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螺纹插装式电液比例减压溢流阀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螺纹插装式电液比例减压溢流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3689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螺纹插装式电液比例减压溢流阀,包括:主阀套、主阀芯、弹簧和比例电磁铁,主阀套内部形成有内腔,主阀套分别形成有与内腔相连通的压力油口、制动油口和油箱油口,主阀芯位于内腔中并与主阀套滑动连接,比例电磁铁驱动主阀芯向下运动,弹簧驱动主阀芯向上运动,主阀芯位于上工作位时制动油口与油箱油口相连通,主阀芯位于下工作位时制动油口与压力油口相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动油孔输出压力与泵口的压力无关;但泵口的压力低于设计输出压力时,输出压力等于泵口压力,制动油孔和压力油孔处于打开状态;制动油孔输出压力与主阀芯的直径无关,优势可以加大主阀芯的直径,获得大的供油及回油流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压工程,尤其是一种螺纹插装式电液比例减压溢流阀


技术介绍

1、电液比例减压溢流阀是一种利用电流变化来将液体的压力持续地、稳定地、按比例控制的液压阀,其可以应用到工程机械车辆的制动系统,特别是需要遥控控制的工程机械车辆,车辆中控系统可以根据车速及载货重量等信息按比例的输出制动压力,用于控制车辆的制动器,使车辆达到安全制动的目的;这样工程机械车辆可以实现自主作业、远程操作,大大提高作业效率,同时也减少了人员的操作风险和劳动强度。

2、作为遥控工程机械车辆制动系统的核心部件:电液比例减压溢流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对于应用到制动系统的电液比例减压溢流阀,内泄量一定要小;2)输出压力的稳定性要高;3)结构尺寸要小,最好能够与其他系统集成;4)因工程车辆的车型比较多,其载重量从几吨到几百吨,因此所需制动的压力的范围也比较广泛;5)可以使执行元件如车辆的制动器压力为零,即卸荷功能;6)通用的比例减压阀,调整减压范围的话,需要更换整个阀芯阀套来调整不同的面积比,成本高昂,同时,对于回油量大的减压系统,需要大行程的比例电磁铁,进一步增加液压系统成本。7)未工作时,进油口与出油口连通,无法实现执行元件的压力为零,卸荷不彻底,而且电磁铁工作会对阀芯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影响阀芯的使用寿命,还降低了控制精度。8)现有的电液比例减压溢流阀价格偏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螺纹插装式电液比例减压溢流阀,解决了以上所述的问题。

2、一种螺纹插装式电液比例减压溢流阀,包括:主阀套、主阀芯、弹簧和比例电磁铁,所述主阀套内部形成有内腔,所述主阀套分别形成有与内腔相连通的压力油口、制动油口和油箱油口,所述主阀芯位于内腔中并与主阀套滑动连接,所述比例电磁铁驱动主阀芯向下运动,所述弹簧驱动主阀芯向上运动,所述主阀芯位于上工作位时制动油口与油箱油口相连通,所述主阀芯位于下工作位时制动油口与压力油口相连通。

3、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还包括转接套,所述比例电磁铁包括磁芯、比例线圈、推杆和壳体,所述比例线圈位于壳体内部并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磁芯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比例线圈套装在磁芯外侧,所述推杆插入磁芯中并与磁芯滑动连接,所述推杆下端与主阀芯上端接触,所述转接套上下两端分别与壳体和主阀套固定连接;

4、还包括压帽位于壳体上方并与壳体固定连接;

5、还包括挡环和轴用挡圈,所述主阀芯上部形成有卡簧槽,所述主阀芯上部形成有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位于卡簧槽下方,所述轴用挡圈插入卡簧槽中,所述挡环套装在主阀芯外侧并位于轴用挡圈和第一台阶面之间,所述弹簧上下两端分别与挡环和主阀套接触。

6、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主阀芯外侧形成有中间环型槽,所述主阀芯位于上工作位时中间环型槽分别与制动油口和油箱油口相连通,所述主阀芯位于下工作位时中间环型槽分别与制动油口和压力油口相连通,所述中间环型槽不同时与油箱油口和压力油口相连通。

7、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主阀套形成有b口贯穿孔和内环型槽,所述主阀套中部内侧形成有内环型槽,所述内环型槽与内腔相连通,所述主阀套内部形成有b口贯穿孔,所述b口贯穿孔上端与内环型槽相连通,所述b口贯穿孔下端为制动油口,所述内环型槽与中间环型槽相连通。

8、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主阀套形成有t口孔和t口下节流孔,所述t口孔外端为油箱油口,所述t口孔内端与内腔相连通,所述主阀套形成有两组t口孔,两组t口孔之间存在高度差,下侧的t口孔内端与t口下节流孔相连通,所述t口下节流孔与内腔相连通。

