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底板预留降水井快速封闭装置及封闭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119742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20:2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室底板预留降水井快速封闭装置及封闭结构,包括钢套管,所述钢套管底部外侧设有钢板底座,所述钢套管中部外侧设有外止水环,所述钢套管顶部内侧设有内止水环,所述内止水环上沿周向间隔开设有与连接螺栓配合的螺栓孔。本技术可形成良好的封堵效果,其组成部件材料容易获取,方便快捷,适用于地下室水位较高、施工工期要求高的项目;材料易加工,节约时间,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加工,应变性强;操作简单易懂,工人无需专业培训即可上手,适用性广;底板浇筑完成后,降水井预留封闭装置留在底板内,材料为钢管,且外侧有设置止水环和防水收口,后期按照要求快速的进行封堵密实,防渗漏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施工,特别提供一种地下室底板预留降水井快速封闭装置及封闭结构


技术介绍

1、在建筑工程基坑土方开挖及地下室施工阶段,若基坑土质透水性强、地下水位高,为了保证地下室底板及后续地下室结构施工过程中,将基坑水位控制在底板底标高0.5m以下。考虑在地下室底板范围内预留一部分简易降水井装置,以保证全过程施工中的地下室降排水,按照传统的轻型井点降水井预留方式,在高水位地下室中存在以下缺点:

2、1、封堵困难,尤其是地下水位较高地下室,无法完全封堵密实,存在渗漏隐患;

3、2、施工工期较长,不利于工期紧张的项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室底板预留降水井快速封闭装置及封闭结构,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下室底板预留降水井快速封闭装置,包括钢套管1,所述钢套管1底部外侧设有钢板底座3,所述钢套管1中部外侧设有外止水环2,所述钢套管1顶部内侧设有内止水环5,所述内止水环5上沿周向间隔开设有与连接螺栓4配合的螺栓孔。

3、进一步地,所述钢套管1为圆筒形,外圈直径为325mm,长度为800mm,管壁厚为8mm。

4、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地下室底板预留降水井快速封闭结构,所述钢板底座3设于混凝土底板11下方的混凝土垫层8底部,且支撑在降水井14上,所述混凝土底板11内的防水层在外止水环2底部进行防水层收口9,所述钢套管1内采用级配砂石6及干水泥7进行封堵填实,所述钢套管1顶部通过内止水环5配合橡胶密封圈13及连接螺栓4与管法兰盘12连接进行封堵,所述管法兰盘12上方浇筑微膨胀混凝土10进行整个底板结构的封闭。

5、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

6、本技术可形成良好的封堵效果,其组成部件材料容易获取,现场水电班组有现成的施工材料,方便快捷,适用于地下室水位较高、施工工期要求高的项目;材料易加工,节约时间,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加工,应变性强;操作简单易懂,工人无需专业培训即可上手,适用性广;底板浇筑完成后,降水井预留封闭装置留在底板内,材料为钢管,且外侧有设置止水环和防水收口,后期按照要求快速的进行封堵密实,防渗漏效果好;可根据项目实际需要,自行确定尺寸规格,利于推广使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室底板预留降水井快速封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钢套管(1),所述钢套管(1)底部外侧设有钢板底座(3),所述钢套管(1)中部外侧设有外止水环(2),所述钢套管(1)顶部内侧设有内止水环(5),所述内止水环(5)上沿周向间隔开设有与连接螺栓(4)配合的螺栓孔。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底板预留降水井快速封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套管(1)为圆筒形,外圈直径为325mm,长度为800mm,管壁厚为8mm。

3.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底板预留降水井快速封闭装置的封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底座(3)设于混凝土底板(11)下方的混凝土垫层(8)底部,且支撑在降水井(14)上,所述混凝土底板(11)内的防水层在外止水环(2)底部进行防水层收口(9),所述钢套管(1)内采用级配砂石(6)及干水泥(7)进行封堵填实,所述钢套管(1)顶部通过内止水环(5)配合橡胶密封圈(13)及连接螺栓(4)与管法兰盘(12)连接进行封堵,所述管法兰盘(12)上方浇筑微膨胀混凝土(10)进行整个底板结构的封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底板预留降水井快速封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钢套管(1),所述钢套管(1)底部外侧设有钢板底座(3),所述钢套管(1)中部外侧设有外止水环(2),所述钢套管(1)顶部内侧设有内止水环(5),所述内止水环(5)上沿周向间隔开设有与连接螺栓(4)配合的螺栓孔。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底板预留降水井快速封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套管(1)为圆筒形,外圈直径为325mm,长度为800mm,管壁厚为8mm。

3.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辉吴杰杰梁为刘婷郑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