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封堵器及卵圆孔未闭封堵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封堵器及卵圆孔未闭封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2726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2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植入医疗器械领域,提供一种封堵器,特别是一种卵圆孔未闭封堵器,包括左盘、右盘及连接左盘和右盘的腰部,左盘的内盘面与右盘的内盘面相邻并通过腰部连接,左盘的内盘面与右盘的内盘面被配置为在腰部附近围合形成环绕腰部的第一环形腔室,第一环形腔室经左盘的内盘面和右盘的内盘面之间的第一狭窄腔隙与外部空间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第一环形腔室,有效利用并提高原发隔和继发隔在封堵器腰部附近的紧密堆积,并形成额外的阻挡体,提高PFO封堵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植入的医疗器械,尤其涉及结构性心脏病领域适用的经介入术植入的封堵器,特别涉及一种卵圆孔未闭封堵器。


技术介绍

1、卵圆孔未闭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通常是指婴幼儿的原发隔和继发隔在发育过程中未完全融合,形成裂隙样的通道即为pfo(patent foramen ovale)。根据相关研究数据,成年人的pfo有相当的发生概率,且有研究指出pfo可能为不明原因卒中患者隐蔽的栓塞源。

2、在卵圆孔未闭的情况下,在静息状态下左心房压力高于右心房、原发隔偏向右心房侧,在非静息或呼吸异常情况下,右心房压力高于左心房、原发隔偏向左心房侧。右心房压力高于左心房时,静脉系统中的潜在致病栓子更容易通过大的pfo进入左心系统,引起反常栓塞。以往研究认为,pfo宽度≥2mm时,不明原因的卒中发生概率将大大增加。

3、针对卵圆孔未闭,目前其主流的治疗方式是使用封堵器行经皮(股静脉)封堵术(即pfo封堵)。pfo封堵器通常包括由镍钛合金丝编织成密网结构的左盘和右盘,左盘和右盘中间通过腰部连接。左盘、右盘和腰部可以一体编织结构,也可以分体编织再行固定连接。一个典型的pfo封堵器的例子可参考美国专利us5725552a。

4、pfo封堵虽然已经广泛施用于患者治疗,但有数据研究表明,在真实世界中,pfo封堵后的残余分流比例仍高达约25%,未能更有效的降低或解除患者的风险。

5、已经有多种新的改进的pfo封堵器被提出,例如中国专利cn114795309a、cn112603449a等,其主要是在封堵器盘的边缘,设置扣压或弯折结构,以增强封堵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封堵器,特别是一种卵圆孔未闭封堵器,可用于pfo或具有类似构造缝隙或开口的组织、器官等的闭合,以有效减低泄露,提高闭合封堵效果。

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前述封堵器的制备方法。

3、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对pfo或具有类似构造缝隙或开口的组织、器官等的闭合方法。

4、本专利技术封堵器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左盘、右盘及连接所述左盘和所述右盘的腰部;所述左盘的内盘面与所述右盘的内盘面相邻并通过所述腰部连接;所述左盘的内盘面与所述右盘的内盘面被配置为在所述腰部附近围合形成环绕所述腰部的第一环形腔室,所述第一环形腔室经所述左盘的内盘面和所述右盘的内盘面之间的第一狭窄腔隙与外部空间连通。

5、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左盘的内盘面与所述右盘的内盘面被配置为沿径向方向在所述第一环形腔室外围合形成第二环形腔室,所述第一环形腔室和第二环形腔室之间被所述第一狭窄腔隙分隔,所述第二环形腔室经所述左盘的内盘面和所述右盘的内盘面之间的第二狭窄腔隙与外部空间连通。

6、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左盘的内盘面和/或所述右盘的内盘面设有伸出的弹性外突出部,所述第一狭窄腔隙形成于一个或多个所述弹性外突出部之间,或形成于所述弹性外突出部与左盘的内盘面或右盘的内盘面之间。

7、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外突出部整体呈环形,环绕所述腰部。

8、其中,所述左盘的内盘面和所述右盘的内盘面均分别设有所述弹性外突出部,且左盘的弹性外突出部与右盘的弹性外突出部彼此相向对位布置。

9、或者,所述左盘的内盘面和所述右盘的内盘面均分别设有所述弹性外突出部,且左盘的弹性外突出部与右盘的弹性外突出部沿所述左盘或右盘的径向方向错位布置。

1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盘的内盘面和/或所述右盘的内盘面设有多个分散的弹性外突出部,所述多个分散的弹性外突出部环绕所述腰部间隔排列于所述左盘的内盘面和/或所述右盘的内盘面。

