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成型用模具,该成型用模具(20)具有:固定模(24);可动模(28),其被设置成相对于该固定模(24)自由抵接和分离;第一滑芯(30),该第一滑芯(30)与所述固定模(24)卡合;以及第二滑芯(34),所述第二滑芯(34)具备按压部件(36),该按压部件(36)在与所述第一滑芯(30)压接时按压该第一滑芯(30)。由所述固定模(24)、可动模(28)、第二滑芯(34)和第一滑芯(30)形成成型品用的腔体(26、32),所述按压部件(36)的反作用力板(54)由聚氨酯形成,该反作用力板(54)产生与被填充到腔体(26、32)的熔融材料的压力相对的反作用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成型用模具,更详细来说,涉及用于形成像机动车的发动机罩(bonnet hood)、保险杠(bumper)那样具有向内弯曲甚至弯折的边缘部的合成树脂产品的成型用模具。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为了利用合成树脂材料获得树脂制成型品,采用注射成型、压缩成型或 者吹塑成型等各种成型方法。在这些种类的成型方法中使用的模具必须具有优良的耐久性 以成型大量产品且即使是复杂的形状也必须能够成型。在利用这些种类的模具成型机动车的保险杠那样具有向内弯折边缘部的树脂制 成型品时,由于在所述弯折边缘部处树脂的流动方向逆转,因此除了准备由固定模和可动 模构成的一对模具之外,还需要准备成型所述弯折边缘部的滑芯(slide core) 0在该情况下,如果固定模、可动模与滑芯接合的接合面的精度并非良好的话,合成 树脂成型材料会在固定模、可动模与滑芯接合的接合面产生所谓的溢料,并且使存在于固 定模、可动模与滑芯之间的面的分割线显现在产品的外观面,有损产品质量。因此,以往为了保证固定模、可动模与滑芯接合的接合面的精度良好,提出了大量 技术方案。例如,日本特公昭58-033091号公报公开了专利技术“具有向内弯折边缘部的合成树 脂产品的制造方法及其装置”,提出了如下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不仅在所述滑芯的移 动方向上而且在与该滑芯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都设置按压缸,对固定模、可动模进行 更为强力的按压,从而保证固定模、可动模与滑芯接合的接合面的精度。然而,在所述日本特开昭58-033091号公报所公开的合成树脂产品的制造用模具 中,是采用气缸作为用于确保固定模、可动模与滑芯之间接合的接合面的精度的加压单元。 在该情况下,对滑芯的按压取决于气缸的性能,因此根据熔融材料的浇注压力不同,需要准 备加压性能强的气缸或者准备多个气缸。而且,在所述日本特开昭58-033091号公报的技 术方案中,为了将所述气缸设于模具的内部,不得不使模具本身大型化。此外,由于是按压 可动模的结构,因此会出现气缸的设置位置受到制约,或者导致在该设置位置处的模具的 强度降低、或者合模力并不那么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般目的为提供一种成型用模具,该成型用模具耐久性优良,能够实现 小型化,并且能够充分确保模具的强度和合模力。此外,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 够尽可能地避免产品产生溢料或分割线的成型用模具。由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确定的专利技术为一种成型用模具,其特征在于,该成型用模具 具有固定模,所述固定模具有致动器;可动模,所述可动模面对所述固定模,并被设置成 与所述固定模自由抵接和分离;滑芯,所述滑芯滑动自如地与所述固定模卡合;以及按压4部件,所述按压部件在与所述滑芯压接时,沿与所述滑芯的滑动方向交叉的方向按压该滑 芯,所述按压部件具有如下这样的部件在通过由所述固定模、可动模和滑芯形成的腔体获 得具有倒钩部的成型品时,所述部件产生与被注射到所述腔体中的熔融材料的压力相对的 反作用力。根据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由于设置与熔融材料的压力相对地产生反作用力的按压部 件,将滑芯稳固地向固定模按压,因此能够抑制在所述固定模和滑芯接合的接合面产生溢 料。特别是按压部件的按压利用了与熔融材料的流动压力相对的反作用力,因此无需使用 加压缸,因而装置不会大型化,而且能够与所填充的流体的种类无关地进行成型。由本申请的第二方面确定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件的至少一部分由弹性 部件形成。根据第二方面的专利技术,不仅由按压部件利用与熔融材料的浇注压力相对的反作用 力将所述滑芯向固定模按压,而且采用了弹性部件,因此不仅有利于小型化,而且在所述固 定模与滑芯接合的接合面,能够进一步抑制溢料的产生。