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室用LB膜贮存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3979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23:26
本技术涉及了一种实验室用LB膜贮存盒,包括盒体、盒盖、隔板、贮存片、压板、垫片、转动轴、卡槽、感温器、显示器、电池。盒体为多个隔板均分的多层中空容置腔体结构,容置腔两侧设置多个插槽供隔板固定;盒盖密封盒体的开口;隔板厚度与容置腔两侧插槽相吻合;贮存片左右两侧置有卡槽,使贮存片固定于隔板上,上表面内部呈下凹式结构,供制备LB膜基板的放置,左右内壁安装与转动轴相连压板,转动轴控制压板翻折,压板上安装有垫片以夹持基板确保固定;容置腔内设有感温器,实时向显示器传递信号;盒体上显示器,实时接收温度信号并显示;电池设在容置腔里侧底部以提供电源。本技术为LB膜基板的保护固定提供一种简单可行贮存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lb膜贮存盒。


技术介绍

1、随着现代新型科技的发展,langmuir-blodgett(lb)技术广泛应用于国际科技界,是第一种人控制备有序有机分子超薄膜的新型技术。通常lb膜的表征使用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布鲁斯特角显微镜等仪器进行表征。但将挂膜基片不受外界影响且完好无损送至相应表征仪器却是难以实现的,且平常运输过程中极易使挂膜基片暴露空气当中,易使空气中细小微粒或粉尘等颗粒状物质吸附在挂膜基片上,从而导致lb膜易受到颗粒的破坏使其各向异性的层状结构受到破坏以及单分子层的折叠破损等,并且在细微温度变化下也会使其受影响,因此大多数lb膜的表征由于运输过程使挂膜基片受到损坏使表征成果不理想且耗费昂贵的成膜样品等。类似类型的超薄薄膜也常受到各种损耗,极易在空气中受到灰尘微粒吸附,严重影响其表征以及后续研究。

2、常规膜储存装置对于纳米级超薄膜贮存较不理想而对于同种类膜的贮存较为理想,目前类似膜储存装置如cn108146864a中利用槽板来进行膜的贮存,能够较为完好地保护膜,在cn213503888u中所使用弹簧固定膜从而达到贮存,缓冲晃动对于膜的冲击,而在cn104909219a中,适用于具有一定弹性的膜连续储存对于长度较大的膜贮存应用较好,但总体上现有的膜贮存装置更适用于对特种膜的贮存而不适用于大多数纳米级膜,不适用于实验室内频繁运输与转移,更容易带来高成本负担,对于附着在挂膜基片的纳米级别的超薄膜很难进行连续贮存,而且仍然有一定的隐患,如弹簧缓冲之间产生上下摇动仍会对膜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从而影响后续表征,因此对于纳米级且应用广、方便快捷贮存超薄膜的贮存装置的研究是极其必要的。lb膜又根据制取方法分为:x型、y型、z型三种,普通膜贮存装置很难将三种不同类型膜进行完好保存,不利于同一实验对于不同类型膜表征以及后续工作,且不同成膜样品液合成膜以后其对于实时温度变化也要求严格需即时监控,大多装置也缺乏温度监控系统,从而使lb膜受到影响阻碍后续表征。为了解决实验研究中涉及lb膜转移与贮存等问题,为达到所需表征需求以及节约制膜成本,本技术设计了一种lb膜贮存盒。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达到上述保护新制lb膜挪移过程不受空气微粒污染以及防止膜破损的目的,本技术采取技术方案为:一种实验室用lb膜贮存盒,包括盒体(1)、盒盖(2)、隔板(3)、贮存片(4)、压板(5)、垫片(6)、转动轴(7)、卡槽(8)、显示器(10)、感温器(11)、电池(12)。所述盒体(1)为多个隔板(3)均分的多层中空容置腔体结构,容置腔两侧内壁设置有多个插槽与隔板(3)厚度相吻合,安装可移动式隔板(3),有效避免膜之间交叉污染,里侧内壁设有感温器(11)与其底部电池(12)相连,盒体上表面安装有显示器(6)用于显示容置腔内实时温度;所述盒盖(2)与盒体(1)通过相连处的凹槽密封,盒盖(2)与盒体(1)密封处凹槽口径与盒体(1)开口相等,确保盒盖(2)紧贴盒体(1)避免滑落;所述隔板(3)厚度与容置腔内壁插槽相吻合;所述贮存片(4)外表面两侧设置有卡槽(8),其表面内部呈下凹式结构,凹面两侧内壁安装有在一定角度内上下翻折的压板(5),向上翻折一定角度以供制备lb膜基板的放置与固定,确保基板固定放置防止掉落或破损;所述压板(5)位于贮存片(4)凹面两侧内壁,压板(5)与贮存片(4)之间由转动轴(7)连接,且压板(5)夹持面安装有垫片(6);所述垫片(6)位于压板(5)上,在压板(5)固定挂膜基片时以分散压板(5)对基板施加的力,防止挂膜基片因压力受损;所述转动轴(7)与压板(5)以及贮存片(6)连接,固定在贮存片(4)与压板(5)相连处并控制压板(5)上下翻折;所述卡槽(8)位于贮存片(4)两侧;所述显示器(10)位于盒体(1)上侧,实时接收感温器(11)传递温度信号并即时显示容置腔内温度且与电池(12)相连;所述感温器(11)位于容置腔内侧,实时向显示器(10)传递信号并与电池(12)相连;所述电池(12)设在容置腔内侧底部,与感温器(11)和显示器(10)相连;所述贮存盒体(1)、盒盖(2)及隔板(3)为不锈钢材质。

