部,所述进风部包括进风口,还包括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侧部补风部、底部补风部和顶部补风部,以实现多方位向所述腔室补风。

4、进一步的,所述侧部补风部的数量设置为两组,分别位于排风柜本体的左右两侧,包括与进风口连通的第一补风通道和与第一补风通道连通的侧壁补风结构。

5、进一步的,所述侧壁补风结构包括在所述排风柜侧部纵向开设的若干第一补风孔,和位于所述第一补风孔外围、且用于将从第一补风孔吹出的风导向补入所述腔室内的补风翼,所述补风翼的外侧边邻近防护视窗的纵向窗框侧边。

6、进一步的,所述排风柜本体包括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的立柱,所述补风翼位于所述立柱上;所述排风柜本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立柱后部的侧板、位于所述侧板内侧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侧板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围成第一补风箱,所述第一补风孔开设于侧板上、且位于第一补风箱上;所述第一补风通道与所述第一补风箱连通。

7、进一步的,所述底部补风部包括与进风口连通的第二补风通道和与第二补风通道连通的第二补风箱,所述第二补风箱位于所述工作台下部,所述第二补风箱前端面开设有若干个第二补风孔。

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补风通道数量为若干个,所述第二补风箱的尾部设置多个内大外小的梯形口结构,所述梯形口结构的外部与所述第二补风通道的尾端连接,所述第二补风通道的数量与所述梯形口结构相同。

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补风箱的前部设置为圆弧斜面板,所述圆弧斜面板朝向腔室内部,若干个所述第二补风孔均匀的开设于所述圆弧斜面板上。

10、进一步的,所述顶部补风部包括与进风口连通的第三补风通道和与第三补风通道连通的第三补风箱,所述第三补风箱设置于防护视窗的上部,所述第三补风箱的底部开设有第三补风孔。

11、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的下部连通有分流箱,所述分流箱内设置有分风板,所述分风板位于所述进风口的正下端;所述分流箱分别与侧部补风部、底部补风部和顶部补风部连通。

12、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和排风部中的排风口内均安装有用于控制风量的阀门。

13、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为:

14、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补风式排风柜,通过将进风部设置为进风口和与进风口连通的侧部补风部、底部补风部和顶部补风部,实现多方位向腔室补风,有效的提升了排风柜的补风能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补风式排风柜,包括排风柜本体(1)和设置于所述排风柜本体(1)前部的防护视窗(2),所述排风柜本体(1)内部形成一个前侧开口的腔室(300),所述腔室(300)的下部设置有用于实验操作的工作台(400),所述排风柜本体(1)还包括进风部(100)和排风部(2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部(100)包括进风口(110),还包括与所述进风口(110)连通的侧部补风部(120)、底部补风部(130)和顶部补风部(140),以实现多方位向所述腔室(300)补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补风式排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补风部(120)的数量设置为两组,分别位于排风柜本体(1)的左右两侧,包括与进风口(110)连通的第一补风通道(121)和与第一补风通道(121)连通的侧壁补风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补风式排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补风结构包括在所述排风柜侧部纵向开设的若干第一补风孔(125),和位于所述第一补风孔(125)外围、且用于将从第一补风孔(125)吹出的风导向补入所述腔室(300)内的补风翼(126),所述补风翼(126)的外侧边邻近防护视窗(2)的纵向窗框(21)侧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补风式排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柜本体(1)包括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的立柱,所述补风翼(126)位于所述立柱上;所述排风柜本体(1)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立柱后部的侧板(122)、位于所述侧板(122)内侧的第一连接板(123)和第二连接板(124),所述侧板(122)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板(123)和所述第二连接板(124)围成第一补风箱(127),所述第一补风孔(125)开设于侧板(122)上、且位于第一补风箱(127)上;所述第一补风通道(121)与所述第一补风箱(127)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补风式排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补风部(130)包括与进风口(110)连通的第二补风通道(131)和与第二补风通道(131)连通的第二补风箱(132),所述第二补风箱(132)位于所述工作台(400)下部,所述第二补风箱(132)前部开设有若干个第二补风孔(13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补风式排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补风通道(131)数量为若干个,所述第二补风箱(132)的尾部设置多个内大外小的梯形口结构(1323),所述梯形口结构(1323)的外部与所述第二补风通道(131)的尾端连接,所述第二补风通道(131)的数量与所述梯形口结构(1323)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补风式排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补风箱(132)的前部设置为圆弧斜面板(1321),所述圆弧斜面板(1321)朝向腔室(300)内部,若干个所述第二补风孔(1322)均匀的开设于所述圆弧斜面板(1321)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补风式排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补风部(140)包括与进风口(110)连通的第三补风通道(141)和与第三补风通道(141)连通的第三补风箱(142),所述第三补风箱(142)设置于防护视窗(2)的上部,所述第三补风箱(142)的底部开设有第三补风孔(14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补风式排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110)的下部连通有分流箱(150),所述分流箱(150)内设置有分风板(151),所述分风板(151)位于所述进风口(110)的正下端;所述分流箱(150)分别与侧部补风部(120)、底部补风部(130)和顶部补风部(140)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补风式排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110)和排风部(200)中的排风口(210)内均安装有用于控制风量的阀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补风式排风柜,包括排风柜本体(1)和设置于所述排风柜本体(1)前部的防护视窗(2),所述排风柜本体(1)内部形成一个前侧开口的腔室(300),所述腔室(300)的下部设置有用于实验操作的工作台(400),所述排风柜本体(1)还包括进风部(100)和排风部(2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部(100)包括进风口(110),还包括与所述进风口(110)连通的侧部补风部(120)、底部补风部(130)和顶部补风部(140),以实现多方位向所述腔室(300)补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补风式排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补风部(120)的数量设置为两组,分别位于排风柜本体(1)的左右两侧,包括与进风口(110)连通的第一补风通道(121)和与第一补风通道(121)连通的侧壁补风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补风式排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补风结构包括在所述排风柜侧部纵向开设的若干第一补风孔(125),和位于所述第一补风孔(125)外围、且用于将从第一补风孔(125)吹出的风导向补入所述腔室(300)内的补风翼(126),所述补风翼(126)的外侧边邻近防护视窗(2)的纵向窗框(21)侧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补风式排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柜本体(1)包括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的立柱,所述补风翼(126)位于所述立柱上;所述排风柜本体(1)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立柱后部的侧板(122)、位于所述侧板(122)内侧的第一连接板(123)和第二连接板(124),所述侧板(122)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板(123)和所述第二连接板(124)围成第一补风箱(127),所述第一补风孔(125)开设于侧板(122)上、且位于第一补风箱(127)上;所述第一补风通道(121)与所述第一补风箱(127)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补风式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胜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卫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