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塑料砧板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02357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7:53
本技术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塑料砧板注塑模具。本技术,包括砧板下模和砧板上模,所述的砧板下模内设有复合砧板双层同步成型下部。本技术在注塑过程中,将砧板下模和砧板上模相互靠近,使得复合砧板双层同步成型下部与复合砧板双层同步成型上部相抵接配合形成两个完整的型腔,熔融物流进入至两个型腔内,同步形成塑料砧板的双层结构,无需采用两个模具分别注塑成型,大大降低了生产的成本,完成注塑后,开模,通过双层同步顶出组件可将成型的两个塑件同步顶出,顶出面积大,且通过分流道顶出件可将冷却后的分流道中的残留物进行顶出,降低了模具的清洗难度,实用性较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模具,涉及一种复合塑料砧板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1、在对含砧板目前由于材料的改进,发展出了塑料材质的砧板,目前针对此类材料的砧板一般使用模具进行生产。对于复合塑料砧板来说,由多层塑料组成。模具上的应用一般采用两个模具分别注塑成型,其生产成本较大,且模具中的分流道中的残留物在注塑完成后清洗较为麻烦,实用性较为一般。因此急需设计一种可以克服以上缺陷的复合塑料砧板注塑模具十分有必要。

2、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人们经过不断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砧板定塑模具[申请号:202121474364.5],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设置有加水组件,所述箱体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下模具,所述下模具的内部贯穿设置有进料口,所述下模具的底部活动安装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模腔,所述模腔的底部活动设置有充气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复合塑料砧板注塑模具。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3、一种复合塑料砧板注塑模具,包括砧板下模和砧板上模,所述的砧板下模内设有复合砧板双层同步成型下部,所述的砧板上模内设有复合砧板双层同步成型上部,所述的复合砧板双层同步成型下部与复合砧板双层同步成型上部的位置相对应且形状相配适,所述的砧板下模下方设有双层同步顶出组件和分流道顶出件,所述的双层同步顶出组件与复合砧板双层同步成型上部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双层同步顶出组件和分流道顶出件交错设置。

4、在上述的复合塑料砧板注塑模具中,所述的复合砧板双层同步成型下部包括设置于砧板下模内的下部成型内模,所述的下部成型内模内设有第一成型下腔室和第一成型下凸起,所述的第一成型下腔室和第一成型下凸起分别与复合砧板双层同步成型上部的位置相对应且形状相配适。

5、在上述的复合塑料砧板注塑模具中,所述的复合砧板双层同步成型上部包括设置于上部成型内模,所述的上部成型内模内设有第二成型上凸起和第二成型上腔室,所述的第二成型上凸起与第一成型下腔室正对设置,所述的第二成型上腔室与第一成型下凸起正对设置。

6、在上述的复合塑料砧板注塑模具中,所述的双层同步顶出组件包括设置于砧板下模下方的第一顶出部和第二顶出部,所述的第一顶出部和第二顶出部交错设置,所述的第一顶出部与第一成型下腔室正对设置,所述的第二顶出部与第一成型下凸起正对设置。

7、在上述的复合塑料砧板注塑模具中,所述的第一顶出部包括设置于砧板下模下方的若干第一顶出杆,所述的第一顶出杆与第一成型下腔室正对设置。

8、在上述的复合塑料砧板注塑模具中,所述的第二顶出部包括设置于砧板下模下方的若干第二顶出杆,所述的第二顶出杆与第一成型下凸起正对设置。

9、在上述的复合塑料砧板注塑模具中,所述的砧板下模下方设有顶出固定板,所述的第一顶出杆和第二顶出杆分别与顶出固定板相连。

10、在上述的复合塑料砧板注塑模具中,所述的下部成型内模内设有下部分流道,所述的上部成型内模内设有上部分流道,所述的下部分流道与上部分流道相连通。

11、在上述的复合塑料砧板注塑模具中,所述的分流道顶出件包括设置于顶出固定板上的若干分流道顶出杆,所述的分流道顶出杆与下部分流道正对设置。

12、在上述的复合塑料砧板注塑模具中,所述的砧板上模内设有注塑孔,所述的注塑孔与上部分流道相连通。

13、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14、1、本技术在注塑过程中,将砧板下模和砧板上模相互靠近,使得复合砧板双层同步成型下部与复合砧板双层同步成型上部相抵接配合形成两个完整的型腔,熔融物流进入至两个型腔内,同步形成塑料砧板的双层结构,无需采用两个模具分别注塑成型,大大降低了生产的成本,完成注塑后,开模,通过双层同步顶出组件可将成型的两个塑件同步顶出,顶出面积大,且通过分流道顶出件可将冷却后的分流道中的残留物进行顶出,降低了模具的清洗难度,实用性较强。