9、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内腔分为下腔室、上腔室和中腔室,所述下腔室位于主阀芯下方,所述上腔室位于主阀芯上部和主阀套上部之间,所述中腔室位于中间环型槽和主阀套之间,所述主阀芯内部形成有内部通道,所述内部通道将下腔室和上腔室相连通,

10、至少一组t口孔上方与t口贯穿孔下端相连通,所述t口贯穿孔上端与上腔室相连通;

11、所述主阀套形成有p口贯穿孔,所述p口贯穿孔外端为压力油口,所述p口贯穿孔内端与内腔相连通。

12、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还包括反馈阀套和反馈阀芯,所述反馈阀套插入主阀套下端并与主阀套可拆卸连接,所述反馈阀芯穿过反馈阀套并与反馈阀套滑动连接,所述反馈阀芯上端与主阀芯下端接触。

13、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还包括弹性销,所述反馈阀套形成有缺口和环形限位槽,所述缺口位于环形限位槽下方并与环形限位槽相连通,所述弹性销穿过主阀套侧壁的限位孔插入环形限位槽中将反馈阀套相对主阀套轴向限位;

14、还包括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位于主阀套内部,所述限位柱位于主阀芯和反馈阀套之间,所述限位柱与反馈阀芯固定连接。

15、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还包括第四o型圈,所述第四o型圈套装在转接套外侧,所述转接套外侧形成有外螺纹。

16、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还包括第一挡圈、第二o型圈、第三o型圈和第二挡圈,所述主阀套外侧形成有第一密封沟槽和第二密封沟槽,所述第一密封沟槽位于第二密封沟槽上方,所述第三o型圈和第二挡圈位于第一密封沟槽中,所述第二挡圈位于第三o型圈上方,所述第一挡圈和第二o型圈位于第二密封沟槽中,所述第二o型圈位于第一挡圈上方。

17、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8、(1)制动油孔输出压力与泵口的压力无关;但泵口的压力低于设计输出压力时,输出压力等于泵口压力,制动油孔和压力油孔处于打开状态;

19、(2)制动油孔输出压力与主阀芯的直径无关,优势可以加大主阀芯的直径,获得大的供油及回油流量,也有利于提高主阀芯的加工精度;因工程机械一些重型车辆的制动器需要很大的制动排量,此减压溢流阀可以达到快速制动及快速泄油的目的,更具有安全性;

20、(3)本专利技术的油箱油口t设计,有2组油箱油口t,位置相错,且先开启的一组设计为节流孔;其设计的优势为:可以使调压更加精准,而且保证了快速泄油的特性;