由本申请的第三方面确定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件压接于所述滑芯,并 且该按压部件以与熔融材料的浇注方向对置的方式设于所述可动模。根据第三方面的专利技术,由于由按压部件充分地承受浇注压力,并且产生与该浇注 压力相对的反作用力,因此能够增加合模力,能够成型在成型品上不出现由滑芯产生的分 割线的产品。由本申请的第四方面确定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件含有聚氨酯。根据第四方面的专利技术,由于聚氨酯的反作用力大,因此具有聚氨酯的所述按压部 件能够不弱于浇注压力地将滑芯向固定模按压。由本申请的第五方面确定的专利技术为一种成型用模具,其特征在于,该成型用模具 具有固定模,所述固定模具有第一致动器;可动模,所述可动模面对所述固定模,并被设 置成与所述固定模自由抵接和分离;第一滑芯,所述第一滑芯滑动自如地与所述固定模卡 合;以及第二滑芯,所述第二滑芯被配设于隔着所述第一滑芯与所述固定模面对的位置, 并被设置成与所述可动模和所述第一滑芯自由抵接和分离,并且所述第二滑芯具备按压部 件,所述按压部件在与所述第一滑芯压接时,沿与所述第一滑芯的滑动方向交叉的方向按 压该第一滑芯,可动模具有使所述第二滑芯移位的第二致动器,所述按压部件具有如下这 样的部件在通过由所述固定模、可动模、第一滑芯和第二滑芯形成的腔体获得具有倒钩部 的成型品时,该部件产生与被注射到所述腔体中的熔融材料的压力相对的反作用力。根据第五方面的专利技术,设置与熔融材料的压力相对地产生反作用力的按压部件, 将第一滑芯稳固地向固定模按压,因此在所述固定模与第一滑芯接合的接合面,能够抑制 溢料的产生。特别是按压部件的按压利用了与熔融材料的流动压力相对的反作用力,因此 无需使用加压气缸,因而装置不会大型化,而且能够与所填充的流体的种类无关地成型。由本申请的第六方面确定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件的至少一部分由弹性 部件形成。根据第六方面的专利技术,不仅由按压部件利用与熔融材料的浇注压力相对的反作用 力将所述第一滑芯向固定模按压,而且采用了弹性部件,因此不仅有利于小型化,而且在所 述固定模与第一滑芯接合的接合面,能够进一步抑制溢料的产生。由本申请的第七方面确定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件压接于所述第一滑 芯,并且该按压部件以与熔融材料的浇注方向对置的方式设于所述第二滑芯。根据第七方面的专利技术,由于由按压部件充分地承受浇注压力,并且产生与该浇注 压力相对的反作用力,因此能够增加合模力,能够成型在成型品上不出现由滑芯产生的分 割线的产品。由本申请的第八方面确定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件含有聚氨酯。根据第八方面的专利技术,由于聚氨酯的反作用力大,因此具有聚氨酯的所述按压部 件能够不弱于浇注压力地将滑芯向固定模按压。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向由固定模、可动模和滑芯形成的腔体供给熔融材料时产生的浇 注压力由构成按压部件的反作用力板承受,因此无需现有技术所必需的气缸,利用由反作 用力板产生的反作用力充分地确保了固定模、可动模和滑芯的合模力,因此,即使是大量地 生产成型品的情况下,也保证了固定模、可动模与滑芯接触的接触面的精度良好,由此能够 获得如下这样的紧凑的成型用模具该成型用模具能够抑制溢料的产生,并且能够获得在 成型品的表面不出现模具的分割线且具有外观美丽的表面的成型品。通过与附图对应的下述优选的实施方式例的说明,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更为明 确。附图说明图1是组装有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成型用模具成型的机动车用发动机 罩和保险杠的机动车的概要立体图。图2是成型与图1的II-II线剖面对应的部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成型用模具,其特征在于,该成型用模具具有:固定模(4),所述固定模(4)具有致动器(8);可动模(6),所述可动模(6)面对所述固定模(4),并被设置成与所述固定模(4)自由抵接和分离;滑芯(10),所述滑芯(10)滑动自如地与所述固定模(4)卡合;以及按压部件(14),所述按压部件(14)在与所述滑芯(10)压接时,沿与所述滑芯(10)的滑动方向交叉的方向按压该滑芯(10),所述按压部件(14)具有如下这样的部件(18):在通过由所述固定模(4)、所述可动模(6)和所述滑芯(10)形成的腔体获得具有倒钩部的成型品时,所述部件(18)产生与被注射到所述腔体中的熔融材料的压力相对的反作用力。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藤隆,藤原一久,江藤拓也,永田隆,石山智之,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