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水结构,具体涉及一种与盾构隧道上下叠合的地下管廊变形缝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1、综合管廊项目作为现代社会城市地下空间的主要结构,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最为主要的问题就是渗漏问题,尤其是对于地下水渗漏的预防更是管廊项目变形缝防水施工中的重点。对此就需要采用较为有效的变形缝防水施工以便能够解决管廊项目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城市给水渗漏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与盾构隧道上下叠合的地下管廊变形缝防水结构,该防水结构设计简单合理,防水性能好,耐用性高,使用寿命长。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与盾构隧道上下叠合的地下管廊变形缝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两侧的所述顶板之间形成变形缝,所述变形缝的中间位置水平浇筑有紫铜止水带,所述变形缝内位于紫铜止水带的上下两侧设置单组份持粘材料填充层,所述变形缝的上下端口均设置有密封层,上端的密封层上依次设置水性持粘高分子防水涂料层、防水加强层、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聚氯乙烯防水卷材、无纺布隔离层和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3、优选地,位于上端的密封层上涂覆持粘高分子防水涂料层,持粘高分子防水涂料层上依次设置防水加强层和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所述防水加强层内设置有下凹部,所述下凹部上方填充有泡沫塑料棒。
4、优选地,所述无纺布隔离层呈中间高两侧低的坡状结构。
5、优选地,所述紫铜止水带的埋入深度为200~300
6、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7、本技术使用单组份持粘防水材料具有较好的自愈性和抗水性,延伸性非常好,粘结性能好,能够实现变形缝与顶板的牢固连接,通过多层防水卷材与单组份持粘材料形成的复合式防水结构,可起到多层防水作用;此外紫铜止水带具有更好的抗拉性能,更加有效的抵抗变形缝附近结构沉降,防止渗漏水通道的形成,增加变形缝结构的使用寿命。
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与盾构隧道上下叠合的地下管廊变形缝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1),两侧的所述顶板(1)之间形成变形缝,所述变形缝的中间位置水平浇筑有紫铜止水带(2),所述变形缝内位于紫铜止水带(2)的上下两侧设置单组份持粘材料填充层(3),所述变形缝的上下端口均设置有密封层(11),上端的密封层(11)上依次设置水性持粘高分子防水涂料层(4)、防水加强层(5)、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6)、聚氯乙烯防水卷材(7)、无纺布隔离层(8)和细石混凝土保护层(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盾构隧道上下叠合的地下管廊变形缝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上端的密封层(11)上涂覆持粘高分子防水涂料层(4),持粘高分子防水涂料层(4)上依次设置防水加强层(5)和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6),所述防水加强层(5)内设置有下凹部,所述下凹部上方填充有泡沫塑料棒(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盾构隧道上下叠合的地下管廊变形缝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隔离层(8)呈中间高两侧低的坡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盾构隧道上下叠合的地下管廊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与盾构隧道上下叠合的地下管廊变形缝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1),两侧的所述顶板(1)之间形成变形缝,所述变形缝的中间位置水平浇筑有紫铜止水带(2),所述变形缝内位于紫铜止水带(2)的上下两侧设置单组份持粘材料填充层(3),所述变形缝的上下端口均设置有密封层(11),上端的密封层(11)上依次设置水性持粘高分子防水涂料层(4)、防水加强层(5)、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6)、聚氯乙烯防水卷材(7)、无纺布隔离层(8)和细石混凝土保护层(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盾构隧道上下叠合的地下管廊变形缝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上端的密封层(11)上涂覆持粘高分子防水涂料层(4),持粘高分子防水涂料层(4)上依次设置防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凯,朱旭红,柯昌喜,姜伟,雷登宪,王凯,董威,骆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