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基于传力通道分析的分段拆撑施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基于传力通道分析的分段拆撑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07357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7 0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传力通道分析的分段拆撑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划分底板分区;S2、划分第二道支撑拆除区段;S3、C区、R2区、A区、B区角撑传力通道分析和相应底板浇筑以及C区、R2区、A区、B区角撑拆除;S4、底板封闭浇筑;S5、D区对撑、R1区对撑及直线加速器处支撑拆除:拆除D区对撑、R1区对撑及直线加速器处支撑;S6、划分中板分区;S7、划分第一道支撑拆除区段;S8、C区、R2区、A区、B区角撑传力通道分析和相应中板浇筑以及C区、R2区、A区、B区角撑拆除;S9、D区对撑及R1区对撑拆除,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连续穿插流水作业,避免了主体劳务单位重复多次进退场,避免无效进出场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深基坑支撑拆除,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传力通道分析的分段拆撑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根据外业调查,目前深基坑支撑拆除工程中,当采用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时,为保证深基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传统的施工方法为先施工完内支撑下的主体结构并达到一定设计强度后方可拆除内支撑。对于地下室主体结构分区平行施工时,内支撑的拆除极大的制约了主体结构的施工,按传统施工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场施工进度要求,特别是不利于工期紧张、需要提前穿插下一步工序的项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传力通道分析的分段拆撑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s1、划分底板分区:将底板划分为a、b、c、d、r,五个大区,其中a区细化为a1~a8,b区细化为b1~b11,c区细化为c1~c12,d区细化为d1~d7,r区细化为r1~r14;

3、s2、划分第二道支撑拆除区段:将第二道支撑拆除划分为a区角撑、b区角撑、c区角撑、d区对撑、r1区对撑、r2区角撑、直线加速器处支撑;建立midas有限元分析整体模型;

4、s3、c区、r2区、a区、b区角撑传力通道分析和相应底板浇筑以及c区、r2区、a区、b区角撑拆除;

5、s4、底板封闭浇筑:浇筑b-11区底板,完成底板封闭,同步完成换撑结构施工;

6、s5、d区对撑、r1区对撑及直线加速器处支撑拆除:拆除d区对撑、r1区对撑及直线加速器处支撑;

7、s6、划分中板分区:将中板划分为a、b、c、d、r,五个大区,其中a区细化为a1~a6,b区细化为b1~b11,c区细化为c1~c13,d区细化为d1~d7;r区细化为r1~r14;

8、s7、划分第一道支撑拆除区段:将第一道支撑拆除划分为a区角撑、b区角撑、c区角撑、d区对撑、r1区对撑、r2区角撑;建立midas有限元分析整体模型;

9、s8、c区、r2区、a区、b区角撑传力通道分析和相应中板浇筑以及c区、r2区、a区、b区角撑拆除;

10、s9、d区对撑及r1区对撑拆除:当所有中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且所有的换撑结构施工完成,拆除d区对撑及r1区对撑。

11、优选地,步骤s3包括如下步骤:

12、s31、c区角撑传力通道分析及相应底板浇筑:c区角撑传力通道处底板施工对应区域为:a-1~a-3、a-5、b-1~b-5、c-1~c-11、d-2、d-4~d-7,施工以上传力通道对应区域底板;

13、s32、c区角撑拆除:当c区角撑传力通道处对应底板及换撑构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开始拆除c区二道角撑;

14、s33、r2区角撑传力通道分析及相应底板浇筑:r2区角撑传力通道处底板施工区域为:a-4、a-6、a-7、b-1~b-10、d-2、d-4、d-6、r1~r14,其中b-1~b-6、d-2、d-4、d-6已浇筑完成,此时进行传力通道处其余底板的浇筑施工;

15、s34、r2区角撑拆除:当r2区角撑传力通道处对应底板及换撑构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开始拆除r2区角撑;

16、s35、a区角撑传力通道分析及相应底板浇筑:a区角撑传力通道处底板施工区域为:a-1~a-8、b-1~b-10、c-1~c-13、d-1~d-7、r1~r14,其中除a-8、c-12、c-13、d-1、d-3未浇筑,其余底板已浇筑完成,此时进行传力通道处其余未浇筑底板的施工;

17、s36、a区角撑拆除:当a区角撑传力通道处底板设计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且该区域内的换撑结构施工完成,开始拆除a区角撑;

18、s37、b区角撑传力通道分析及相应底板浇筑:b区角撑传力通道处底板施工区域为:a-1、b-1~b-10、c-1~c-13、d-1~d-7、r1~r9、r12~r14,此时传力通道处底板已浇筑施工完成;

19、s38、当b区角撑传力通道处底板设计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且该区域内的换撑结构施工完成,开始拆除b区角撑;分析对比midas有限元施工模拟值、监测值及设计警戒值。

20、优选地,步骤s8包括如下步骤:

21、s81、c区角撑传力通道分析及相应中板浇筑:c区角撑传力通道处中板施工区域为:a-1~a-3、b-1~b-5、c-1~c-11、c13、d-1~d-7,先进行此区域中板的浇筑施工

22、s82、c区角撑拆除:当c区角撑传力通道处中板设计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且该区域内的换撑结构施工完成,开始拆除c区角撑

23、s83、r2区角撑传力通道分析及相应中板浇筑:r2区角撑传力通道处中板施工区域为:a-4、a-5、b-1~b-11、d-1、d-2、d-4、d-6、r1~r14,其中b-1~b-5、d-1、d-2、d-4、d-6已浇筑完成,此时进行传力通道处其余中板的浇筑施工;

24、s84、r2区角撑拆除:当r2区角撑传力通道处中板设计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且该区域内的换撑结构施工完成,开始拆除r2区角撑;

25、s85、a区角撑传力通道分析及相应中板浇筑:a区角撑传力通道处中板施工区域为:a-1~a-6、b-6、b-8~b-11、c-1~c-13、d-1、d-3、d-5~d-7、r1~r14,其中除a-6、c-12未浇筑,其余底板已浇筑完成,此时进行传力通道处其余未浇筑底板的施工

26、s86、a区角撑拆除:当a区角撑传力通道处中板设计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且该区域内的换撑结构施工完成,开始拆除a区角撑;

27、s87、b区角撑传力通道分析及相应中板浇筑:b区角撑传力通道处中板施工区域为:b-1~b-10、c-1~c-10、c-13、d-1~d-7、r1~r9、r11~r14,此时中板已全部施工完成;

28、s88、b区角撑拆除:当b区角撑传力通道处中板设计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且该区域内的换撑结构施工完成,开始拆除b区角撑。

2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30、本专利技术实现了连续穿插流水作业,避免了主体劳务单位重复多次进退场,避免无效进出场费;节约施工周期,降低了大型机械设备、场地等租赁费用及人员工资等管理费,大大减少措施费投入;实现快速完成基坑换撑,减少基坑暴露时间,最大限度降低基坑安全隐患。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传力通道分析的分段拆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传力通道分析的分段拆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包括如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传力通道分析的分段拆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8包括如下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传力通道分析的分段拆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传力通道分析的分段拆撑施工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龙齐飞吴伟宋天民朱淇李霞戴相永陈新薛颖迪李鹤楠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