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电线杆防腐蚀用安全护套制造技术_技高网

电线杆防腐蚀用安全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7229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7 0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通过设置于电线杆来保障驾驶员和行人的安全并可防止电线杆腐蚀的电线杆防腐蚀用安全护套。即,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包括:底板部(10),形成为正弦波形曲面(12),上述曲面(12)具有在其内周面交替反复的向内弯曲部(12a)及向外弯曲部(12b);识别带部(20),在上述底板部(10)的表面,由不同种类的颜色交替反复而成;侧板部(30),形成于上述底板部(10)的两端,形成有钩孔(32);以及紧固条(40),以插入并结合于上述侧板部(30)的钩孔(32)的方式设置有多个钩片(42)。若使用上述电线杆防腐蚀用安全护套,则在安全护套与电线杆之间形成非接触通气流路来防止因湿气造成的电线杆的腐蚀,由于利用有色塑料并通过双重挤出成型来形成识别带部(20),因而具有耐候性优秀且可长期维持识别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线杆防腐蚀用安全护套,更详细地,涉及可通过设置于电线杆来确保驾驶员和行人的安全并可防止电线杆腐蚀的电线杆防腐蚀用安全护套。


技术介绍

1、通常,电线杆为一种为了对用于提供电力或通信服务的配线线路(电线或电话线)进行施工而直立设置于地面的支柱型结构物,大多设置于路边等人流大的地方,不仅如此,形成由混凝土等高强度材质而成的圆筒状的支撑体。

2、除特殊情况之外,为确保配线线路的施工及维护作业的便捷性,这种电线杆设置于路边来直接暴露在人流或周边设备,尤其,道路的弯曲处始终存在车辆碰撞等的危险性,但由于对车辆的碰撞等没有恰当的保护手段,因而存在有危险性的问题。

3、对此,在已公开的韩国公开专利10-2012-0033865号中提出了一种保护电线杆的保护装置,在其技术方面,其结构包括:支撑条,设置有以互相对称的方式包围电线杆并结合的一对条;以及一对护套,由硬质和软质的混合材质形成,在上述支撑条的外侧以互相对称的方式包围上述电线杆并结合。

4、并且,在作为其他现有技术的韩国公开技术20-2009-0007822号中,公开了一种安全护套,其结构包括:缓冲部;罩部,包围上述缓冲部;以及反射部,接合于上述罩部的一面,并且这种安全护套由中间隔着可切割区域并互相连接的多个保护单元制作而成。

5、但是,虽然上述现有技术是通过设置于包括电线杆在内的结构物来抑制碰撞造成的危险,但有以下的诸多问题。

6、第一,由于罩紧贴于电线杆而因水幕现象导致湿气持续残留在内部,因而如图8的(a)部分所示,混凝土电线杆及铁芯被腐蚀,致使电线杆的强度变脆,有可能会因倒塌而造成大事故,在安全方面有很严重的问题。

7、第二,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和努力才能设置用于固定罩的条,尤其,如图8的(b)部分所示,条连接部以结的形态突出并使端部尖锐地向外部露出,因而频繁发生行人受伤的情况。

8、第三,现有的安全护套会用涂料涂装识别带,在此情况下,若长时间暴露在阳光、雨水、温度差等外部自然环境,则如图8的(c)部分所示,将夜光显示部、反射带包括在内的外部容易掉色、腐蚀,维护方面需要花费很多费用,预算不够的地方政府将无法及时进行更换作业,存在不利于周边景观等多种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问题

2、本专利技术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诸多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电线杆防腐蚀用安全护套,即,通过使废塑料的循环利用比重最大化来减少成本及实现环保,可通过在安全护套与电线杆之间形成非接触通气流路来防止因湿气造成的电线杆腐蚀折损事故。

3、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电线杆防腐蚀用安全护套,即,为了防止变色而通过利用有色塑料及双重挤出方式形成具备规定厚度的识别带部,可在将护套设置于电线杆时通过使紧固条借助钩片与钩孔的卡定结合来以没有结的方式进行设置。