11、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左盘的内盘面设有的多个分散的弹性外突出部与所述右盘的内盘面设有的多个分散的弹性外突出部彼此错位,使得所述左盘的一个弹性外突出部可面向所述右盘的两个相邻弹性外突出部之间的间隙。

12、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左盘的内盘面设有的多个分散的弹性外突出部与所述右盘的内盘面设有的多个分散的弹性外突出部彼此相向对位,使得所述左盘的一个弹性外突出部可面向所述右盘的一个弹性外突出部。

13、本专利技术封堵器的左盘和右盘的直径以及腰部的长度、直径等规格可以根据待封闭部位组织或器官相适应性选择。例如,作为pfo封堵器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左盘和右盘的直径为15mm~40mm,所述腰部的最大直径为1mm~6mm,所述弹性外突出部沿封堵器的径向具有宽度,所述弹性外突出部的宽度为1mm~6mm。

14、作为优选的,所述弹性外突出部与所述腰部间隔的距离为1mm~20mm;或者所述弹性外突出部与所述腰部间隔的距离为2mm~20mm;或者所述弹性外突出部与所述腰部间隔的距离为5mm~10mm。

15、某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左盘和/或右盘的内盘面呈内凹陷的形状。

16、某些优选实施例中,左盘的弹性外突出部与右盘的弹性外突出部沿封堵器的轴向具有叠合部分。

17、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领域所习知的方式,制备上述封堵器。

18、例如,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左盘、右盘和腰部为编织丝一体编织而成的编织网状结构,左盘和/或右盘具有固定编织丝自由端的管状固定件。

19、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盘和右盘分别为编织丝编织而成的编织网状结构,左盘的内盘面和右盘的内盘面分别具有固定编织丝自由端的管状固定件,左盘的内盘面的管状固定件与右盘的内盘面的管状固定件固定连接形成腰部。

20、其中,所述编织丝为金属材质、聚合物材质、或金属与聚合物复合材质。

21、优选的,所述左盘和/或右盘的内部、内盘面或外盘面固定有阻流膜。

22、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弹性外突出部为编织丝与内盘面一体编织构成。

23、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弹性外突出部被包覆有柔性膜材。

24、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外突出部为固定于内盘面编织网的柔性聚合物壳体构件或柔性编织体构件。

25、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腰部在与左盘或右盘的结合处为向左盘或右盘方向直径渐扩的锥形。

26、基于前述提及的封堵器构造的实施方式或其任意可实现的组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卵圆孔未闭封堵器,卵圆孔未闭封堵器即pfo封堵器。

2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临近腰部设置的弹性外突出部或狭窄腔隙,可以将两重叠但存在缝隙或孔的组织夹闭,使两组织在临近腰部相互之间被夹紧,而避免组织间缝隙存在,有效消除残余分流。

