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特别是涉及一种分层液冷电池包。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电动汽车相关技术不断迭代,其中,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作为最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不断提升。因此,其搭载的动力电池容量也逐步增大,电池组件在使用过程中的发热量急剧攀升,对电池的热管理系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2、当前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的冷却系统包括空气冷却(空冷)和液体冷却(液冷)。由于液冷具有更高的传热效率和比热容,电池的结构设计也更加灵活多变,目前被称为是综合性能最好的电池热管理方案。液冷根据接触方式分为间接液冷即冷却板液冷和直接液冷即浸没式液冷,其中浸没式液冷具有更高的散热效率。但浸没式液冷由于浸没液的比热容偏小也存在着温度均匀性较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分层液冷电池包。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层液冷电池包,包括:壳体、顶盖、分层板、第一导液板及第二导液板;所述壳体设有朝上敞开的开口及用于放置电芯的空腔,所述开口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顶盖盖设于所述开口上,所述分层板设于所述壳体内以将所述空腔分为第一液流腔室及第二液流腔室,且所述第一液流腔室设于所述第二液流腔室的上方,所述分层板上开设有仅供电芯穿过的安装孔;
3、所述第一导液板设于所述第一液流腔室内以将所述第一液流腔室分隔为至少两个第一浸没腔,所述第一导液板与所述壳体的内周壁之间具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用于实现两个相邻的所述
4、所述壳体上开通有第一进液口、第二进液口、第一回液口及第二回液口,所述第一进液口与所述第一回液口均与所述第一液流腔室流通,以使第一浸没液能够依次在各所述第一浸没腔之间流通;所述第二进液口与所述第二回液口与所述第二液流腔室流通,以使第一浸没液能够依次在各所述第二浸没腔之间流通。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液口与所述第二回液口位于所述壳体沿第一方向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回液口与所述第二进液口位于所述壳体沿第一方向的另一侧,以使第一浸没液在所述第一液流腔室的流通方向与第二浸没液在所述第二液流腔室的流通方向相反。
6、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内周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内周壁和第二内周壁,所述第一导液板包括若干第一子板及若干第二子板,各所述第一子板及各所述第二子板交错间隔设置以分隔出多个所述第一浸没腔,所述第一子板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的第一内周壁之间连接,所述第一子板的第二端与所述壳体的第二内周壁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子板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的第一内周壁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子板的第二端与所述壳体的第二内周壁之间连接,其中各所述第一子板的第一端与各所述第二子板的第一端均位于同一侧;和/或
7、所述第二导液板包括多个第三子板及多个第四子板,各所述第三子板及各所述第四子板交错间隔设置以分隔出多个所述第二浸没腔,所述第三子板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的第一内周壁之间连接,所述第三子板的第二端与所述壳体的第二内周壁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四子板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的第一内周壁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四子板的第二端与所述壳体的第二内周壁之间连接,其中各所述第三子板的第一端与各所述第四子板的第一端均位于同一侧。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液板朝向所述开口的一侧不低于所述壳体朝向所述开口的一侧、背离所述开口的一侧与所述分层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液板朝向所述开口的一侧与所述分层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液板背离所述开口的一侧与所述壳体的底面固定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液板对应设于所述第二导液板的正上方;或
10、所述第一导液板与所述第二导液板上下错位设置。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液口、所述第二回液口、所述第二进液口及所述第一回液口设于所述壳体上的沿第二方向上的同一侧,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12、进一步地,所述顶盖朝向所述开口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导液板通过所述安装槽与所述顶盖相连接。
13、进一步地,还包括电芯,所述电芯穿设于所述安装孔且与所述分层板密封连接,所述电芯的上端置于所述第一液流腔室内,所述电芯的下端置于所述第二液流腔室内。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浸没腔内填充满第一浸没液及所述第二浸没腔内均填充满第二浸没液。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浸没液为氟化液或矿物油或硅油或合成脂,和/或所述第二浸没液为氟化液或矿物油或硅油或合成脂。