15、2、本技术中的熔融物流通过注塑孔注入,并通过上部分流道和下部分流道将熔融物流进行分流,同步注入至两个型腔内,注塑速率较快。

16、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塑料砧板注塑模具,包括砧板下模(1)和砧板上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砧板下模(1)内设有复合砧板双层同步成型下部(3),所述的砧板上模(2)内设有复合砧板双层同步成型上部(4),所述的复合砧板双层同步成型下部(3)与复合砧板双层同步成型上部(4)的位置相对应且形状相配适,所述的砧板下模(1)下方设有双层同步顶出组件(5)和分流道顶出件(6),所述的双层同步顶出组件(5)与复合砧板双层同步成型上部(4)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双层同步顶出组件(5)和分流道顶出件(6)交错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塑料砧板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砧板双层同步成型下部(3)包括设置于砧板下模(1)内的下部成型内模(7),所述的下部成型内模(7)内设有第一成型下腔室(8)和第一成型下凸起(9),所述的第一成型下腔室(8)和第一成型下凸起(9)分别与复合砧板双层同步成型上部(4)的位置相对应且形状相配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塑料砧板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砧板双层同步成型上部(4)包括设置于上部成型内模(10),所述的上部成型内模(10)内设有第二成型上凸起(11)和第二成型上腔室(12),所述的第二成型上凸起(11)与第一成型下腔室(8)正对设置,所述的第二成型上腔室(12)与第一成型下凸起(9)正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塑料砧板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层同步顶出组件(5)包括设置于砧板下模(1)下方的第一顶出部(13)和第二顶出部(14),所述的第一顶出部(13)和第二顶出部(14)交错设置,所述的第一顶出部(13)与第一成型下腔室(8)正对设置,所述的第二顶出部(14)与第一成型下凸起(9)正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塑料砧板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顶出部(13)包括设置于砧板下模(1)下方的若干第一顶出杆(15),所述的第一顶出杆(15)与第一成型下腔室(8)正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塑料砧板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顶出部(14)包括设置于砧板下模(1)下方的若干第二顶出杆(16),所述的第二顶出杆(16)与第一成型下凸起(9)正对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塑料砧板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砧板下模(1)下方设有顶出固定板(17),所述的第一顶出杆(15)和第二顶出杆(16)分别与顶出固定板(17)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塑料砧板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部成型内模(7)内设有下部分流道(18),所述的上部成型内模(10)内设有上部分流道(19),所述的下部分流道(18)与上部分流道(19)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塑料砧板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流道顶出件(6)包括设置于顶出固定板(17)上的若干分流道顶出杆(20),所述的分流道顶出杆(20)与下部分流道(18)正对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塑料砧板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砧板上模(2)内设有注塑孔(21),所述的注塑孔(21)与上部分流道(19)相连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塑料砧板注塑模具,包括砧板下模(1)和砧板上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砧板下模(1)内设有复合砧板双层同步成型下部(3),所述的砧板上模(2)内设有复合砧板双层同步成型上部(4),所述的复合砧板双层同步成型下部(3)与复合砧板双层同步成型上部(4)的位置相对应且形状相配适,所述的砧板下模(1)下方设有双层同步顶出组件(5)和分流道顶出件(6),所述的双层同步顶出组件(5)与复合砧板双层同步成型上部(4)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双层同步顶出组件(5)和分流道顶出件(6)交错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塑料砧板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砧板双层同步成型下部(3)包括设置于砧板下模(1)内的下部成型内模(7),所述的下部成型内模(7)内设有第一成型下腔室(8)和第一成型下凸起(9),所述的第一成型下腔室(8)和第一成型下凸起(9)分别与复合砧板双层同步成型上部(4)的位置相对应且形状相配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塑料砧板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砧板双层同步成型上部(4)包括设置于上部成型内模(10),所述的上部成型内模(10)内设有第二成型上凸起(11)和第二成型上腔室(12),所述的第二成型上凸起(11)与第一成型下腔室(8)正对设置,所述的第二成型上腔室(12)与第一成型下凸起(9)正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塑料砧板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层同步顶出组件(5)包括设置于砧板下模(1)下方的第一顶出部(13)和第二顶出部(14),所述的第一顶出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均燊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一锐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