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施工维护,具体的说是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1、在工程施工中经常需要浇筑大体积混凝土,而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易产生大量水化热,如果不及时将热量散发出来,将产生混凝土开裂等问题,对工程质量产生不良影响。为此在工程施工中采用在混凝土埋入空心钢管(一般采用螺旋式),并通过注入循环水的方式将混凝土内部热量排出。图3及图4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大体积混凝土中的冷却水管的分布示意图,该混凝土工程承台厚度2m,长和宽为12.8m。冷却水管分三层布置,上下层冷却水管分别距承台顶面和地面20cm,中间位置加设冷却水管间距80cm;每层冷却水管平面成“弓”字型直线布设;最外排冷却水管与混凝土边缘60cm;进水孔和出水孔均伸出承台面40cm;冷却水管采用直径30mm的标准铸铁水管,管与管之间的连接采用与之配套的接头。
2、因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与外部温差较大,导致该工程承台的内部与外围相比热量散发比较困难。但是上述散热方案中,混凝土工程承台的中部的冷却水管与外围的冷却水管分布结构并无不同,从而导致整个混凝土结构容易因中间层冷却效果不好而散热不均匀。为了保障散热效果,采用钢管的直径较大长度较长,但是钢管直径过大会对混凝土的浇筑施工、结构强度等也产生不利影响。此外,该方案中的中间冷却水管的走向交错分布于其上下两侧的冷却水管,在浇筑混凝土而预埋该冷却水管的过程中,容易因冷却水管自身的上下阻挡而导致混凝土浇筑不均匀,严重影响其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大
2、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方案为: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散热结构,包括沿竖向分布的主管和星形分布于主管外周的多根分管,任一分管均沿主管的纵向呈连续的弓字形分布,分管的上端均与循环冷却水源相连,分管的下端均汇聚于主管的下端,主管的上端供循环冷却水排出。
3、优选的,分管沿主管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
4、优选的,相邻分管的凸部和凹部相互交错分布。
5、优选的,分管的管径小于主管。
6、优选的,主管和分管的横截面均为圆形。
7、优选的,主管的外周分布有6-12根分管。
8、本技术将现有散热用冷却水管的层流布置水平流向,变为垂直布置自上往下流动,改变了冷却水的流动方向,通过沿竖向分布的总管和连续弓字形分布的分管配合散热。与常规的散热结构相比,在总冷却水量不变的条件下,本技术可大幅度减小分管的冷却水管的直径,降低管径过大对混凝土的浇筑施工、结构强度等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也能增加分管的冷却水管的数量来达到扩大散热面积,加快混凝土中间的热量散发。且本技术在实施过程中位置设置灵活,可尽量预埋在大结构混凝土的中部位置来进一步重点加快其中部的热量散发,利于避免大结构混凝土开裂而提高工程质量。
9、此外,本技术的主管和分管均沿竖向分布方式使得本技术不容易对混凝土的浇注产生阻碍或干涉,从而使得浇筑的混凝土均匀密实,避免常规水平层流布置冷却水管时产生的混凝土浇筑不均,在冷却水管交错位置的下方产生空包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竖向分布的主管(1)和星形分布于主管(1)外周的多根分管(2),任一分管(2)均沿主管(1)的纵向呈连续的弓字形分布,分管(2)的上端均与循环冷却水源相连,分管(2)的下端均汇聚于主管(1)的下端,主管(1)的上端供循环冷却水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分管(2)沿主管(1)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分管(2)的凸部和凹部相互交错分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分管(2)的管径小于主管(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主管(1)和分管(2)的横截面均为圆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主管(1)的外周分布有6-12根分管(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竖向分布的主管(1)和星形分布于主管(1)外周的多根分管(2),任一分管(2)均沿主管(1)的纵向呈连续的弓字形分布,分管(2)的上端均与循环冷却水源相连,分管(2)的下端均汇聚于主管(1)的下端,主管(1)的上端供循环冷却水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分管(2)沿主管(1)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
3.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凯歌,张凯斌,王晓辉,杨世平,姬向辉,王志航,侯士营,韩会好,王迎乐,常静静,牛占军,李文星,周振武,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市顺达公路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