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部自清洁的预制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6443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23:12
本技术涉及一种底部自清洁的预制泵站,包括筒体系统、进水导流系统和底部自清洁系统;筒体系统包括筒体,筒体内中部设置有检修平台,筒体内后部装设有爬梯,筒体顶部安装有通风管;进水导流系统包括进水管、提篮格栅和导流板,进水管穿装于筒体侧壁上,进水管的出水端设置有提篮格栅,提篮格栅置于格栅支架上,格栅支架的后端为凸起式结构,格栅支架前端固定连接在筒体内壁,提篮格栅的出水侧设置有导流板,导流板为竖直布置的板状,导流板底部向进水侧倾斜设置;底部自清洁系统包括潜水搅拌机和筒底,筒底采用坡度结构,潜水搅拌机通过支架固定在筒底;本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传统泵站内部空间利用率不足和底部的淤泥杂质难以处理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泵站,具体地说是一种底部自清洁的预制泵站


技术介绍

0、[
技术介绍
]

1、目前,市场上玻璃钢预制泵站的筒底防沉积方法不同厂家会给出很多不同的解决方案,主要是清除局部的淤泥蓄积,减少人员下去手动清淤的次数。常用的主要为以下两种方案:

2、方案一是用一块平板将圆柱形封起来,水泵的耦合底座通过螺栓固定在平板上,平板的底部加槽钢支架用来承重,该方案目前是一体化泵站最原始的方案,无技术难度,且可以充分利用筒内的空间。其缺点主要体现在:(1)该方案目前虽然结构简单,但是底部预留太多死角,污水泵站内部的污水杂质太多,很容易在泵站的周围淤积下来,长期使用会导致内部蓄积的淤泥太多,从而产生硫化氢气体,腐蚀内部管路,同时也会让水泵很容易被堵,人工下去清淤会造成人员安全的风险;(2)同时由于底部的直角设计水泵的吸水流态也很差,水泵长期使用过程中会产生震动和汽蚀,需要频繁的维修水泵。

3、方案二是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一种筒底,碗装筒底。通过底部向内收缩的设计让进水口进水时,污泥和杂质可以顺着筒壁的侧板滑动到水泵的下方,然后通过水泵的启动把这些杂质带走,减少污泥和杂质在底角蓄积造成的水泵堵塞和硫化氢气体生成。其缺点主要体现在:(1)该方案是目前的主流方案,但是由于底部是向内收缩设计,导致筒体的实际使用率很低,导致现如今的泵站生产成本会更高,原材料也会更加浪费;(2)该方案采用的碗状结构实际使用起来会导致周边的碗口处接缝地方的淤积增加,实际清理能力并没有设计中的理想,同时伴随着难以清理等情况,该方案就很难实现清淤。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思路
]

1、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底部自清洁的预制泵站,可以有效的解决目前一体化预制泵站内部空间利用率不足和底部的淤泥杂质难以处理的问题,以及可以最大化的利用筒内的空间,节约制作成本。

2、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底部自清洁的预制泵站,包括筒体系统、进水导流系统和底部自清洁系统;所述筒体系统包括筒体1,所述筒体1内中部设置有检修平台9,所述筒体1内后部装设有爬梯13,所述爬梯13设于检修平台9后侧,且自筒体1内顶部延伸至底部,所述筒体1顶部开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处安装有通风管12;所述进水导流系统包括进水管2、提篮格栅3和导流板5,所述进水管2穿装于筒体1侧壁上,所述进水管2的出水端设置有提篮格栅3,所述提篮格栅3置于格栅支架14上,所述格栅支架14的后端为凸起式结构,以避免提篮格栅3移位,所述格栅支架14前端固定连接在筒体1内壁,所述提篮格栅3的出水侧设置有导流板5,所述导流板5为竖直布置的板状,所述导流板5底部向进水侧倾斜设置;所述底部自清洁系统包括潜水搅拌机6和筒底7,所述筒底7采用坡度结构,所述潜水搅拌机6通过支架固定在筒底7。

