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船舶,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船舶顶靠停泊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船舶顶靠停泊装置的停泊方法。
技术介绍
1、各类船型在实施无码头条件下的装备物资卸载(车辆过驳、货物传送和人员换乘),舰船靠泊和过驳卸载是其中最基本的作业项目。舰船靠泊和过驳卸载都会受到海上风浪的影响,因此,研究风浪条件下的舰船靠泊和过驳卸载技术,对于提高海洋开发的跨海输送和海上后勤保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现有技术中,客滚船、甲板运输船、登陆舰等船目前装备物资卸载普遍在码头进行。专用补给船可以在开敞海域进行卸载,但只能并靠靠泊且只能进行油料补给和货物传送。
2、现有技术中有名称为“停泊的方法和系统”、公开号为“cn100393576c”的技术,该技术提供在公海和其它无保护水域内安全停泊航海船舶的一方法和一系统。本专利技术允许一大型船舶足够靠近-海洋结构并排地停泊,以便可使用传统的装载臂设备在大多数环境条件下装卸船舶。可使用锚固到海底并设置有防护装置的一个或多个浮动系船桩将船舶并排地停泊在海洋结构。优选类型的浮动系船桩是三角形半沉入的锚固的浮体结构,其包括以垂直方式布置的三个浮柱部件或“沉箱”,三个浮体壳部分或“浮筒”,它们支承和分开浮柱部件并对锚固的浮体结构提供移动阻尼,以及三个水平支撑部件,它们将浮柱部件的顶部固定就位。
3、然而,该技术没有涉及本申请的技术问题和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为开敞海域构建
2、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3、本专利技术为一种船舶顶靠停泊装置,包括第一船舶、第二船舶、顶靠系统,顶靠系统包括外框架和内框架,内框架活动套装在外框架内,内框架内部设置沿长度方向布置的滑块,外框架内部沿长度方向布置的导向板,外框架一端设置绞车,第一铰链段一端连接内框架位于外框架内部一端,第一铰链另一端连接绞车,第二铰链段一端连接绞车,第二铰链段另一端绕过外框架一端的导向滚轮和外框架另一端的导向滑轮后连接内框架位于外框架内部一端上部,外框架一端连接第二船舶并延伸到第二船舶外部。
4、所述的外框架和内框架均为型钢制成的框架结构。
5、所述的内框架上部设置滑轮基座,滑轮基座位置安装导向滑轮,外框架上部设置滚轮基座,滚轮基座位置安装导向滚轮。
6、所述的内框架内部上方、下方、左侧、右侧分别沿长度方向布置滑块,外框架内部上方、下方、左侧、右侧分别沿长度方向布置导向板,滑块和导向板数量和位置对应。
7、所述的绞车带动第一铰链段卷收时,第一铰链段设置为能够施力在内框架上,带动内框架向外框架内部收缩的结构。
8、所述的绞车带动第二铰链段卷收时,第二铰链段设置为能够施力在内框架上,带动内框架向外框架外部伸出的结构。
9、所述的内框架上的滑块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每个滑块与外框架上对应一个导向板形成一组摩擦副。
10、所述的内框架未位于外框架内部另一端设置橡胶护舷。
11、所述的外框架为钢质桁架结构,焊接在第二船舶的甲板上,内框架为钢质桁架结构,第一船舶为客滚船,第二船舶为半潜船。
12、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步骤简单,能够为开敞海域构建的保障平台提供新的靠泊方式,实现无码头条件下的装备物资卸载,适用多船型靠泊的船舶顶靠停泊装置的使用方法。
13、所述的船舶顶靠停泊装置的使用方法的使用步骤为:
14、s1.将内框架活动套装在外框架内,将内框架一端连接第一船舶并延伸到第一船舶外部,将外框架一端连接第二船舶并延伸到第二船舶外部;
15、s2.需要第一船舶和第二船舶顶靠停泊时,第一船舶和第二船舶2包括首尾顶靠停泊方式和舷侧垂直顶靠停泊方式;
16、s3.控制绞车带动第二铰链段卷收,第二铰链段施力在内框架上,带动内框架向外框架外部伸出;内框架未位于外框架内部另一端顶靠第一船舶;
17、s4.将跳板搭建在第一船舶和第二船舶之间,便于在第一船舶和第二船舶之间通行人员或卸载货物;
18、s5.需要第一船舶和第二船舶分开时,控制绞车带动第一铰链段卷收时,第一铰链段施力在内框架上,带动内框架向外框架内部收缩的结构。
19、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所述:
20、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船舶顶靠停泊装置,用于开敞海域开设大型过驳平台及伤病员换乘、构建大型保障平台等新的保障需求,实现高海况条件下实施过驳卸载。本专利技术的技术主要应用于两种场景:一种为“船舶首尾顶靠”靠泊方式,为便于客滚船与半潜船靠泊,控制顶靠舰船的前后位置,保证稳定顶靠,在半潜船尾部设置两个顶靠系统,以此控制两船的相对位置,保证跳板安全搭接。顶靠系统安装在半潜船艉部,具备伸缩功能。作业时,调整顶靠系统的伸缩长度(根据船型和跳板参数特性确定),待客滚船顶靠在半潜船艉部,使用专用系泊设备的连接绳索将两船系泊在一起。此应用方式主要优点是:半潜船和顶靠船舰所受风浪流方向均相同,在卸载过程中其水平位置相对稳定,转动的倾向较小。另一种为“舷侧垂直顶靠”的靠泊方式为“舷侧垂直顶靠”,为客滚船顶靠半潜船舷侧、半潜船为正横浪作业方式,客滚船相应为迎浪方向,并处于半潜船遮蔽的背浪位置。为便于半潜船靠离泊,控制顶靠舰船的前后位置,保证稳定顶靠,在半潜船舷侧设置顶靠系统;为防止顶靠舰船左右偏转,在半潜船艏艉舷侧与顶靠舰船舷侧设置系泊缆设备的连接绳索。顶靠系统安装在半潜船舷侧具备伸缩功能。作业时,调整顶靠支架伸缩长度并固定,待客滚船顶靠在半潜船舷侧,使用专用系泊设备将两船系泊在一起。此应用方式主要优点是:靠泊面宽度大,客滚船可根据风向选择靠泊行进方向,便于安全靠泊操作实施。