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材料旋转及弯曲疲劳测试样件及疲劳测试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05482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21:4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属材料旋转及弯曲疲劳测试样件及疲劳测试系统,包括一根截面为圆形的金属棒,金属棒包括由后往前分布的夹持端、主体段和加载端;主体段的中间形成有环形凹陷以形成截面尺寸小于主体段的试验段;夹持端向主体段的延伸方向上设有外径逐渐变大的定位锥面,定位锥面与主体段之间设有弧形过渡面;定位锥面用于套接扭力机构的夹持套,以限制金属棒的前后窜动;加载端的外径小于主体段的外径,并且形成一个限制台阶;限制台阶以限制加载机构的连接套相对于金属棒前后窜动;从而共同保证了力臂的唯一性,提高试验效率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出错的概率,增加了试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金属材料疲劳测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属材料旋转及弯曲疲劳测试样件,对该金属材料的测试样件进行改造,保证了每次装夹样件时力臂的唯一性,提高试验效率,降低了出错的概率,增加了试验可靠性。


技术介绍

1、国家标准gb/t4337规定了金属材料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方法,适用于金属材料在室温和高温空气中试样旋转弯曲的条件下进行的疲劳试验。

2、疲劳试验原理:对试样件旋转并承受一弯矩,产生弯矩的力恒定不变且不转动。试样可装成悬臂,在一点或两点加力;试验一直进行到试样失效或超过预定应力循环次数。

3、如图1所示,标准中介绍的悬臂试样,夹持端、加载端均为光滑圆柱形。

4、如图2所示,试样的一端为夹持端,通过夹持机构夹紧固定,并给试样提供旋转的动力;另一端为加载端,通过加载机构悬挂配重块,提供恒定不变且不转动的力,以产生弯矩。

5、现有悬臂试样,夹持端、加载端均为光滑圆柱形,易于加工、装夹,是成熟的试样形式。但由于试样夹持端、加载端都没有定位结构,装夹时试样可沿轴向窜动,加载机构也可沿试样轴向窜动,无法保证力臂的唯一性。每一次试样装夹后力臂都会有差异,需要根据给定的应力与变化的力臂重新计算加载力,增加了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现有金属试样件无定位结构导致的轴向窜动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定位结构可防止窜动的一种金属材料旋转及弯曲疲劳测试样件。

2、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金属材料旋转及弯曲疲劳测试样件,

3、包括一根金属棒,所述金属棒包括由后往前分布的夹持端、主体段和加载端;

4、所述夹持端包括横向延伸的直夹段和沿直夹段向后延伸且外径逐渐变大的定位面;

5、所述主体段包括第一、第二横向段和位于第一、第二横向段之间的试验段;且所述第一、第二横向段的截面尺寸相当,所述试验段的截面尺寸小于第一、第二横向段的截面尺寸;所述定位面用于套接扭力机构的夹持套,以限制所述金属棒的前后窜动;

6、所述加载端横向延伸用于连接加载机构的连接套,且所述加载端的外径小于第二横向段的外径,并且形成一个限制台阶;

7、所述限制台阶以限制加载机构的连接套相对于金属棒前后窜动。

8、本技术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定位面为定位锥面,所述定位锥面与第一横向段之间设有弧形过渡面;

9、所述试验段的截面尺寸从两端往中间逐渐缩小,以使其呈两端较粗、中间较细窄的形态。另一主题:一种金属材料旋转及弯曲疲劳测试样件,

10、包括一根截面为圆形的金属棒,所述金属棒包括由后往前分布的夹持端、主体段和加载端;所述主体段的中间形成有环形凹陷以形成截面尺寸小于主体段的试验段;

11、所述夹持端向主体段的延伸方向上设有外径逐渐变大的定位锥面,所述定位锥面与主体段之间设有弧形过渡面;

12、所述定位锥面用于套接扭力机构的夹持套,以限制所述金属棒的前后窜动;

13、所述加载端的外径小于主体段的外径,并且形成一个限制台阶;

14、所述限制台阶以限制加载机构的连接套相对于金属棒前后窜动。

15、另一种主题:金属棒疲劳测试系统,包括金属棒、测试设备;

16、所述测试设备包括加载机构和扭力机构,所述金属棒包括由后往前分布的夹持端、主体段和加载端;

17、所述夹持端包括横向延伸的直夹段和沿直夹段向后延伸且外径逐渐变大的定位面;

18、所述主体段包括第一、第二横向段和位于第一、第二横向段之间的试验段;且所述第一、第二横向段的截面尺寸相当,所述试验段的截面尺寸小于第一、第二横向段的截面尺寸;所述定位面用于套接扭力机构的夹持套,以限制所述金属棒的前后窜动;

