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圈梁和构造柱的浇筑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圈梁和构造柱的浇筑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12123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2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圈梁和构造柱的浇筑方法。该圈梁和构造柱的浇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用于盛放混凝土的接料斗移动至需要浇筑的圈梁和构造柱的上一层建筑中;将用于下料的下料溜管的下端穿过上一层建筑的预留洞口,使下料溜管的下端伸入需要浇筑的圈梁或构造柱下半部分,移动下料溜管的下端对圈梁和构造柱下半部分进行连续浇筑;所述下料溜管的上管口与所述接料斗连通;下半部分混凝土强度达标后,绑扎构造柱上半部分的钢筋并安装构造柱上半部分的两侧模板,将下料溜管的下端伸入需要浇筑的构造柱上半部分的模板内进行构造柱上半部分的浇筑。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快速解决大量的圈梁和构造柱混凝土的连续快速浇筑工作,相比于传统的浇筑方法的施工效率提高了2‑3倍,能够缩短工期,节省了劳动力,同时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具体涉及一种圈梁和构造柱的浇筑方法


技术介绍

1、在高层建筑高楼层施工过程中,按照规范所有楼层以下部位:后砌填充墙当墙长大于5m或层高的2倍时,应在墙中间设置构造柱;当填充墙端部无主体结构或垂直墙与之拉结时端部也应设置构造柱。当200mm厚墙高度超过4m(100mm厚墙高度超过3m)时,应在墙中部或每超过4m(100mm厚墙每超过3m)设置一道与柱、剪力墙及构造柱拉结的,沿墙全长贯通的水平系梁。当楼层的层高超过4m时,施工现场所有楼层部位后砌填充墙均需设置水平系梁(圈梁),墙长大于5m时中间部位还需设置构造柱。水平系梁和构造柱里面混凝土浇筑时,常规需要小推车运输细石混凝土,然后工人站在高凳子或门式脚手架上采用铁锨或大瓢,站在下方的工人将铁锨或大瓢里面的混凝土传递给站在高凳子或门式脚手架上工人的铁锨或大瓢,2人接力传递浇筑混凝土,此原始常用的铲运浇筑混凝土方式不仅浇筑速度慢,易发生安全事故,而且容易污染周边砌体墙面和地面、造成混凝土浪费,后期还需要逐个部位剔凿清扫。

2、申请公布号为cn111593890a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构造柱及圈梁浇筑的方法和装置,该构造柱和圈梁浇筑的方法包括选择平整地面作为拖泵的停放位置;使用固定装置将连接于所述拖泵的输送泵管贴合墙体或脚手架固定;使用所述拖泵和所述输送泵管对构造柱及圈梁进行浇筑。该输送泵管通过脚手架固定或贴合墙体,难以实现圈梁和构造柱的连续浇筑。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圈梁和构造柱的浇筑方法以解决圈梁和构造柱不能连续浇筑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圈梁和构造柱的浇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步骤1:将圈梁和构造柱下部分钢筋绑扎完成、安装模板并加固牢固后,将用于盛放混凝土的接料斗移动至需要浇筑的圈梁和构造柱的上一层建筑中;

5、步骤2:将用于下料的下料溜管的下端穿过上一层建筑的预留洞口,使下料溜管的下端伸入需要浇筑的圈梁或构造柱下半部分,移动下料溜管的下端对圈梁和构造柱下半部分进行连续浇筑;所述下料溜管的上管口与所述接料斗连通;

6、步骤3:下半部分混凝土强度达标后,绑扎构造柱上半部分的钢筋并安装构造柱上半部分的两侧模板,将下料溜管的下端伸入需要浇筑的构造柱上半部分的模板内进行构造柱上半部分的浇筑。

7、进一步的,所述下料溜管为软管以便移动所述下料溜管的下端,进而对圈梁和构造柱进行连续浇筑。

8、进一步的,在所述构造柱上半部分的两侧模板上方设置喇叭口,将所述下料溜管的下端伸入所述喇叭口内进行构造柱上半部分的浇筑。

9、进一步的,所述圈梁和构造柱下半部分浇筑完成后,振捣密实、收面压光后再进行构造柱上半部分的浇筑。

10、进一步的,所述接料斗中的混凝土通过灰斗车搬运至所述接料斗中。

11、进一步的,接料斗外表面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注塑层、防锈层、防水层和条带警示层;所述注塑层上注塑有高分子耐磨材料,高分子耐磨材料为高分子聚乙烯耐磨板衬板,防锈层包括环氧富锌底漆和氯化橡胶面漆以及位于环氧富锌底漆和氯化橡胶面漆之间的环氧云铁中间漆;所述防水层为聚氨酯防水涂料;所述条带警示层上涂有荧光粉,条带警示层为单一颜色或多种颜色相互混搭的反光警示带或反光色膜或反光漆。

