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永磁轨道或永磁结构体组装,具体涉及一种永磁轨道的组装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磁浮轨道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商业化运营的逐步推进,其在未来交通领域的应用前景极为广阔。在现有的磁浮轨道交通技术中,磁悬浮制式主要包括电磁悬浮、电动悬浮、钉扎悬浮及永磁悬浮。
2、其中钉扎悬浮的轨道是利用永磁体形成的,通过将永磁体(磁钢)在基台上排布组合,并与基台固定连接,形成永磁轨道。如图9、10所示,在现有技术中,永磁轨道包括基台、导磁底板、“l”型侧板以及磁钢阵列,预先将基台、导磁底板以及“l”型侧板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形成基台组件,并在导磁底板上涂抹胶水,将磁钢从导磁底板一端推入,直至安装位,通过胶水实现磁钢与导磁底板的固定连接,在通过长螺栓,穿过两个“l”型侧板和磁钢,并用螺母锁紧,最终形成永磁轨道。
3、但在现有的组装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
4、1、磁钢的推动过程中,需要借助省力机构,而该省力机构通常采用螺纹副,将螺杆的转动转换为轴向的移动,从而推动磁钢前进,但是螺杆端部与推板之间接触的位置为干摩擦状态,导致螺杆转动不畅。同时推板与螺杆端部的干摩擦会产生铁屑,需要及时清理,影响组装效率。
5、2、如图11所示,磁钢是紧贴着导磁底板运动,会使得磁钢在推进过程中将位于导磁底板上的胶水推挤到一边,导致导磁底板与磁钢之间的胶量不足,影响粘结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永磁轨道的组装装置,其中通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永磁轨道的组装装置,其包括第一槽体,用于容纳基台组件和磁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体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板,其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组件,以将所述磁钢抵紧在所述第一限位板上,所述第一槽体的上表面还设置有第二固定组件,用于将所述磁钢固定在所述基台组件上;
3、还包括开设有开口的分隔板,用于将所述基台组件与所述磁钢分隔。
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安装板、推杆以及推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第一槽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推杆与所述安装板活动连接,所述推杆位于所述第一槽体内的一端与所述推杆相连。
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杆为螺杆结构,所述安装板嵌设有与所述螺杆结构螺纹匹配的螺母。
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杆靠近所述推板的一端端部设置有球体,所述推板靠近所述推杆的表面开设有球窝,所述球体与所述球窝匹配结合。
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隔板的底面与所述基台组件的表面相平齐,且
8、所述分隔板的厚度自远离所述第一槽体第一端的一侧向另一侧逐渐减小,使得所述分隔板的上表面为楔形面。
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隔板远离所述第一槽体第一端的一侧设置有平滑条,所述平滑条沿纵向延伸,所述平滑条的上表面与所述分隔板上表面平滑相接。
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槽体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两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沿纵向延伸。
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夹持部和固定部,所述夹持部与所述第一槽体和/或所述第二限位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夹持部相连,用于将所述磁钢压紧在所述基台组件上。
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部包括至少一组丝杆机构,所述丝杆机构靠近所述第一槽体的一端设置有下压板。
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槽体的两内侧壁面上分别设置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为沿纵向间隔设置的多个;
14、和/或
15、所述第一槽体内远离第一端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槽体,所述第二槽体的底面和两内侧壁面分别与所述基台组件的底面和两内侧壁面相平齐。
16、上述改进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17、总体而言,通过本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1)本技术的永磁轨道的组装装置,其通过在基台组件的导磁底板上增设分隔板和平滑条,使得磁钢可在平滑条上运动直至被第一固定组件推动至分隔板的上方,通过在分隔板的开口处涂抹胶水,使得在磁钢推至分隔板上方时,胶水恰好处在磁钢与导磁底板之间,当分隔板抽出时,磁钢底部与导磁底板的接触面上存有足量的胶水,保证了两者的粘结强度;
19、(2)本技术的永磁轨道的组装装置,其通过将第一固定组件中推杆与推板之间的结合部采用球铰结构,推杆设置有球体结构,推板对应该球体结构开设有球窝结构,使得推杆在采用丝杆结构的同时,推板在“l”型侧板以及第二限位板的限位作用下,不会随着推杆的转动而转动,使得推板与推杆之间不会产生干摩擦,继而避免因为磨损而产生铁屑,提高组装效率;
