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悬置,尤其是,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后悬置结构。
技术介绍
1、变速箱悬置作为动力总成的辅助支撑装置,保证变速箱正确姿态,保证在变速箱重力和其他载荷条件下的变形不超出允许范围,保证变速箱在车辆的极限工况下不发生超出允许范围的位移。
2、其中汽车后悬置横梁支架安装在汽车后悬置横梁上,能够用于安装减速机等设备。由于汽车运行过程中发动机运行会产生振动,地面振动也会通过后悬置横梁传递到车身,所以后悬置系统还应具有较好的抑制振动能力,避开可能的共振区域,例如中国专利专利技术专利cn109094361a公开了一种汽车变速箱后悬置支架,包括安装板、车架和橡胶减震垫,所述安装板的底部两侧焊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下部内侧安装有用于安装变速箱的变速箱安装装置,所述安装板的上端固定有横梁,所述车架的内侧安装有三角钢板,所述橡胶减震垫的底部通过钢板固定于三角钢板的上端,所述横梁的两侧下端安装于橡胶减震垫的上端,上述专利技术通过橡胶减震垫和减震帽的设置,使得变速箱安装支架具有很好的减震效果好,从而保证变速箱正常可靠的工作,提高了其使用寿命,且各个零件之间的拆卸安装方便,有利于维修更换。
3、但是上述汽车变速箱后悬置支架结构依然存在以下问题:依然是采用的单一软垫的结构,尽管可以适当的降低变速箱的振动传递到车身,但是无法应对电机轴向上的减震隔振,在发动机扭矩功率提升时,发动机振动造成的噪音依然很大,乘坐舒适性不够。
4、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一种合理高效的汽车后悬置结构对我们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r/>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后悬置结构,其通过将后悬置支架加宽,以便于在后悬置支架两侧均设置隔震垫,且在马达轴的两侧也都设置有隔振环,有效对马达轴的轴向方向上进行减震,降低发动机及变速箱的振动传递到车身上的比率,从而降低整车噪声振动,乘坐舒适性更好。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3、一种汽车后悬置结构,包括后悬置支架和马达底板,所述后悬置支架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顶板,所述顶板与所述马达底板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马达底板的宽度,所述第一侧板靠近所述第二侧板的一侧和所述第二侧板靠近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均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马达底板连接的隔震垫。
4、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马达底板上设置有马达和与所述马达同轴设置的马达轴,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均设置有用于方便所述马达轴穿过的轴孔。
5、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轴孔为长条型孔,且所述轴孔至少有一部分为倾斜设置,使得所述轴孔倾斜设置的部分与所述马达底板形成的夹角范围为10°至30°。
6、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第一侧板远离所述顶板的一端和第二侧板远离所述顶板的一端均设置有安装底板,所述安装底板设置于所述轴孔正下方,且所述隔震垫设置于所述安装底板靠近所述马达底板的一端。
7、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隔震垫为橡胶垫。
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马达轴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轴孔连接的轴承、用于与所述马达连接的限位环以及设置于所述轴承和限位环之间的隔振环。
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马达底板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马达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安装端板。
1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安装底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安装端板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马达底板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
12、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后悬置支架为一体成型件。
13、本技术一种汽车后悬置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通过将后悬置支架加宽,以便于在后悬置支架两侧均设置隔震垫,且在马达轴的两侧也都设置有隔振环,有效对马达轴的轴向方向上进行减震,降低发动机及变速箱的振动传递到车身上的比率,从而降低整车噪声振动,乘坐舒适性更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后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悬置支架(1)和马达底板(2),所述后悬置支架(1)包括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的顶板(13),所述顶板(13)与所述马达底板(2)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马达底板(2)的宽度,所述第一侧板(11)靠近所述第二侧板(12)的一侧和所述第二侧板(12)靠近所述第一侧板(11)的一侧均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马达底板(2)连接的隔震垫(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底板(2)上设置有马达(21)和与所述马达(21)同轴设置的马达轴(22),所述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上均设置有用于方便所述马达轴(22)穿过的轴孔(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孔(14)为长条型孔,且所述轴孔(14)至少有一部分为倾斜设置,使得所述轴孔(14)倾斜设置的部分与所述马达底板(2)形成的夹角范围为10°至3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垫(17)为橡胶垫。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轴(22)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轴孔(14)连接的轴承(221)、用于与所述马达(21)连接的限位环(222)以及设置于所述轴承(221)和限位环(222)之间的隔振环(223)。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底板(2)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马达(21)的支撑板(23),所述支撑板(23)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安装端板(1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底板(15)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51),所述安装端板(16)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161),所述马达底板(2)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24)。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置支架(1)为一体成型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后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悬置支架(1)和马达底板(2),所述后悬置支架(1)包括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的顶板(13),所述顶板(13)与所述马达底板(2)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马达底板(2)的宽度,所述第一侧板(11)靠近所述第二侧板(12)的一侧和所述第二侧板(12)靠近所述第一侧板(11)的一侧均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马达底板(2)连接的隔震垫(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底板(2)上设置有马达(21)和与所述马达(21)同轴设置的马达轴(22),所述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上均设置有用于方便所述马达轴(22)穿过的轴孔(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孔(14)为长条型孔,且所述轴孔(14)至少有一部分为倾斜设置,使得所述轴孔(14)倾斜设置的部分与所述马达底板(2)形成的夹角范围为10°至3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11)远离所述顶板(13)的一端和第二侧板(12)远离所述顶板(13)的一端均设置有安装底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维昌,姚洁,
申请(专利权)人: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