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极片热压成型装置及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极片热压成型装置及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144002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4 0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极片热压成型装置及控制方法,包括:上料机构,用于对极片的原料进行上料,第一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用于调节原料在上料时的宽幅;热压机构,用于将上料机构输送的原料进行热辊压,包括第一轧辊机构和第二轧辊机构,所述第一轧辊机构包括第一热压辊,所述第二轧辊机构包括第二热压辊,所述第一热压辊与所述第二热压辊上均设有加热模块,所述第一热压辊与所述第二热压辊之间设有辊压通道,所述原料经所述辊压通道并受热辊压后形成极片;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简化极片生产工艺流程,使得极片可以一次成型,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生产,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极片热压成型装置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新能源成为能源领域最重要的研究方向,而锂离子电池作为绿色环保储能器件,具有高工作电压、无记忆效应、自放电小和循环寿命长等优点,逐渐成为能源行业的发展热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产品中。

2、目前干法制片主流工艺中,来料以造粒粉料居多,因来料具有自聚成团的特性,成团后的物料对于上料过程中的均匀性影响巨大,同时上料的不均匀会直接导致制片失败,使得极片的压制以来上料时的原始状态。并且,现有的干法电极工艺制造过程中,由于其上料机构和辊压机构的结构相对固定,只能生产一种特定规格的极片,无法对极片的宽幅以及厚度进行调节,为了使极片达到合适的厚度,后续一般还需要进行二次辊压,工艺繁琐,且占用生产场地大,能耗高。

3、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极片热压成型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简化生产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为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中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极片热压成型装置及控制方法。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极片热压成型装置,包括:上料机构,用于对极片的原料进行上料,包括第一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用于调节原料在上料时的宽幅;热压机构,用于将上料机构输送的原料进行热辊压,包括第一轧辊机构和第二轧辊机构,所述第一轧辊机构包括第一热压辊,所述第二轧辊机构包括第二热压辊,所述第一热压辊与所述第二热压辊上均设有加热模块,所述第一热压辊与所述第二热压辊之间设有辊压通道,所述原料经所述辊压通道并受热辊压后形成极片;所述热压机构还包括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辊压通道的间距。

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漏斗和移动模块,所述漏斗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两侧设置的侧板,所述侧板之间相对倾斜并从入料端至出料端逐渐收窄,所述侧板之间相对垂直设有挡料板,所述移动模块设于所述漏斗的入料端处,包括导向件及与所述导向件滑动连接的活动件,所述导向件设置在所述侧板的入料端处,所述活动件与所述挡料板连接;所述挡料板可经所述移动模块在相对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进行滑动,以通过调节所述挡料板与对侧之间的间距实现原料在所述漏斗内的宽幅可调。

4、进一步的,所述挡料板包括设置在所述漏斗相对两侧的第一挡料板及第二挡料板。

5、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模块包括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活动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模块能够带动所述挡料板移动。

6、进一步的,所述漏斗的入料端处设有用于检测堆料高度的料高检测传感器。

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调节组件设于所述第二轧辊机构一侧,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能够推动所述第二轧辊机构向所述第一轧辊机构移动。

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轧辊机构还包括复位件,以对所述液压机构推动后的所述第二轧辊机构进行复位。

9、进一步的,所述机架内还设有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热压辊与所述第二热压辊辊缝宽度的辊缝传感器。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轧辊机构还包括第一备辊,所述第二轧辊机构还包括第二备辊,所述第一备辊与所述第一热压辊抵接,所述第二备辊与所述第二热压辊抵接。

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极片热压成型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12、控制上料机构对极片的原料进行上料,包括通过控制第一调节组件对原料在上料时的宽幅进行调节;

13、控制热压机构将上料机构输送的原料经辊压通道进行热辊压,所述原料经所述辊压通道并受热辊压后形成极片;

14、其中,所述控制热压机构将上料机构输送的原料经辊压通道进行热辊压的步骤中,包括通过控制第二调节组件调节所述辊压通道的间距,以调节所述极片的成型厚度。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

16、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调节组件可以调节原料进入时的宽幅,使得原料均匀的进入热压辊的辊压通道内,辊压出极片所需的宽幅,提高原料利用率以及上料的均匀性;同时,设置有第一热压辊与第二热压辊可以对颗粒状的原料进行加热软化,提升辊压效率,且能够通过干法热压的方式降低原料对添加剂依赖;此外,设置第二调节组件可以改变第一热压辊与第二热压辊之间的辊缝间距,可以使极片辊压至合适厚度,结合第一调节组件后可以在同一台设备中生产不同规格的极片,提高成型效率,降低极片生产成本;并且,本专利技术的极片热压成型装置占用生产场地较小,可以减少极片成型设备的生产和能耗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极片热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热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110)包括漏斗(111)和移动模块,所述漏斗(111)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两侧设置的侧板,所述侧板之间相对倾斜并从入料端至出料端逐渐收窄,所述侧板之间相对垂直设有挡料板,所述移动模块设于所述漏斗(111)的入料端处,包括导向件(114)及与所述导向件(114)滑动连接的活动件(115),所述导向件(114)设置在所述侧板的入料端处,所述活动件(115)与所述挡料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热压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料板包括设置在所述漏斗(111)相对两侧的第一挡料板(112)及第二挡料板(11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热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模块包括第一驱动件(116),所述第一驱动件(116)与所述活动件(115)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116)能够带动所述挡料板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热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111)的入料端处设有用于检测堆料高度的料高检测传感器(11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热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组件(3)设于所述第二轧辊机构(220)一侧,所述第二调节组件(3)能够推动所述第二轧辊机构(220)向所述第一轧辊机构(210)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热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轧辊机构(220)还包括复位件(222),以对所述液压机构推动后的所述第二轧辊机构(220)进行复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热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内还设有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热压辊(211)与所述第二热压辊(221)辊缝宽度的辊缝传感器(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热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轧辊机构(210)还包括第一备辊(212),所述第二轧辊机构(220)还包括第二备辊(223),所述第一备辊(212)与所述第一热压辊(211)抵接,所述第二备辊(223)与所述第二热压辊(221)抵接。

10.一种极片热压成型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极片热压成型装置,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片热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热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110)包括漏斗(111)和移动模块,所述漏斗(111)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两侧设置的侧板,所述侧板之间相对倾斜并从入料端至出料端逐渐收窄,所述侧板之间相对垂直设有挡料板,所述移动模块设于所述漏斗(111)的入料端处,包括导向件(114)及与所述导向件(114)滑动连接的活动件(115),所述导向件(114)设置在所述侧板的入料端处,所述活动件(115)与所述挡料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热压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料板包括设置在所述漏斗(111)相对两侧的第一挡料板(112)及第二挡料板(11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热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模块包括第一驱动件(116),所述第一驱动件(116)与所述活动件(115)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116)能够带动所述挡料板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热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111)的入料端处设有用于检测堆料高度的料高检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长平陈建平张波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赢合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