3、进一步地,所述筒体1内部布置有液位计,所述液位计设于液位计保护管8内,所述液位计保护管8安装在爬梯13侧面,且沿竖直方向布置。

4、进一步地,所述提篮格栅3为前端敞口的盒状结构,所述提篮格栅3的左侧板、右侧板、后侧板以及底面板上均分布有若干通孔,所述提篮格栅3可滑动式连接在格栅导轨4上,并沿格栅导轨4由上至下滑落至格栅支架上,设计为格栅导轨4的方式,将提篮格栅3直接滑落到格栅支架的位置,从而可避免人员下井进行调节。

5、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5顶部焊接固定于检修平台9上,所述导流板5前后两端与筒体1的筒壁进行固定,从而将导流板5更为牢固地焊接固定,避免水流冲击变形断裂。

6、进一步地,所述筒底7的出水侧采用“z”字型坡度,所述筒底7的进水侧采用斜板15,所述“z”字型坡度与斜板15连接为一体,所述“z”字型坡度的出水侧的高度高于其进水侧的高度,所述潜水搅拌机6固定在“z”字型坡度的进水侧底面上,可以保证每台水泵工作时处于相互之间不会产生干扰的状态,同时可以最大化的利用筒内的空间,以及可对准最角落的淤积进行冲击。

7、进一步地,所述筒体1另一侧的侧壁上穿装有出水管10,所述出水管10的安装高度高于进水管2的安装高度,所述出水管10处装设有吊耳11。

8、进一步地,所述筒体1、进水管2、检修平台9均采用hmpp高模量聚丙烯或者grp玻璃钢材质制成。

9、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0、(1)本技术底部采用的特殊设计的底板可以保证每台水泵工作时处于相互之间不会产生干扰的状态,最大程度的避免水泵因为抢水产生的震动和汽蚀;

11、(2)本技术由于底部单边侧板的形式,避免压力管道这些不需要侧板的地方做成直板,可以最大化的利用筒内的空间,节约制作成本;

12、(3)本技术底部采用了潜水搅拌机的方式对顽固的淤泥进行定期清理,可以达到真正的自清洁效果;

13、(4)本技术用于污水一体化泵站解决空间利用率小,水泵震动汽蚀,底部容易蓄积等问题,以及可以有效的解决目前一体化预制泵站内部空间利用率不足和底部的淤泥杂质难以处理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底部自清洁的预制泵站,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自清洁的预制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内部布置有液位计,所述液位计设于液位计保护管(8)内,所述液位计保护管(8)安装在爬梯(13)侧面,且沿竖直方向布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自清洁的预制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篮格栅(3)为前端敞口的盒状结构,所述提篮格栅(3)的左侧板、右侧板、后侧板以及底面板上均分布有若干通孔,所述提篮格栅(3)可滑动式连接在格栅导轨(4)上,并沿格栅导轨(4)由上至下滑落至格栅支架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自清洁的预制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5)顶部焊接固定于检修平台(9)上,所述导流板(5)前后两端与筒体(1)的筒壁进行固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自清洁的预制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底(7)的出水侧采用“Z”字型坡度,所述筒底(7)的进水侧采用斜板(15),所述“Z”字型坡度与斜板(15)连接为一体,所述“Z”字型坡度的出水侧的高度高于其进水侧的高度,所述潜水搅拌机(6)固定在“Z”字型坡度的进水侧底面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自清洁的预制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另一侧的侧壁上穿装有出水管(10),所述出水管(10)的安装高度高于进水管(2)的安装高度,所述出水管(10)处装设有吊耳(11)。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底部自清洁的预制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进水管(2)、检修平台(9)均采用HMPP高模量聚丙烯或者GRP玻璃钢材质制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部自清洁的预制泵站,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自清洁的预制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内部布置有液位计,所述液位计设于液位计保护管(8)内,所述液位计保护管(8)安装在爬梯(13)侧面,且沿竖直方向布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自清洁的预制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篮格栅(3)为前端敞口的盒状结构,所述提篮格栅(3)的左侧板、右侧板、后侧板以及底面板上均分布有若干通孔,所述提篮格栅(3)可滑动式连接在格栅导轨(4)上,并沿格栅导轨(4)由上至下滑落至格栅支架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自清洁的预制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5)顶部焊接固定于检修平台(9)上,所述导流板(5)前后两端与筒体(1)的筒壁进行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典飞赵先才张鹏成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韩杜科泵业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