19、所述加载端横向延伸用于连接加载机构的连接套,且所述加载端的外径小于第二横向段的外径,并且形成一个限制台阶;

20、所述限制台阶以限制加载机构的连接套相对于金属棒前后窜动;

21、所述扭力机构包括扭力主体和夹持套,所述夹持套与所述定位面形成夹持关系,以限制所述金属棒前后窜动;

22、所述加载机构包括配重和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套设在所述限制台阶上以限制所述连接套相对于金属棒前后窜动。

23、本技术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定位面为定位锥面,所述定位锥面与第一横向段之间设有弧形过渡面;

24、所述试验段的截面尺寸从两端往中间逐渐缩小,以使其呈两端较粗、中间较细窄的形态。

25、本技术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定位面前部与所述夹持套配合,所述定位面的后部设有限位环。

26、另一主题:金属棒疲劳测试系统,包括金属棒、测试设备;

27、所述测试设备包括加载机构和扭力机构,所述金属棒包括由后往前分布的夹持端、主体段和加载端;所述金属棒的截面为圆形;所述主体段的中间形成有环形凹陷以形成截面尺寸小于主体段的试验段;

28、所述夹持端向主体段的延伸方向上设有外径逐渐变大的定位锥面,所述定位锥面与主体段之间设有弧形过渡面;

29、所述加载端的外径小于主体段的外径,并且形成一个限制台阶;

30、所述扭力机构包括扭力主体和夹持套,所述夹持套与所述定位锥面形成夹持关系,以限制所述金属棒前后窜动;

31、所述加载机构包括配重和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套设在所述限制台阶上以限制所述连接套相对于金属棒前后窜动。

32、本技术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定位锥面前部与所述夹持套配合,所述定位锥面的后部设有限位环;

33、所述试验段的两端与主体段之间弧形过渡。

34、另一主题:一种金属材料旋转及弯曲疲劳测试样件,包括一根截面为圆形的金属棒,所述金属棒包括主体段和位于主体段两端的第一、第二夹持端;

35、所述主体段包括第一、第二横向段和位于第一、第二横向段之间的试验段;所述试验段的截面尺寸从两端往中间逐渐缩小,以使其呈两端较粗、中间较细窄的形态;

36、第一、第二夹持端在主体段的延伸方向上设有外径由外到内逐渐变大的定位锥面,所述定位锥面与主体段之间设有弧形过渡面;所述定位锥面用于套接扭力机构的夹持套,以限制所述金属棒的前后窜动;

37、第一、第二横向段上分别设有第一、第二加载端;

38、加载端的外径小于横向段的外径,并且形成一个限制台阶;加载端用于连接加载机构的连接套;所述限制台阶以限制加载机构的连接套相对于金属棒前后窜动。

39、本技术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夹持端包括横向延伸的直夹段和沿直夹段向后延伸的所述定位锥面。

40、又一主题:金属棒疲劳测试系统,包括金属棒、测试设备;

41、所述测试设备包括加载机构和扭力机构,

42、所述金属棒包括主体段和位于主体段两端的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材料旋转及弯曲疲劳测试样件,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金属材料旋转及弯曲疲劳测试样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面为定位锥面,所述定位锥面与第一横向段之间设有弧形过渡面;

3.一种金属材料旋转及弯曲疲劳测试样件,其特征在于:

4.金属棒疲劳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棒、测试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金属棒疲劳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面为定位锥面,所述定位锥面与第一横向段之间设有弧形过渡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金属棒疲劳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面前部与所述夹持套配合,所述定位面的后部设有限位环。

7.金属棒疲劳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棒、测试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金属棒疲劳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锥面前部与所述夹持套配合,所述定位锥面的后部设有限位环;

9.一种金属材料旋转及弯曲疲劳测试样件,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金属材料旋转及弯曲疲劳测试样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端包括横向延伸的直夹段和沿直夹段向后延伸的所述定位锥面。

11.金属棒疲劳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棒、测试设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金属棒疲劳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锥面前部与所述夹持套配合,所述定位锥面的后部设有限位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材料旋转及弯曲疲劳测试样件,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金属材料旋转及弯曲疲劳测试样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面为定位锥面,所述定位锥面与第一横向段之间设有弧形过渡面;

3.一种金属材料旋转及弯曲疲劳测试样件,其特征在于:

4.金属棒疲劳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棒、测试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金属棒疲劳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面为定位锥面,所述定位锥面与第一横向段之间设有弧形过渡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金属棒疲劳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面前部与所述夹持套配合,所述定位面的后部设有限位环。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鹏梁小康姚晖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爱柯迪半固态成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