21、(4)本专利技术的设计反馈阀芯与反馈阀套的结构,且易于更换,其优点为:模块化设计,便于调整更换,降低整套阀的成本、解决了电磁比例电磁铁输出推力小的问题、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的压力值,仅需调整反馈阀芯与反馈阀套的规格即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螺纹插装式电液比例减压溢流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阀套(1)、主阀芯(2)、弹簧(12)和比例电磁铁,所述主阀套(1)内部形成有内腔(120),所述主阀套(1)分别形成有与内腔(120)相连通的压力油口(P)、制动油口(B)和油箱油口(T),所述主阀芯(2)位于内腔(120)中并与主阀套(1)滑动连接,所述比例电磁铁驱动主阀芯(2)向下运动,所述弹簧(12)驱动主阀芯(2)向上运动,所述主阀芯(2)位于上工作位时制动油口(B)与油箱油口(T)相连通,所述主阀芯(2)位于下工作位时制动油口(B)与压力油口(P)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纹插装式电液比例减压溢流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接套(22),所述比例电磁铁包括磁芯(19)、比例线圈(21)、推杆(17)和壳体,所述比例线圈(21)位于壳体内部并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磁芯(19)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比例线圈(21)套装在磁芯(19)外侧,所述推杆(17)插入磁芯(19)中并与磁芯(19)滑动连接,所述推杆(17)下端与主阀芯(2)上端接触,所述转接套(22)上下两端分别与壳体和主阀套(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纹插装式电液比例减压溢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芯(2)外侧形成有中间环型槽(204),所述主阀芯(2)位于上工作位时中间环型槽(204)分别与制动油口(B)和油箱油口(T)相连通,所述主阀芯(2)位于下工作位时中间环型槽(204)分别与制动油口(B)和压力油口(P)相连通,所述中间环型槽(204)不同时与油箱油口(T)和压力油口(P)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螺纹插装式电液比例减压溢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套(1)形成有B口贯穿孔(108)和内环型槽(109),所述主阀套(1)中部内侧形成有内环型槽(109),所述内环型槽(109)与内腔(120)相连通,所述主阀套(1)内部形成有B口贯穿孔(108),所述B口贯穿孔(108)上端与内环型槽(109)相连通,所述B口贯穿孔(108)下端为制动油口(B),所述内环型槽(109)与中间环型槽(204)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螺纹插装式电液比例减压溢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套(1)形成有T口孔(104)和T口下节流孔(105),所述T口孔(104)外端为油箱油口(T),所述T口孔(104)内端与内腔(120)相连通,所述主阀套(1)形成有两组T口孔(104),两组T口孔(104)之间存在高度差,下侧的T口孔(104)内端与T口下节流孔(105)相连通,所述T口下节流孔(105)与内腔(120)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螺纹插装式电液比例减压溢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120)分为下腔室(1001)、上腔室(1002)和中腔室(1003),所述下腔室(1001)位于主阀芯(2)下方,所述上腔室(1002)位于主阀芯(2)上部和主阀套(1)上部之间,所述中腔室(1003)位于中间环型槽(204)和主阀套(1)之间,所述主阀芯(2)内部形成有内部通道(202),所述内部通道(202)将下腔室(1001)和上腔室(1002)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纹插装式电液比例减压溢流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馈阀套(6)和反馈阀芯(7),所述反馈阀套(6)插入主阀套(1)下端并与主阀套(1)可拆卸连接,所述反馈阀芯(7)穿过反馈阀套(6)并与反馈阀套(6)滑动连接,所述反馈阀芯(7)上端与主阀芯(2)下端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螺纹插装式电液比例减压溢流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销(5),所述反馈阀套(6)形成有缺口(601)和环形限位槽(602),所述缺口(601)位于环形限位槽(602)下方并与环形限位槽(602)相连通,所述弹性销(5)穿过主阀套(1)侧壁的限位孔(107)插入环形限位槽(602)中将反馈阀套(6)相对主阀套(1)轴向限位;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螺纹插装式电液比例减压溢流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O型圈(13),所述第四O型圈(13)套装在转接套(22)外侧,所述转接套(22)外侧形成有外螺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螺纹插装式电液比例减压溢流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挡圈(8)、第二O型圈(9)、第三O型圈(10)和第二挡圈(11),所述主阀套(1)外侧形成有第一密封沟槽(101)和第二密封沟槽(102),所述第一密封沟槽(101)位于第二密封沟槽(102)上方,所述第三O型圈(10)和第二挡圈(11)位于第一密封沟槽(101)中,所述第二挡圈(11)位于第三O型圈(10)上方,所述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纹插装式电液比例减压溢流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阀套(1)、主阀芯(2)、弹簧(12)和比例电磁铁,所述主阀套(1)内部形成有内腔(120),所述主阀套(1)分别形成有与内腔(120)相连通的压力油口(p)、制动油口(b)和油箱油口(t),所述主阀芯(2)位于内腔(120)中并与主阀套(1)滑动连接,所述比例电磁铁驱动主阀芯(2)向下运动,所述弹簧(12)驱动主阀芯(2)向上运动,所述主阀芯(2)位于上工作位时制动油口(b)与油箱油口(t)相连通,所述主阀芯(2)位于下工作位时制动油口(b)与压力油口(p)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纹插装式电液比例减压溢流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接套(22),所述比例电磁铁包括磁芯(19)、比例线圈(21)、推杆(17)和壳体,所述比例线圈(21)位于壳体内部并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磁芯(19)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比例线圈(21)套装在磁芯(19)外侧,所述推杆(17)插入磁芯(19)中并与磁芯(19)滑动连接,所述推杆(17)下端与主阀芯(2)上端接触,所述转接套(22)上下两端分别与壳体和主阀套(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纹插装式电液比例减压溢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芯(2)外侧形成有中间环型槽(204),所述主阀芯(2)位于上工作位时中间环型槽(204)分别与制动油口(b)和油箱油口(t)相连通,所述主阀芯(2)位于下工作位时中间环型槽(204)分别与制动油口(b)和压力油口(p)相连通,所述中间环型槽(204)不同时与油箱油口(t)和压力油口(p)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螺纹插装式电液比例减压溢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套(1)形成有b口贯穿孔(108)和内环型槽(109),所述主阀套(1)中部内侧形成有内环型槽(109),所述内环型槽(109)与内腔(120)相连通,所述主阀套(1)内部形成有b口贯穿孔(108),所述b口贯穿孔(108)上端与内环型槽(109)相连通,所述b口贯穿孔(108)下端为制动油口(b),所述内环型槽(109)与中间环型槽(204)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螺纹插装式电液比例减压溢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套(1)形成有t口孔(104)和t口下节流孔(105),所述t口孔(104)外端为油箱油口(t),所述t口孔(104)内端与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仕园刘相华姜瑞雪于明辉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纳惟信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