顶靠完成后位置相对稳定,方便控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舶顶靠停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船舶(1)、第二船舶(2)、顶靠系统(3),顶靠系统(3)包括外框架(31)和内框架(32),内框架(32)活动套装在外框架(31)内,内框架(32)内部设置沿长度方向布置的滑块(38),外框架(31)内部沿长度方向布置的导向板(39),外框架(31)一端设置绞车(33),第一铰链段(34)一端连接内框架(32)位于外框架(31)内部一端,第一铰链(34)另一端连接绞车(33),第二铰链段(35)一端连接绞车(33),第二铰链段(35)另一端绕过外框架(31)一端的导向滚轮(36)和外框架(31)另一端的导向滑轮(37)后连接内框架(32)位于外框架(31)内部一端上部,外框架(31)一端连接第二船舶(2)并延伸到第二船舶(2)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顶靠停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框架(31)和内框架(32)均为型钢制成的框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船舶顶靠停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框架(32)上部设置滑轮基座(311),滑轮基座(311)位置安装导向滑轮(37),外框架(31)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船舶顶靠停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框架(32)内部上方、下方、左侧、右侧分别沿长度方向布置滑块(310),外框架(31)内部上方、下方、左侧、右侧分别沿长度方向布置导向板(39),滑块(38)和导向板(39)数量和位置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船舶顶靠停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绞车(33)带动第一铰链段(34)卷收时,第一铰链段(34)设置为能够施力在内框架(32)上,带动内框架(32)向外框架(31)内部收缩的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船舶顶靠停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绞车(33)带动第二铰链段(34)卷收时,第二铰链段(35)设置为能够施力在内框架(32)上,带动内框架(31)向外框架(31)外部伸出的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船舶顶靠停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框架(32)上的滑块(38)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每个滑块(38)与外框架(31)上对应一个导向板(39)形成一组摩擦副。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船舶顶靠停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框架(32)未位于外框架(31)内部另一端设置橡胶护舷(310)。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船舶顶靠停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框架(31)为钢质桁架结构,焊接在第二船舶(2)的甲板(4)上,内框架(32)为钢质桁架结构,第一船舶(1)为客滚船,第二船舶(2)为半潜船。
10.一种船舶顶靠停泊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船舶顶靠停泊装置的使用方法的使用步骤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顶靠停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船舶(1)、第二船舶(2)、顶靠系统(3),顶靠系统(3)包括外框架(31)和内框架(32),内框架(32)活动套装在外框架(31)内,内框架(32)内部设置沿长度方向布置的滑块(38),外框架(31)内部沿长度方向布置的导向板(39),外框架(31)一端设置绞车(33),第一铰链段(34)一端连接内框架(32)位于外框架(31)内部一端,第一铰链(34)另一端连接绞车(33),第二铰链段(35)一端连接绞车(33),第二铰链段(35)另一端绕过外框架(31)一端的导向滚轮(36)和外框架(31)另一端的导向滑轮(37)后连接内框架(32)位于外框架(31)内部一端上部,外框架(31)一端连接第二船舶(2)并延伸到第二船舶(2)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顶靠停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框架(31)和内框架(32)均为型钢制成的框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船舶顶靠停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框架(32)上部设置滑轮基座(311),滑轮基座(311)位置安装导向滑轮(37),外框架(31)上部设置滚轮基座(312),滚轮基座(312)位置安装导向滚轮(36)。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船舶顶靠停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框架(32)内部上方、下方、左侧、右侧分别沿长度方向布置滑块(310),外框架(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辉胜,陈均,陶江华,冯振国,李东风,尚忠林,马晓梅,郑先,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造船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