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蒸发器的回油结构和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06989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7 00:00
本公开油气回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蒸发器的回油结构和制冷系统,其中,该回油结构包括:连接于蒸发器制冷剂出口和气液分离器的之间的第一流通管路;连接于蒸发器回油口与气液分离器的入口之间的第二流通管路,该第二流通管路用于实现蒸发器在工作状态下配合第一流通管路共同对制冷介质进行回收。由此使系统运行中随制冷剂进入蒸发器中的冷冻油可通过第二流通管路直接进入气液分离器而不必从高侧制冷剂出口出来,可以免除蒸发器内部的流程阻力和高度差重力影响,不仅采用低成本提高了回油效果,同时有效改善冷冻油滞留累积造成蒸发器内表面的油膜增厚造成的热阻问题,提高蒸发器换热效率,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制冷系统的整体制冷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油气回收,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蒸发器的回油结构和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1、一般而言,制冷系统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四大部件组成,冷凝法油气回收中使用的冷箱作为冷凝装置内部制冷系统的蒸发器是制冷系统对外进行热交换的重要部件。

2、在低温制冷系统中,即使采用高效油分离器,也总有少量冷冻油进入蒸发器。由于低温制冷系统吸气压力很低,冷冻油进入蒸发器后,不会在蒸发器内部发生蒸发汽化,这样就会在蒸发器的表面形成油膜,而蒸发器内部的冷冻油在低吸气压力下很难被压回到压缩机,故积存在蒸发器内部,致使蒸发器中油膜不断增厚,严重影响制冷效果。油膜的增厚,不仅严重限制蒸发器的换热性能,积存在换热器内部的冷冻油还会导致在制冷系统内循环的冷冻油不足,严重情况下造成压缩机得不到充分润滑而损坏。

3、已有的一种解决方法是减小冷箱内制冷剂侧间隙来增大制冷剂通过冷箱时的流速,流速高带动冷冻油回到压缩机,但这种方法也存在缺陷:会增大蒸发器压降,换热效率降低,蒸发不完全,压缩机有液击风险。另一种解决方法是提高蒸发压力回油,但这会导致制冷效果差,很难达到要求的低温,或者制冷温度上漂严重。

4、现有的解决方法仍会存在回油效果不良,蒸发压力波动导致制冷温度不稳定,影响制冷效果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蒸发器的回油结构和制冷系统,可以提高回油效果,同时有效改善冷冻油滞留累积造成蒸发器内表面的油膜增厚造成的热阻问题,提高了蒸发器的换热效率,也提高了制冷系统的整体制冷效果。

2、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蒸发器的回油结构,包括:

3、第一流通管路,该第一流通管路连接于蒸发器高侧的制冷剂出口和气液分离器的入口之间;

4、第二流通管路,该第二流通管路连接于蒸发器低侧的回油口与气液分离器的入口之间,

5、所述第二流通管路用于实现所述蒸发器在工作状态下配合所述第一流通管路共同对制冷介质进行回收。

6、可选地,上述的回油结构还包括:

7、控制阀,设置在上述回油口与气液分离器的入口之间,用于控制第二流通管路的通断和/或开度。

8、可选地,上述的控制阀为选自电磁阀、截止阀、毛细管等控制流量的阀件中的任意一种。

9、可选地,上述的控制阀的开启频率可调节。

10、可选地,上述的控制阀的开度大小可调节。

11、可选地,上述的第二流通管路在控制阀远离回油口的一侧部分与第一流通管路靠近气液分离器入口的一侧部分连通共用。

12、可选地,上述的回油口位于蒸发器的底部。

13、可选地,上述的制冷介质包括制冷剂和冷冻油,并且该制冷剂与少量冷冻油通过上述第一流通管路回收到气液分离器中,该冷冻油的其余部分通过上述第二流通管路回收到气液分离器中,二者通过气液分离器进行分离。

14、另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该制冷系统以压缩机为动力源推动制冷剂做制冷循环,其中,包括:

15、冷凝器,该冷凝器连接在油分离器的出口与储液器的入口之间,用于实现制冷系统与外界环境的热交换,并将把制冷介质气体转变成液体;

16、如上所述的蒸发器,该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与上述储液器的出口连接,并通过第一流通管路将位于蒸发器中的制冷剂进行收集;

17、气液分离器,该气液分离器的入口分别通过第一流通管路和第二流通管路与上述的蒸发器连接;

18、压缩机,该压缩机的入口与上述气液分离器的出口连接,该压缩机的出口与上述油分离器的入口连接。

19、可选地,上述的制冷系统还包括:

20、干燥过滤器,该干燥过滤器进口与上述储液器的出口连接,该干燥过滤器出口依次通过电磁阀与膨胀阀和上述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连接。

21、可选地,上述的蒸发器还包括:

22、油气进口,位于该蒸发器的高侧;

23、油气出口,位于该蒸发器的低侧,

24、该蒸发器通过上述回油口排出冷冻油。

2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公开提供的一种用于蒸发器的回油结构和制冷系统,其中,该回油结构包括:第一流通管路,该第一流通管路连接于蒸发器高侧的制冷剂出口和气液分离器的入口之间;第二流通管路,该第二流通管路连接于蒸发器低侧的回油口与气液分离器的入口之间,所述第二流通管路用于实现所述蒸发器在工作状态下配合所述第一流通管路共同对制冷介质进行回收。由此使制冷系统运行中随制冷剂进入蒸发器中的冷冻油可以通过新增的第二流通管路直接进入气液分离器而不必从高侧制冷剂出口出来,可以免除蒸发器内部的流程阻力和高度差重力影响,不仅采用低成本改善蒸发器中冷冻油在内壁的积厚,而且还提高了回油效果。

26、同时利用底部回油口通过过渡的气液分离器连接的压缩机工作时产生的低压差,进一步抽离位于蒸发器中的冷冻油液,有效改善冷冻油滞留累积造成蒸发器内表面的油膜增厚造成的热阻问题,提高了蒸发器换热效率,还可以通过气液分离器的缓冲避免直接回收制冷介质造成对压缩机的液击,以及避免了蒸发器工作时内部的制冷温度不稳定的缺陷,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制冷系统的整体制冷效果。

27、此外,现有技术存在的油膜增厚问题,不仅严重限制蒸发器的换热性能,积存在换热器内部的冷冻油还会导致在制冷系统内循环的冷冻油不足,严重情况下造成压缩机得不到充分润滑而损坏,本公开提供的回油结构极大地改善了这种问题,也进一步提高了制冷系统的使用寿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蒸发器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为选自电磁阀、截止阀和毛细管控制流量的阀件中的任意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的开启频率可调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的开度大小可调节。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通管路在所述控制阀远离所述回油口的一侧部分与所述第一流通管路靠近所述气液分离器入口的一侧部分连通共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口位于所述蒸发器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介质包括制冷剂和冷冻油,并且所述制冷剂与少量冷冻油通过所述第一流通管路回收到所述气液分离器中,其余的所述冷冻油通过所述第二流通管路回收到所述气液分离器中,二者通过所述气液分离器进行分离。

9.一种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以压缩机为动力源推动制冷剂做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还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蒸发器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为选自电磁阀、截止阀和毛细管控制流量的阀件中的任意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的开启频率可调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的开度大小可调节。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通管路在所述控制阀远离所述回油口的一侧部分与所述第一流通管路靠近所述气液分离器入口的一侧部分连通共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文全杨晓林聂云龙魏巍
申请(专利权)人:海湾环境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