2、所述盒盖(2)、隔板(3)均可与盒体(1)紧密贴合,以确保贮存片(4)的固定,提高了挂膜基片在贮存片(4)上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所述贮存片(4)凹面内壁左右两侧安装有上下翻折压板(5),压板(5)在一定角度内翻折以固定挂膜基片,确保整个挂膜基片在贮存片(4)的固定,增强稳定性。

4、所述盒体(1)里侧内壁设有感温器(5)以即时接收容置腔内温度变化。

5、所述盒体(1)上表面设有显示器(10),实时接收感温器(11)电信号并显示容置腔内温度。

6、所述盒体(1)容置腔底部设有电池(12),方便随时取出更换。

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8、1. 本技术在纳米级薄膜转移表征时以防止其受外界因素影响并且保护其不受破坏从而提高表征精准度,快捷贮存,易于取用。

9、2. 本技术可同时装载多个挂膜基片为同种或不同种lb膜的运输以及表征提供快捷方便高效的性能,其他种类超薄类膜均可进行贮存,简易且功能齐全。

10、3. 本技术贮存片凹面左右内壁压板可在一定角度内上下翻折,以夹持挂膜基片,确保挂膜基片在贮存片的固定。

11、4. 本技术构件便于组装、拆卸以及清洗。

12、5. 本技术可监控容置腔温度变化,利于对于lb膜即时表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验室用LB膜贮存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1)、盒盖(2)、隔板(3)、贮存片(4)、压板(5)、垫片(6)、转动轴(7)、卡槽(8);所述盒体(1)为多个隔板(3)均分的多层中空容置腔体结构,隔板(3)通过容置腔两侧内壁插槽插入固定;所述隔板(3)厚度与容置腔内壁插槽相吻合;所述盒盖(2)与盒体(1)通过相连处的凹槽密封;所述贮存片(4)左右两侧安装有卡槽(8)以固定于隔板(3)上;所述贮存片(4)凹面左右两侧内壁安装有上下翻折压板(5);所述垫片(6)安装于压板(5)夹持面;所述转动轴(7)与压板(5)和贮存片(4)连接,控制压板(5)上下翻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实验室用LB膜贮存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与隔板(3)的长度比为1.0:0.6~1.0:0.7,隔板(3)与贮存片(4)的长度比为1.0:0.6~0.8:0.5,隔板(3)厚度与贮存片(4)厚度之比为0.8:1.2~0.6:1.2,盒体(1)高度与盒盖(2)高度之比为1.0:1.2~1.0:1.1,盒体(1)厚度与盒盖(2)厚度之比为1.0:1.1~1.0:1.15,盒体(1)长度与容置腔长度之比为1.0:0.9~1.0:0.8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实验室用LB膜贮存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贮存片(4)的卡槽(8)高度与贮存片(4)高度之比为1.0:0.85~1.0:0.9,贮存片(4)卡槽(8)长度与贮存片(4)长度之比为1.0:0.9~1.0:0.95,贮存片(4)长度与压板(5)长度之比为1.0:0.65~1.0:0.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实验室用LB膜贮存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贮存片(4)两侧压板(5)长度比为1.0:1.0,压板(5)长度与垫片(6)长度之比为1.0:0.8~1.0:0.85,贮存片(4)两侧压板(5)宽度比为1.0:1.0,两侧压板(5)翻折角度范围为0~9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验室用lb膜贮存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1)、盒盖(2)、隔板(3)、贮存片(4)、压板(5)、垫片(6)、转动轴(7)、卡槽(8);所述盒体(1)为多个隔板(3)均分的多层中空容置腔体结构,隔板(3)通过容置腔两侧内壁插槽插入固定;所述隔板(3)厚度与容置腔内壁插槽相吻合;所述盒盖(2)与盒体(1)通过相连处的凹槽密封;所述贮存片(4)左右两侧安装有卡槽(8)以固定于隔板(3)上;所述贮存片(4)凹面左右两侧内壁安装有上下翻折压板(5);所述垫片(6)安装于压板(5)夹持面;所述转动轴(7)与压板(5)和贮存片(4)连接,控制压板(5)上下翻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实验室用lb膜贮存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与隔板(3)的长度比为1.0:0.6~1.0:0.7,隔板(3)与贮存片(4)的长度比为1.0:0.6~0.8:0.5,隔板(3)厚度与贮存片(4)厚度之比为0.8: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玉豪李平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