20、(3)本技术的永磁轨道的组装装置,其通过在第一槽体两侧分别设置有沿纵向延伸的第二限位板,该限位板内外两侧均沿纵向间隔开设有多个开口,且内外两侧的开口处在横向上相互错开,其内侧的开口处与第二固定件的下压板相匹配,而外侧的开口处可使得第二固定件中夹持部的侧臂穿过,以将设置在侧臂上的两板件结构之间的空间与第二限位板的外缘部分对齐,夹持部通过沿纵向运动以将第二限位板的外缘卡设在两板件结构之间,从而实现第二固定组件与第二限位板的相对位置固定,继而实现了第二固定组件的快速定位,提高了组装效率;
21、(4)本技术的永磁轨道的组装装置,其通过设置紧固件和第二槽体,保证基台组件进入到组装装置中时,可始终与第一槽体保持相对位置一定,保证组装工艺的顺利进行;
22、(5)本技术的永磁轨道的组装装置,其通过增设分隔板以避免位于导磁底板上的胶水被挤走,通过在推杆与推板之间通过球铰结构连接,避免了干摩擦,还通过第二限位板与第二固定组件的组合,实现了第二固定组件的快速定位,极大地提高了永磁轨道的组装效率以及粘结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永磁轨道的组装装置,包括第一槽体,用于容纳基台组件和磁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体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板,其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组件,以将所述磁钢抵紧在所述第一限位板上,所述第一槽体的上表面还设置有第二固定组件,用于将所述磁钢固定在所述基台组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轨道的组装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安装板、推杆以及推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第一槽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推杆与所述安装板活动连接,所述推杆位于所述第一槽体内的一端与所述推杆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永磁轨道的组装装置,其中,所述推杆为螺杆结构,所述安装板嵌设有与所述螺杆结构螺纹匹配的螺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永磁轨道的组装装置,其中,所述推杆靠近所述推板的一端端部设置有球体,所述推板靠近所述推杆的表面开设有球窝,所述球体与所述球窝匹配结合。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永磁轨道的组装装置,其中,所述分隔板的底面与所述基台组件的表面相平齐,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永磁轨道的组装装置,其中,所述分隔板远离所述第一槽体第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永磁轨道的组装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槽体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两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沿纵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永磁轨道的组装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夹持部和固定部,所述夹持部与所述第一槽体和/或所述第二限位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夹持部相连,用于将所述磁钢压紧在所述基台组件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永磁轨道的组装装置,其中,所述固定部包括至少一组丝杆机构,所述丝杆机构靠近所述第一槽体的一端设置有下压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永磁轨道的组装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槽体的两内侧壁面上分别设置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为沿纵向间隔设置的多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永磁轨道的组装装置,包括第一槽体,用于容纳基台组件和磁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体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板,其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组件,以将所述磁钢抵紧在所述第一限位板上,所述第一槽体的上表面还设置有第二固定组件,用于将所述磁钢固定在所述基台组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轨道的组装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安装板、推杆以及推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第一槽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推杆与所述安装板活动连接,所述推杆位于所述第一槽体内的一端与所述推杆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永磁轨道的组装装置,其中,所述推杆为螺杆结构,所述安装板嵌设有与所述螺杆结构螺纹匹配的螺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永磁轨道的组装装置,其中,所述推杆靠近所述推板的一端端部设置有球体,所述推板靠近所述推杆的表面开设有球窝,所述球体与所述球窝匹配结合。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永磁轨道的组装装置,其中,所述分隔板的底面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强,张家炳,杨全福,龚俊虎,蔡志翔,李明耀,孙锦秀,许智榜,丁兆锋,宗凌潇,杨慧,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磁浮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