12、进一步的,所述接料斗的底端开设有下料口,所述下料溜管的上管口与所述接料斗通过所述下料口连通,以便接料斗中的混凝土从下料溜管流入需要浇筑的圈梁和构造柱内。

13、进一步的,所述下料溜管通过套管与所述接料斗连接,所述套管与所述接料口连通,所述套管的与所述接料斗的连接的一端设置成平面,所述套管相对于所述接料斗倾斜设置以避免混凝土堵塞;所述套管的与所述接料斗相对的一端与所述下料溜管连通;所述套管为硬管。

14、进一步的,所述接料斗的底端活动连接有抽插板以便封堵或放开所述下料口;所述接料斗上对称连接有两个l形的卡板,所述卡板一体成型,两个所述卡板对称设置于所述下料口的两侧;所述抽插板插入所述卡板中以便所述抽插板与所述接料斗滑动连接,进而封堵或放开所述下料口。

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16、本专利技术可以快速解决大量的圈梁和构造柱混凝土的连续快速浇筑工作,相比于传统的两人接力传递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效率提高了2-3倍,能够有效缩短施工工期,且节省了劳动力,同时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17、本专利技术能够确保混凝土连续均匀浇筑,避免出现施工缝,有利用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同时减少后期污染面清洁及维修的工作量。

18、本专利技术的接料斗外侧设置有防水层和防锈层,避免接料斗生锈,可以延长接料斗的使用寿命。同时,接料斗的外部涂有荧光材料,可以在夜间、黑暗室内或地下施工环境下看到接料斗的位置,且可以提到安全警示作用,增加施工的安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圈梁和构造柱的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圈梁和构造柱的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溜管为软管以便移动所述下料溜管的下端,进而对圈梁和构造柱进行连续浇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圈梁和构造柱的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浇筑所述构造柱上半部分时,在所述构造柱上半部分的两侧模板上方设置喇叭口,将所述下料溜管的下端伸入所述喇叭口内进行构造柱上半部分的浇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圈梁和构造柱的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圈梁和构造柱下半部分浇筑完成后,振捣密实、收面压光后再进行构造柱上半部分的浇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圈梁和构造柱的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斗中的混凝土通过灰斗车搬运至所述接料斗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圈梁和构造柱的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料斗外表面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注塑层、防锈层、防水层和条带警示层;所述注塑层上注塑有高分子耐磨材料,防锈层包括环氧富锌底漆和氯化橡胶面漆以及位于环氧富锌底漆和氯化橡胶面漆之间的环氧云铁中间漆;所述防水层为聚氨酯防水涂料;所述条带警示层上涂有荧光粉,条带警示层为单一颜色或多种颜色相互混搭的反光警示带或反光色膜或反光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圈梁和构造柱的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斗的底端开设有下料口,所述下料溜管的上管口与所述接料斗通过所述下料口连通,以便接料斗中的混凝土从下料溜管流入需要浇筑的圈梁和构造柱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圈梁和构造柱的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溜管通过套管与所述接料斗连接,所述套管与所述接料口连通,所述套管的与所述接料斗的连接的一端设置成平面,所述套管相对于所述接料斗倾斜设置以避免混凝土堵塞;所述套管的与所述接料斗相对的一端与所述下料溜管连通;所述套管为硬管。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圈梁和构造柱的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斗的底端活动连接有抽插板以便封堵或放开所述下料口;所述接料斗上对称连接有两个L形的卡板,所述卡板一体成型,两个所述卡板对称设置于所述下料口的两侧;所述抽插板插入所述卡板中以便所述抽插板与所述接料斗滑动连接,进而封堵或放开所述下料口。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圈梁和构造柱的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圈梁和构造柱的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溜管为软管以便移动所述下料溜管的下端,进而对圈梁和构造柱进行连续浇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圈梁和构造柱的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浇筑所述构造柱上半部分时,在所述构造柱上半部分的两侧模板上方设置喇叭口,将所述下料溜管的下端伸入所述喇叭口内进行构造柱上半部分的浇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圈梁和构造柱的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圈梁和构造柱下半部分浇筑完成后,振捣密实、收面压光后再进行构造柱上半部分的浇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圈梁和构造柱的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斗中的混凝土通过灰斗车搬运至所述接料斗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圈梁和构造柱的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料斗外表面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注塑层、防锈层、防水层和条带警示层;所述注塑层上注塑有高分子耐磨材料,防锈层包括环氧富锌底漆和氯化橡胶面漆以及位于环氧富锌底漆和氯化橡胶面漆之间的环氧云铁中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林郭龙川王少飞牛增聪党飞陈冬静粟继光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五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