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限位减振装置、风机组件及空调器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限位减振装置、风机组件及空调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05476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2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限位减振装置、风机组件及空调器。限位减振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安装结构;内减振结构;环形减振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限位减振装置、风机组件及空调器,利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以及安装结构的配合实现对风机及预设结构之间的相对限位,保证风机与预设结构之间的连接可靠,同时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设置内减振结构和环形减振结构,能够大幅度削弱风机垂向的振动位移,降低风机产生的振动,同时有效缓解了现有技术中风机与预设结构(安装支架)之间通过刚性连接而产生的振动噪声,还能够吸收横向和纵向的振动能量,减轻风机在横向和纵向的振动,提高风机的抵抗环境振动的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减振结构,特别是一种限位减振装置、风机组件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1、风机作为空调器中重要的能动部件,保证空调器的正常运行,同时也是空调器的主要振源之一;风机的振动会引起空调器的共振,并伴随着产生噪声问题,影响空调器的正常使用效果。保证风机正常运行的同时解决其带来的振动与噪声问题,是一项长久以来需要不断解决的难题。

2、轴流风机的振动噪声问题是较为突出的,主要受限于它的作业环境与空调器的安装条件。轴流风机多用于中央空调,中央空调的作业环境及作业工况复杂、安装条件恶劣,因此在安装风机时,风机与安装支架之间需要安装减振装置,以降低其振动带来的影响。

3、为了实现风机和安装支架的减振效果,现有技术的减振结构一般采用在风机和安装支架之间设置弹簧或橡胶块来直接对风机产生的振动进行吸收来进行减振,并利用贯穿弹簧或橡胶块的螺栓进行连接锁紧,此时风机与安装支架之间仍然为刚性连接,仍然存在多个频率点的共振和噪声,造成减振结构的减振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减振结构的效果差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风机与安装支架形成柔性连接以提高减振效果的限位减振装置、风机组件及空调器。

2、一种限位减振装置,包括:

3、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端具有开口;

4、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且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容纳腔;

5、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设置于所述开口处,且所述第二壳体的端部抵接配合于所述安装结构上;

6、内减振结构,所述内减振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且所述内减振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面抵接配合、另一端与所述安装结构抵接配合;

7、环形减振结构,所述环形减振结构设置于所述环形容纳腔内,且所述环形减振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面抵接配合、另一端与所述安装结构抵接配合。

8、所述限位减振装置还包括上缓冲结构,所述上缓冲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环形减振结构连接于所述上缓冲结构上,且所述第二壳体的端部和所述内减振结构均与所述缓冲结构抵接配合。

9、所述上缓冲结构包括堆叠设置的第一缓冲块、凸台和第二缓冲块,所述第一缓冲块的直径大于所述凸台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缓冲块的直径,且所述环形减振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缓冲块上,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端抵接配合于所述凸台上,所述内减振结构抵接配合于所述第二缓冲块上。

10、所述限位减振装置还包括下缓冲结构,所述下缓冲结构设置于所述安装结构上,且所述环形减振结构连接于所述下缓冲结构上,所述内减振结构与所述下缓冲结构抵接配合。

11、所述环形减振结构包括环形阻尼件和两个环形减振器,两个所述环形减振器分别设置于所述环形阻尼件的两侧,且一个所述环形减振器连接于所述上缓冲结构上,另一所述环形减振器连接于所述下缓冲结构上。

12、所述环形减振器包括两个减振环以及吸振箱和连接杆,两个所述减振环并列设置,且两个所述减振环之间具有第一间距,所述连接杆依次穿过两个所述减振环,且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环形阻尼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上缓冲结构或所述下缓冲结构连接,所述吸振箱位于所述第一间距内,且所述吸振箱的一端与一个所述减振环抵接配合,另一端与另一所述减振环抵接配合。

13、所述减振环包括内环体、外环体和板簧,所述内环体设置于所述外环体内,所述板簧设置于所述内环体和所述外环体之间,且所述板簧能够在所述外环体和所述内环体的作用下产生形变。

14、所述板簧的形状为连续的s形,且在同一个s形中,s形的最高点与所述外环体连接,s形的最低点与所述内环体连接。

15、所述板簧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相邻两个所述板簧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连接杆。

16、所述吸振箱包括箱体、吸振填充件和多个吸振球,所述箱体与两个所述减振环抵接配合,所述吸振填充件设置于所述箱体内,且所述吸振填充件上形成有多个滚动通道,所述吸振球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滚动通道内,且所述吸振球与所述滚动通道一一对应。

