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电路板智能制造设备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电路板智能制造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2612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2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路板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路板智能制造设备,包括第一输送带,下料组件设置在第一输送带端部,第二输送带平行分布在第一输送带下方;理料组件包括底板,底板表面通过扭力弹簧排列转动安装若干组夹框;第一输送带两侧对称分布第一线杆,第一线杆对位下料组件的部位具有第一扩张弯曲部,夹框的边缘固定直角钩,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第二输送带排列输送电路板,通过下料组件逐个翻转电路板插在各个夹框之间,使理料组件成为电路板排列固定的载体,采用排料组件可将理料组件内排列的电路板逐个取下,自动化实现对电路板的整齐装载与拆分,方便在不同车间之间快速转移电路板,降低在转移过程中对电路板产生损伤的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路板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路板智能制造设备


技术介绍

1、电路板生产包括开料、钻孔、沉铜、压膜、曝光、显影、电铜、电锡、退膜、蚀刻、退锡、光学检测、印阻焊油、阻焊曝光、显影、表面处理、电测、终检、抽测、包装等工序,复杂的生产工序涉及庞大的生产线,虽然电路板的加工已经采用自动化生产线实现,而具体的生产设备所分布在多个生产车间,电路板在转换车间生产时需要整齐码放转移,便于下一车间自动化连续生产。

2、传统电路板转移码放仍需要较多人力参与,对电路板的排列固定较为耗时,而且频繁的人工接触容易对电路板表面产生不必要的损害,造成次品率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下问题:传统电路板转移码放仍需要较多人力参与,对电路板的排列固定较为耗时,而且频繁的人工接触容易对电路板表面产生不必要的损害,造成次品率上升。

2、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路板智能制造设备,包括第一输送带,第一输送带直线传送电路板;

3、下料组件,下料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带端部,用于竖直向下传导电路板;

4、第二输送带,第二输送带平行分布在所述第一输送带下方;

5、理料组件,理料组件由所述第二输送带传送经过下料组件,理料组件包括底板,底板表面通过扭力弹簧排列转动安装若干组夹框,电路板由对位的夹框夹持固定;

6、第一线杆,所述第一输送带两侧对称分布第一线杆,第一线杆对位下料组件的部位具有第一扩张弯曲部,所述夹框的边缘固定直角钩,第一线杆穿过直角钩内侧,夹框移动到下料组件部位时,第一扩张弯曲部挤压直角钩使对位的夹框扩张,用于接纳下料组件向下传导的电路板;

7、排料组件,排料组件用于排出理料组件的电路板。

8、优选的,所述下料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二输送带端部的臂架,臂架端部转动设置第一转轴,围绕第一转轴等角度设置四组u形框,电机驱动第一转轴90°间歇旋转,使四组u形框交替换位。

9、优选的,所述u形框的边缘通过扭力弹簧弹性转动安装夹块,u形框的边缘开设侧槽,夹块贯穿侧槽挤压u形框内的电路板,夹块的尾端固定压柄,所述臂架表面固定压条,压条由底部的u形框延伸至靠近第二输送带的u形框,压条用于挤压压柄使夹块翘起释放电路板。

10、优选的,所述第一输送带表面等距设置若干挡条,所述底板的两端均开设卡槽,底板置于第一输送带表面使,底板两端的卡槽对位卡入相邻的挡条内。

11、优选的,所述夹框的底部内侧具有直角状的延伸部,对位的夹框扩张时的延伸部间距小于电路板的宽度。

12、优选的,所述挡料组件包括第二转轴,第二转轴通过扭力弹簧弹性转动连接第二输送带,第二转轴表面对称固定两个钩板,两个钩板的宽度大于电路板的长度,所述第二转轴通过皮带传送连接第一转轴,第二转轴通过阻尼轴承连接皮带轮。

13、优选的,所述排料组件包括第三输送带,理料组件被第三输送带直线传导,理料组件倒立至第三输送带底部,第三输送带两侧对称设置第二线杆,第二线杆的一端具有第二扩张弯曲部,第二线杆穿过直角钩内侧,第二扩张弯曲部挤压直角钩使夹框扩张释放电路板。

