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防止墙角饰面层受潮脱落的方法和墙角饰面层防水结构技术_技高网

防止墙角饰面层受潮脱落的方法和墙角饰面层防水结构技术

技术编号:4011796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2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墙面防水结构领域,公开了一种防止墙角饰面层受潮脱落的方法和墙角饰面层防水结构,方法包括:S1、凿除墙体的墙体饰面层以形成墙体饰面层凹槽,凿除地面保护层以形成与墙体饰面层凹槽连通的地面保护层凹槽;S2、在墙体饰面层凹槽和地面保护层凹槽上设置防水结构。墙角饰面层防水结构包括:墙体饰面层凹槽,通过凿除墙体的墙体饰面层至墙体结构层而形成;地面保护层凹槽,通过凿除地面保护层至地面结构层而形成,并与墙体饰面层凹槽连通;以及防水结构,设置在墙体饰面层凹槽和地面保护层凹槽中。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止墙角饰面层受潮脱落的方法和墙角饰面层防水结构施工难度和维修成本低,可有效解决墙体饰面层因渗水造成的受潮脱落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墙面防水结构,具体地,涉及一种防止墙角饰面层受潮脱落的方法和墙角饰面层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1、墙体潮湿,与地下室底板、墙体的吸水性和毛细作用力密切相关。毛细作用现象的发生实际上是液体在细管状物体内侧,由于内聚力与附着力的差异,克服地心引力而上升或下降的现象,浸润液体在毛细管中的液面是凹形的,它对下面的液体施加拉力,使液体沿着管壁上升,当向上的拉力跟管内液柱所受的重力相等时,管内的液体停止上升,达到平衡。由于墙体砖和砂浆的孔隙度、吸水系数和膨胀系数等都比较大,在毛细作用下,砖易于吸收和渗透自然环境中的水,进而引起在温湿度变化、可溶性盐和微生物等作用下发生的冻融风化、盐结晶破坏、生物风化和矿物溶解等,造成墙体风化作用加剧,导致表面粉化、起翘和剥落等多种劣变状况。现有的方案仅是将墙体饰面层铲除至结构,新做饰面层,治标不治本,无法彻底解决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至少一种缺陷或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止墙角饰面层受潮脱落的方法和墙角饰面层防水结构,该防止墙角饰面层受潮脱落的方法和墙角饰面层防水结构施工难度低,维修成本低,且能够有效解决墙体饰面层因底部渗水造成的受潮脱落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防止墙角饰面层受潮脱落的方法,所述墙体包括墙体结构层和墙体饰面层,与所述墙体相接的地面从上至下包括保护层和地面结构层,所述方法包括:

3、s1、凿除所述墙体的墙体饰面层至墙体结构层以形成墙体饰面层凹槽,凿除所述地面保护层至地面结构层以形成与所述墙体饰面层凹槽连通的地面保护层凹槽;

4、s2、在所述墙体饰面层凹槽和所述地面保护层凹槽上设置防水结构;

5、s3、在所述墙体饰面层凹槽中的所述防水结构上恢复所述墙体饰面层,在所述地面保护层凹槽中的所述防水结构上恢复所述地面保护层。

6、进一步地,所述s2包括:

7、在所述墙体饰面层凹槽和所述地面保护层凹槽上涂刷防水材料,以在所述地面结构层和所述墙体结构层的背水面形成相连的所述防水层。

8、更进一步地,所述s2还可包括:

9、s22、在所述地面保护层凹槽远离所述墙体的一侧的所述防水层上设置挡水槽,所述挡水槽用于将水导向排水系统。

10、此外,所述s2还可包括:

11、s23、在所述挡水槽背对所述墙体的一侧开设相互连通的导水通道和过水孔,并将所述导水通道与排水系统连通,以及在所述过水孔上设置能够过滤泥沙的过滤网。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水层包括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所述s2包括:

13、s21、在所述墙体饰面层凹槽和所述地面保护层凹槽上整体涂刷第一防水层;

14、s22、在所述地面保护层凹槽远离所述墙体的一侧的所述第一防水层上设置所述挡水槽;

15、s23、在所述墙体饰面层凹槽和所述地面保护层凹槽中的所述第一防水层上整体涂刷连续的第二防水层至所述挡水槽的上方。

16、可选地,所述第一防水层可为水泥基防水涂料,所述第二防水层为聚氨酯防水涂料。

17、可选地,对所述挡水槽的平行于墙脚线的两侧底边可分别施打密封胶。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水结构还可包括防水附加层,所述s2还包括:在所述墙体饰面层凹槽和所述地面保护层凹槽之间的直角位上设置所述防水附加层;

19、和/或,与所述墙体相接的地面可为地下室地面,所述墙体为地下室内墙;

20、和/或,所述地面还可包括位于所述地面结构层下方的既有防水结构。

21、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墙角饰面层防水结构,所述墙体包括墙体结构层和墙体饰面层,与所述墙体相接的地面从上至下包括保护层和地面结构层,所述墙角饰面层防水结构包括:

22、墙体饰面层凹槽,通过凿除所述墙体的墙体饰面层至墙体结构层而形成;

