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缸盖、发动机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3628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22:55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气缸盖、发动机及车辆,本技术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该气缸盖包括:第一冷却水套、第二冷却水套和第三冷却水套,第一冷却水套设于气缸盖内且与气缸盖内的燃烧室相对,第二冷却水套和第三冷却水套均设于气缸盖内,第二冷却水套与第一冷却水套之间设有第一连通孔以使第二冷却水套与第一冷却水套连通,第三冷却水套与第二冷却水套之间设有第二连通孔以使第三冷却水套与第二冷却水套连通,且沿冷却水套的第一方向,第二冷却水套与第三冷却水套间隔开以使气缸盖的排气汇集部位于第二冷却水套和第三冷却水套之间。能够对气缸盖的不同结构进行冷却,有利于减小发动机的热应力、热变形,提高了发动机冷却性能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发动机,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气缸盖、发动机及车辆


技术介绍

1、随着发动机性能指标的不断提升,发动机冷却系统已经成为发动机设计的重要环节,冷却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发动机工作时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合理的发动机冷却系统设计能够保障冷却效果,可以有效的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

2、气缸盖作为发动机工作时承受热负荷和机械负荷关键零部件,其结构复杂,工作环境恶劣,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冷却降温以减小发动机的热应力和热变形,但是目前气缸盖的冷却效果较差,容易导致气缸盖产生裂纹等缺陷,从而导致气缸盖失效,大大降低了发动机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气缸盖、发动机及车辆,该气缸盖通过合理布置第一冷却水套、第二冷却水套和第三冷却水套,能够对气缸盖的不同结构进行冷却,有利于降低气缸盖的燃烧室、排气汇集部的温度,减小了发动机的热应力、热变形,有利于提高发动机冷却性能和可靠性。

2、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气缸盖,包括:

3、第一冷却水套,第一冷却水套设于气缸盖内且与气缸盖内的燃烧室相对;

4、第二冷却水套和第三冷却水套,第二冷却水套和第三冷却水套均设于气缸盖内,第二冷却水套与第一冷却水套之间设有第一连通孔以使第二冷却水套与第一冷却水套连通,第三冷却水套与第二冷却水套之间设有第二连通孔以使第三冷却水套与第二冷却水套连通,且沿气缸盖的第一方向,第二冷却水套与第三冷却水套间隔开以使气缸盖的排气汇集部位于第二冷却水套和第三冷却水套之间。

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气缸盖,分别设置依次连通的第一冷却水套、第二冷却水套和第三冷却水套,其中,第一冷却水套与气缸盖内的燃烧室相对,从而可以有效降低燃烧室壁面周围的温度,而将气缸盖的排气汇集部设于第二冷却水套和第三冷却水套之间,则可以大大降低排气汇集部的温度。由此,通过合理布置第一冷却水套、第二冷却水套和第三冷却水套,能够对气缸盖的不同结构进行冷却,有利于降低气缸盖的燃烧室、排气汇集部的温度,减小了发动机的热应力、热变形,有利于提高发动机冷却性能和可靠性。

6、结合第一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连通孔为多个,沿气缸盖的第二方向,气缸盖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多个第一连通孔沿第二方向依次间隔排布,且从第一端至第二端,多个第一连通孔的直径依次增大。

7、结合第一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连通孔为多个,且沿第二方向,第二冷却水套靠近第一端的一侧和靠近第二端的一侧均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连通孔,且靠近第一端一侧的相应第二连通孔的直径之和大于等于靠近第二端一侧的相应第二连通孔的直径之和的两倍。

8、结合第一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靠近第二端的第一连通孔的直径大于等于靠近第二端的第二连通孔的直径。

9、结合第一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冷却水套包括多个冷却子水套,多个冷却子水套依次连通,且每个冷却子水套均与相应的燃烧室相对。

10、结合第一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冷却子水套均包括介质进口,介质进口位于燃烧室的进气侧。

11、结合第一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冷却子水套均包括第一避让区域、第二避让区域和第三避让区域,第一避让区域与燃烧室的进气口相对,第二避让区域与燃烧室的点火装置相对,第三避让区域与燃烧室的排气口相对。