4、技术方案

5、作为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具体解决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电线杆防腐蚀用安全护套的特征在于,包括:底板部10,形成为正弦波形曲面12,上述曲面12具有在其内周面交替反复的向内弯曲部12a及向外弯曲部12b;识别带部20,在上述底板部10的外侧表面,由不同种类的颜色交替反复而成;侧板部30,形成于上述底板部10的两端,形成有钩孔32;以及紧固条40,设置有多个钩片42,以插入并结合于上述侧板部30的钩孔32,上述底板部10设置为在向内弯曲部12a局部接地至电线杆外周面的状态下,使得向外弯曲部12b和电线杆1的外周面隔开来形成非接触通气流路12c。

6、在此情况下,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上述识别带部20以与底板部10的表面重叠的方式通过挤出有色塑料来成型,形成上述底板部10的再生塑料和构成识别带部20的有色塑料的熔点不同,在上述底板部10通过主挤出机来以规定的截面形状被挤出的同时,识别带部20通过辅助挤出机来以相对于底板部10薄的厚度被挤出。

7、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底板部10和识别带部20的接合面分布有通过规定温度以上的热量膨胀或爆炸的多个颗粒50,在挤出成型过程中,通过加热上述颗粒50来使其膨胀或爆炸,从而使底板部10和识别带部20的表面物理结合。

8、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底板部10的表面形成内侧凹凸线14,在内侧凹凸线14的表面形成厚度均匀的识别带部20,在上述识别带部20形成图案与内侧凹凸线14相同的外侧凹凸线24。

9、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上述侧板部30在内周面形成凹陷的弧形引导曲面34,上述引导曲面34以向电线杆1侧弯曲并移送通过钩孔32引入的紧固条40的方式进行引导。

10、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上述紧固条40的设置张力通过接合工具46调节,上述接合工具46包括:接合板46a,被紧固条40的外周面支撑;一对叉片46b,一端与接合板46a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紧固条40的内周面,与卡定钩片42卡定结合;以及把手46c,与接合板46a相连接。

11、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上述紧固条40分成两个部分,一端分别插入于侧板30的钩孔32,另一端形成互相重叠的重叠部44并通过夹具45结合,上述重叠部44在互相对应的面形成卡定突起44a,通过阴刻阳刻结构啮合来卡定结合。

12、专利技术的效果

13、根据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可通过使废塑料的循环利用比重最大化来减少成本及实现环保。

14、尤其,可通过在安全护套与电线杆之间形成非接触通气流路来防止因湿气造成的电线杆腐蚀折损事故。

15、并且,由于利用有色塑料及双重挤出成型来形成具备规定厚度的识别带部,因而不会因磨损而产生可视性不良,耐候性非常优秀,从而可长时间维持明显的可视性。

16、尤其,由于紧固条借助钩片和钩孔的卡定结合来以没有结的方式设置,因而除了管理人员之外,很难解除结合,可预防行人在移动过程中因结而受伤等安全事故,可有诸多期待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线杆防腐蚀用安全护套,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杆防腐蚀用安全护套,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线杆防腐蚀用安全护套,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线杆防腐蚀用安全护套,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杆防腐蚀用安全护套,其特征在于,上述侧板部(30)在内周面形成凹陷的弧形引导曲面(34),上述引导曲面(34)以使通过钩孔(32)引入的紧固条(40)的端部向电线杆(1)侧弯曲并插入的方式进行引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杆防腐蚀用安全护套,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杆防腐蚀用安全护套,其特征在于,上述紧固条(40)分成两个部分,一端分别插入于侧板(30)的钩孔(32),另一端形成互相重叠的重叠部(44)并通过夹具(45)结合,上述重叠部(44)在互相对应的面形成卡定突起(44a),通过阴刻阳刻结构啮合来卡定结合。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电线杆防腐蚀用安全护套,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杆防腐蚀用安全护套,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线杆防腐蚀用安全护套,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线杆防腐蚀用安全护套,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杆防腐蚀用安全护套,其特征在于,上述侧板部(30)在内周面形成凹陷的弧形引导曲面(34),上述引导曲面(34)以使通过钩孔(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圣满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SVEE韩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