14、优选的,所述第三输送带的下方平行设置第四输送带,第三输送带与第四输送带之间设置导料板,导料板顶部对位第二扩张弯曲部,导料板底部倾斜延伸至第四输送带表面。

15、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路板智能制造设备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本专利技术采用第二输送带排列输送电路板,通过下料组件逐个翻转电路板插在各个夹框之间,使理料组件成为电路板排列固定的载体,采用排料组件可将理料组件内排列的电路板逐个取下,自动化实现对电路板的整齐装载与拆分,方便在不同车间之间快速转移电路板,降低在转移过程中对电路板产生损伤的概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路板智能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智能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组件(4)包括设置在第二输送带(2)端部的臂架(43),臂架(43)端部转动设置第一转轴(42),围绕第一转轴(42)等角度设置四组U形框(41),电机驱动第一转轴(42)90°间歇旋转,使四组U形框(41)交替换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板智能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框(41)的边缘通过扭力弹簧弹性转动安装夹块(45),U形框(41)的边缘开设侧槽(46),夹块(45)贯穿侧槽(46)挤压U形框(41)内的电路板,夹块(45)的尾端固定压柄(47),所述臂架(43)表面固定压条(44),压条(44)由底部的U形框(41)延伸至靠近第二输送带(2)的U形框(41),压条(44)用于挤压压柄(47)使夹块(45)翘起释放电路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智能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带(1)表面等距设置若干挡条(11),所述底板(31)的两端均开设卡槽(36),底板(31)置于第一输送带(1)表面使,底板(31)两端的卡槽(36)对位卡入相邻的挡条(11)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智能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框(32)的底部内侧具有直角状的延伸部(37),对位的夹框(32)扩张时的延伸部(37)间距小于电路板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板智能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料组件(5)包括第二转轴(51),第二转轴(51)通过扭力弹簧弹性转动连接第二输送带(2),第二转轴(51)表面对称固定两个钩板(52),两个钩板(52)的宽度大于电路板的长度,所述第二转轴(51)通过皮带传送连接第一转轴(42),第二转轴(51)通过阻尼轴承连接皮带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智能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料组件包括第三输送带(6),理料组件(3)被第三输送带(6)直线传导,理料组件(3)倒立至第三输送带(6)底部,第三输送带(6)两侧对称设置第二线杆(61),第二线杆(61)的一端具有第二扩张弯曲部(62),第二线杆(61)穿过直角钩(33)内侧,第二扩张弯曲部(62)挤压直角钩(33)使夹框(32)扩张释放电路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路板智能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输送带(6)的下方平行设置第四输送带(7),第三输送带(6)与第四输送带(7)之间设置导料板(8),导料板(8)顶部对位第二扩张弯曲部(62),导料板(8)底部倾斜延伸至第四输送带(7)表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路板智能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智能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组件(4)包括设置在第二输送带(2)端部的臂架(43),臂架(43)端部转动设置第一转轴(42),围绕第一转轴(42)等角度设置四组u形框(41),电机驱动第一转轴(42)90°间歇旋转,使四组u形框(41)交替换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板智能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框(41)的边缘通过扭力弹簧弹性转动安装夹块(45),u形框(41)的边缘开设侧槽(46),夹块(45)贯穿侧槽(46)挤压u形框(41)内的电路板,夹块(45)的尾端固定压柄(47),所述臂架(43)表面固定压条(44),压条(44)由底部的u形框(41)延伸至靠近第二输送带(2)的u形框(41),压条(44)用于挤压压柄(47)使夹块(45)翘起释放电路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智能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带(1)表面等距设置若干挡条(11),所述底板(31)的两端均开设卡槽(36),底板(31)置于第一输送带(1)表面使,底板(31)两端的卡槽(36)对位卡入相邻的挡条(11)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智能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仁忠刘广苏建万长东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职业大学苏州开放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