1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分层液冷电池包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1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分层液冷电池包,利用分层板将电池包分层,形成多个液流腔室,各层的液流腔室有独立的进液口及回液口,冷却系统工作时,各层液流腔室中的浸没液独立流动,在实现降温冷却的同时彼此之间能够进行换热,较低温度的浸没液对较高温度的浸没液进行冷却,提高了换热效率,且能使整个电池包的温度均匀性更好。同时分层板也可以对电芯起到限位固定的作用,一方面可以使电芯能更稳定的固定于电池包中,另一方面也可以对电芯的膨胀起到一定的限定作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层液冷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顶盖、分层板、第一导液板及第二导液板;所述壳体设有朝上敞开的开口及用于放置电芯的空腔,所述开口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顶盖盖设于所述开口上,所述分层板设于所述壳体内以将所述空腔分为第一液流腔室及第二液流腔室,且所述第一液流腔室设于所述第二液流腔室的上方,所述分层板上开设有仅供电芯穿过的安装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层液冷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液口与所述第二回液口位于所述壳体沿第一方向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回液口与所述第二进液口位于所述壳体沿第一方向的另一侧,以使第一浸没液在所述第一液流腔室的流通方向与第二浸没液在所述第二液流腔室的流通方向相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层液冷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周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内周壁和第二内周壁,所述第一导液板包括若干第一子板及若干第二子板,各所述第一子板及各所述第二子板交错间隔设置以分隔出多个所述第一浸没腔,所述第一子板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的第一内周壁之间连接,所述第一子板的第二端与所述壳体的第二内周壁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子板的第一端与所述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层液冷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液板朝向所述开口的一侧不低于所述壳体朝向所述开口的一侧、背离所述开口的一侧与所述分层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液板朝向所述开口的一侧与所述分层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液板背离所述开口的一侧与所述壳体的底面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层液冷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液板对应设于所述第二导液板的正上方;或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层液冷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液口、所述第二回液口、所述第二进液口及所述第一回液口设于所述壳体上沿第二方向上的同一侧,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层液冷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朝向所述开口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导液板通过所述安装槽与所述顶盖相连接。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分层液冷电池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芯,所述电芯穿设于所述安装孔且与所述分层板密封连接,所述电芯的上端置于所述第一液流腔室内,所述电芯的下端置于所述第二液流腔室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层液冷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浸没腔内填充满第一浸没液及所述第二浸没腔内均填充满第二浸没液。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层液冷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浸没液为氟化液或矿物油或硅油或合成脂,和/或所述第二浸没液为氟化液或矿物油或硅油或合成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层液冷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顶盖、分层板、第一导液板及第二导液板;所述壳体设有朝上敞开的开口及用于放置电芯的空腔,所述开口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顶盖盖设于所述开口上,所述分层板设于所述壳体内以将所述空腔分为第一液流腔室及第二液流腔室,且所述第一液流腔室设于所述第二液流腔室的上方,所述分层板上开设有仅供电芯穿过的安装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层液冷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液口与所述第二回液口位于所述壳体沿第一方向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回液口与所述第二进液口位于所述壳体沿第一方向的另一侧,以使第一浸没液在所述第一液流腔室的流通方向与第二浸没液在所述第二液流腔室的流通方向相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层液冷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周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内周壁和第二内周壁,所述第一导液板包括若干第一子板及若干第二子板,各所述第一子板及各所述第二子板交错间隔设置以分隔出多个所述第一浸没腔,所述第一子板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的第一内周壁之间连接,所述第一子板的第二端与所述壳体的第二内周壁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子板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的第一内周壁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子板的第二端与所述壳体的第二内周壁之间连接,其中各所述第一子板的第一端与各所述第二子板的第一端均位于同一侧;和/或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层液冷电池包,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云浩,陈英旗,周梦,汤彦斌,曹楷,曹辉,
申请(专利权)人: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