12、结合第一方面,在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冷却子水套均形成有分流孔,分流孔与第一避让区域、第二避让区域和第三避让区域均邻接且间隔开,分流孔与第一避让区域间、分流孔与第二避让区域间、分流孔与第三避让区域间均形成介质流道,介质流道连通介质进口和第一连通孔。

13、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包括第一方面中的气缸盖。

1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通过设有上述的气缸盖,通过合理布置第一冷却水套、第二冷却水套和第三冷却水套,能够对气缸盖的不同结构进行冷却,有利于降低气缸盖的燃烧室、排气汇集部的温度,减小了发动机的热应力、热变形,有利于提高发动机冷却性能和可靠性。

15、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第二方面中的发动机。

1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有上述的发动机,通过合理布置第一冷却水套、第二冷却水套和第三冷却水套,能够对气缸盖的不同结构进行冷却,有利于降低气缸盖的燃烧室、排气汇集部的温度,减小了发动机的热应力、热变形,有利于提高发动机冷却性能和可靠性。

17、本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缸盖(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盖(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孔(4)为多个,沿所述气缸盖(100)的第二方向,所述气缸盖(10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6)和第二端(7),多个所述第一连通孔(4)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间隔排布,且从所述第一端(6)至所述第二端(7),多个所述第一连通孔(4)的直径依次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缸盖(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通孔(5)为多个,且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冷却水套(2)靠近所述第一端(6)的一侧和靠近所述第二端(7)的一侧均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连通孔(5),且靠近所述第一端(6)一侧的相应所述第二连通孔(5)的直径之和大于等于靠近所述第二端(7)一侧的相应所述第二连通孔(5)的直径之和的两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缸盖(100),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第二端(7)的所述第一连通孔(4)的直径大于等于靠近所述第二端(7)的所述第二连通孔(5)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气缸盖(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水套(1)包括多个冷却子水套(11),多个所述冷却子水套(11)依次连通,且每个所述冷却子水套(11)均与相应的所述燃烧室相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缸盖(100),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冷却子水套(11)均包括介质进口(111),所述介质进口(111)位于所述燃烧室的进气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缸盖(100),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冷却子水套(11)均包括第一避让区域(112)、第二避让区域(113)和第三避让区域(114),所述第一避让区域(112)与所述燃烧室的进气口相对,所述第二避让区域(113)与所述燃烧室的点火装置相对,所述第三避让区域(114)与所述燃烧室的排气口相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缸盖(100),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冷却子水套(11)均形成有分流孔(115),所述分流孔(115)与所述第一避让区域(112)、所述第二避让区域(113)和所述第三避让区域(114)均邻接且间隔开,所述分流孔(115)与所述第一避让区域(112)间、所述分流孔(115)与所述第二避让区域(113)间、所述分流孔(115)与所述第三避让区域(114)间均形成介质流道(116),所述介质流道(116)连通所述介质进口(111)和所述第一连通孔(4)。

9.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气缸盖(100)。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缸盖(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盖(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孔(4)为多个,沿所述气缸盖(100)的第二方向,所述气缸盖(10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6)和第二端(7),多个所述第一连通孔(4)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间隔排布,且从所述第一端(6)至所述第二端(7),多个所述第一连通孔(4)的直径依次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缸盖(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通孔(5)为多个,且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冷却水套(2)靠近所述第一端(6)的一侧和靠近所述第二端(7)的一侧均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连通孔(5),且靠近所述第一端(6)一侧的相应所述第二连通孔(5)的直径之和大于等于靠近所述第二端(7)一侧的相应所述第二连通孔(5)的直径之和的两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缸盖(100),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第二端(7)的所述第一连通孔(4)的直径大于等于靠近所述第二端(7)的所述第二连通孔(5)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气缸盖(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水套(1)包括多个冷却子水套(11),多个所述冷却子水套(11)依次连通,且每个所述冷却子水套(11)均与相应的所述燃烧室相对。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学伟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