28、在卵圆孔未闭封堵器实施例中,通过封堵器内部临近腰部设置的第一狭窄腔隙,将原发隔和继发隔夹紧在封堵器的腰部附近,这特别有利的利用了腰部附近原发隔和继发隔有更大面积或体积分布,从而使得原发隔和继发隔重叠部位的纵向被压平更紧密贴合,使得间隙变小,减小残余分流风险,同时,避免了现有技术在封堵器边缘设置压合结构可能无法有效压触到原发隔和继发隔组织,而形成间隙,产生残余分流。此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封堵器,包括左盘、右盘及连接所述左盘和所述右盘的腰部,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盘的内盘面与所述右盘的内盘面被配置为沿径向方向在所述第一环形腔室外围合形成第二环形腔室,所述第一环形腔室和第二环形腔室之间被所述第一狭窄腔隙分隔,所述第二环形腔室经所述左盘的内盘面和所述右盘的内盘面之间的第二狭窄腔隙与外部空间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盘的内盘面和/或所述右盘的内盘面设有伸出的弹性外突出部,所述第一狭窄腔隙形成于一个或多个所述弹性外突出部之间,或形成于所述弹性外突出部与左盘的内盘面或右盘的内盘面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外突出部整体呈环形,环绕所述腰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盘的内盘面和所述右盘的内盘面均分别设有所述弹性外突出部,且左盘的弹性外突出部与右盘的弹性外突出部彼此相向对位布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盘的内盘面和所述右盘的内盘面均分别设有所述弹性外突出部,且左盘的弹性外突出部与右盘的弹性外突出部沿所述左盘或右盘的径向方向错位布置。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盘的内盘面和/或所述右盘的内盘面设有多个分散的弹性外突出部,所述多个分散的弹性外突出部环绕所述腰部间隔排列于所述左盘的内盘面和/或所述右盘的内盘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盘的内盘面设有的多个分散的弹性外突出部与所述右盘的内盘面设有的多个分散的弹性外突出部彼此错位,使得所述左盘的一个弹性外突出部可面向所述右盘的两个相邻弹性外突出部之间的间隙。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盘的内盘面设有的多个分散的弹性外突出部与所述右盘的内盘面设有的多个分散的弹性外突出部彼此相向对位,使得所述左盘的一个弹性外突出部可面向所述右盘的一个弹性外突出部。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盘和右盘的直径为15mm~40mm之间,所述腰部的最大直径为1mm~6mm,所述弹性外突出部沿封堵器的径向具有宽度,所述弹性外突出部的宽度为1mm~6mm。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外突出部与所述腰部间隔的距离为1mm~20mm。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盘和/或所述右盘的内盘面呈内凹陷的形状。

13.如权利要求6或8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盘的弹性外突出部与所述右盘的弹性外突出部沿封堵器的轴向具有叠合部分。

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盘、所述右盘和所述腰部为编织丝一体编织而成的编织网状结构,所述左盘和/或所述右盘具有固定编织丝自由端的管状固定件。

1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盘和所述右盘分别为编织丝编织而成的编织网状结构,所述左盘的内盘面和所述右盘的内盘面分别具有固定编织丝自由端的管状固定件,所述左盘的内盘面的管状固定件与所述右盘的内盘面的管状固定件固定连接形成所述腰部。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丝为金属材质、聚合物材质中的至少一种。

17.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盘和/或右盘的内部、内盘面或外盘面固定有阻流膜。

18.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外突出部为编织丝与内盘面一体编织构成。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外突出部被包覆有柔性膜材。

20.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外突出部为固定于内盘面编织网的柔性聚合物壳体构件或柔性编织体构件。

2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腰部在与所述左盘或所述右盘的结合处为向所述左盘或所述右盘方向直径渐扩的锥形。

22.一种卵圆孔未闭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卵圆孔未闭封堵器为权利要求1-2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封堵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封堵器,包括左盘、右盘及连接所述左盘和所述右盘的腰部,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盘的内盘面与所述右盘的内盘面被配置为沿径向方向在所述第一环形腔室外围合形成第二环形腔室,所述第一环形腔室和第二环形腔室之间被所述第一狭窄腔隙分隔,所述第二环形腔室经所述左盘的内盘面和所述右盘的内盘面之间的第二狭窄腔隙与外部空间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盘的内盘面和/或所述右盘的内盘面设有伸出的弹性外突出部,所述第一狭窄腔隙形成于一个或多个所述弹性外突出部之间,或形成于所述弹性外突出部与左盘的内盘面或右盘的内盘面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外突出部整体呈环形,环绕所述腰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盘的内盘面和所述右盘的内盘面均分别设有所述弹性外突出部,且左盘的弹性外突出部与右盘的弹性外突出部彼此相向对位布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盘的内盘面和所述右盘的内盘面均分别设有所述弹性外突出部,且左盘的弹性外突出部与右盘的弹性外突出部沿所述左盘或右盘的径向方向错位布置。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盘的内盘面和/或所述右盘的内盘面设有多个分散的弹性外突出部,所述多个分散的弹性外突出部环绕所述腰部间隔排列于所述左盘的内盘面和/或所述右盘的内盘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盘的内盘面设有的多个分散的弹性外突出部与所述右盘的内盘面设有的多个分散的弹性外突出部彼此错位,使得所述左盘的一个弹性外突出部可面向所述右盘的两个相邻弹性外突出部之间的间隙。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盘的内盘面设有的多个分散的弹性外突出部与所述右盘的内盘面设有的多个分散的弹性外突出部彼此相向对位,使得所述左盘的一个弹性外突出部可面向所述右盘的一个弹性外突出部。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健樊友启南金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