23、地面保护层凹槽,通过凿除所述地面保护层至地面结构层而形成,并与所述墙体饰面层凹槽连通;以及

24、防水结构,全覆盖在所述墙体饰面层凹槽和所述地面保护层凹槽的槽底面上。

25、进一步地,所述防水结构可包括涂刷在所述墙体饰面层凹槽和所述地面保护层凹槽上的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用于封闭所述地面结构层和所述墙体结构层。

26、更进一步地,所述防水结构还可包括用于将水导向排水系统的挡水槽,所述挡水槽设置在所述地面保护层凹槽远离所述墙体的一侧。

27、此外,所述挡水槽可呈中空方管状并设有过水孔和导水通道,所述过水孔与所述导水通道连通并背对所述墙体设置,所述导水通道与排水系统连通。

28、另外,所述过水孔上可设有用于过滤泥沙的过滤网。

29、可选地,所述防水层可包括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所述挡水槽夹设在所述第一防水层和所述第二防水层之间。

3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水层可为水泥基防水材料,所述第二防水层为聚氨酯防水涂料。

31、可选地,所述挡水槽的平行于墙脚线的两侧底边可分别设有密封胶。

3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水结构还可包括防水附加层,所述防水附加层设置在所述墙体饰面层凹槽和所述地面保护层凹槽之间的直角位上;

33、和/或,与所述墙体相接的地面可为地下室地面,所述墙体为地下室内墙;

34、和/或,所述地面还可包括位于所述地面结构层下方的既有防水结构;

35、和/或,所述墙角饰面层防水结构还可包括新的墙体饰面层和新的保护层,新的墙体饰面层设置在所述墙体饰面层凹槽中的所述防水结构上,新的保护层设置在所述地面保护层凹槽中的所述防水结构上。

36、相比于现有技术仅重新做饰面层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防止墙角饰面层受潮脱落的方法和墙角饰面层防水结构通过凿除墙体饰面层和与该墙体饰面层相连的地面保护层,并重新连续做背水面防水层,新做阻水措施,解决了由底板部位渗漏的水经由底板上保护层渗漏至既有墙体根部后,在毛细作用下使得墙角受潮脱落的问题,即能够从水的来源问题着手解决墙体饰面层受潮问题,有效避免墙体饰面层重复发生受潮问题。此外,由于设置新做的阻水措施,即使在地面渗漏点无法找到的情况下也能阻断非维修区域的渗漏水窜流至已维修区域。另外,本专利技术的防止墙角饰面层受潮脱落的方法和墙角饰面层防水结构不仅能够降低寻找渗漏点的渗漏维修成本,还能大大降低了工人施工难度,具有良好的工期效益和质量效益。

37、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墙角饰面层受潮脱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墙角饰面层受潮脱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墙角饰面层受潮脱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止墙角饰面层受潮脱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止墙角饰面层受潮脱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包括第一防水层(32)和第二防水层(33),所述S2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止墙角饰面层受潮脱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层(32)为水泥基防水涂料,所述第二防水层(33)为聚氨酯防水涂料;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墙角饰面层受潮脱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结构还包括防水附加层(35),所述S2还包括:在所述墙体饰面层凹槽(111)和所述地面保护层凹槽(211)之间的直角位上设置所述防水附加层(35);

8.一种墙角饰面层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角饰面层防水结构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墙角饰面层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结构包括涂刷在所述墙体饰面层凹槽(111)和所述地面保护层凹槽(211)上的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用于封闭所述地面结构层(22)和所述墙体结构层(1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墙角饰面层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结构还包括用于将水导向排水系统的挡水槽(31),所述挡水槽(31)设置在所述地面保护层凹槽(211)远离所述墙体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墙角饰面层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槽(31)呈中空方管状并设有过水孔(311)和导水通道(312),所述过水孔(311)与所述导水通道(312)连通并背对所述墙体设置,所述导水通道(312)与排水系统连通,所述过水孔(311)上设有用于过滤泥沙的过滤网。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墙角饰面层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包括第一防水层(32)和第二防水层(33),所述挡水槽(31)夹设在所述第一防水层(32)和所述第二防水层(33)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墙角饰面层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层(32)为水泥基防水材料,所述第二防水层(33)为聚氨酯防水涂料;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墙角饰面层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结构还包括防水附加层(35),所述防水附加层(35)设置在所述墙体饰面层凹槽(111)和所述地面保护层凹槽(211)之间的直角位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墙角饰面层受潮脱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墙角饰面层受潮脱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墙角饰面层受潮脱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止墙角饰面层受潮脱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止墙角饰面层受潮脱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包括第一防水层(32)和第二防水层(33),所述s2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止墙角饰面层受潮脱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层(32)为水泥基防水涂料,所述第二防水层(33)为聚氨酯防水涂料;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墙角饰面层受潮脱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结构还包括防水附加层(35),所述s2还包括:在所述墙体饰面层凹槽(111)和所述地面保护层凹槽(211)之间的直角位上设置所述防水附加层(35);

8.一种墙角饰面层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角饰面层防水结构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墙角饰面层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结构包括涂刷在所述墙体饰面层凹槽(111)和所述地面保护层凹槽(211)上的防水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飞王云洋李贤志
申请(专利权)人:科顺建筑修缮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