17、位于所述第一间距内的所述连接杆上套设有弹性结构,所述弹性结构的一端与一个所述减振环抵接配合,另一端与另一所述减振环抵接配合。

18、位于所述减振环与所述环形阻尼件之间的所述连接杆上套设有弹性结构,所述弹性结构的一端与所述减振环抵接配合,另一端与所述环形阻尼件抵接配合。

19、位于所述减振环与所述上缓冲结构或所述下缓冲结构之间的所述连接杆上套设有弹性结构,所述弹性结构的一端与所述上缓冲结构或所述下缓冲结构抵接配合,另一端与所述环形阻尼件抵接配合。

20、所述内减振结构包括限位件和两个垂向限位减振结构,所述限位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上,两个所述垂向限位减振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限位件的两侧,且一个所述垂向限位减振结构与所述上缓冲结构抵接配合,另一个所述垂向限位减振结构与所述下缓冲结构抵接配合。

21、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柱和定位杆,所述限位柱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定位杆穿设于所述限位柱上,所述定位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上缓冲结构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下缓冲结构上,所述垂向限位减振结构套设于所述定位杆上。

22、所述限位柱与所述垂向限位减振结构之间设置有吸音结构。

23、所述垂向限位减振结构包括减振盘结构和减振板,所述减振板设置于所述减振盘结构和所述限位件之间,且所述减振板与所述限位件之间具有第二间距,所述减振盘结构能够带动所述减振板向所述第二间距内进行形变。

24、所述减振板包括限位环和减振块,所述限位环的外壁面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面抵接配合,所述减振块设置于所述限位环内,且所述减振块与所述减振盘结构抵接配合。

25、所述减振盘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减振盘,所有所述减振盘沿所述限位减振装置的中心轴线方向并列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减振盘之间具有第三间距,所述第三间距内设置有柱状减振结构。

26、所述柱状减振结构包括中心柱结构和边沿柱结构,所述中心柱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三间距内,且所述中心柱结构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减振盘的中心轴线共线,所述边沿柱结构设置于所述减振盘的边沿处,且所述边沿柱结构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减振盘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

27、所述限位件包括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上缓冲结构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下缓冲结构上,所述中心柱结构套设于所述定位杆上。

28、所述柱状减振结构包括阻尼柱结构和弹性柱结构,所述减振盘的数量为至少三个,且至少一个所述第三间距内设置有所述阻尼柱结构,至少一个所述第三间距内设置有弹性柱结构。

29、所述柱状减振结构还包括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穿设于所有所述减振盘上,所述阻尼柱结构套设于所述固定柱上,且所述阻尼柱结构的两端与对应的两个所述减振盘抵接配合,所述弹性柱结构套设于所述固定柱上,且所述弹性柱结构的两端与对应的两个所述减振盘抵接配合。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限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减振装置还包括上缓冲结构(21),所述上缓冲结构(21)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内,所述环形减振结构(2)连接于所述上缓冲结构(21)上,且所述第二壳体(4)的端部和所述内减振结构(3)均与所述缓冲结构抵接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限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缓冲结构(21)包括堆叠设置的第一缓冲块(213)、凸台(212)和第二缓冲块(211),所述第一缓冲块(213)的直径大于所述凸台(212)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缓冲块(211)的直径,且所述环形减振结构(2)连接于所述第一缓冲块(213)上,所述第二壳体(4)的第二端抵接配合于所述凸台(212)上,所述内减振结构(3)抵接配合于所述第二缓冲块(211)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限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减振装置还包括下缓冲结构,所述下缓冲结构设置于所述安装结构(44)上,且所述环形减振结构(2)连接于所述下缓冲结构上,所述内减振结构(3)与所述下缓冲结构抵接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限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减振结构(2)包括环形阻尼件(23)和两个环形减振器(22),两个所述环形减振器(22)分别设置于所述环形阻尼件(23)的两侧,且一个所述环形减振器(22)连接于所述上缓冲结构(21)上,另一所述环形减振器(22)连接于所述下缓冲结构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限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减振器(22)包括两个减振环(224)以及吸振箱(222)和连接杆(221),两个所述减振环(224)并列设置,且两个所述减振环(224)之间具有第一间距,所述连接杆(221)依次穿过两个所述减振环(224),且所述连接杆(221)的一端与所述环形阻尼件(2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上缓冲结构(21)或所述下缓冲结构连接,所述吸振箱(222)位于所述第一间距内,且所述吸振箱(222)的一端与一个所述减振环(224)抵接配合,另一端与另一所述减振环(224)抵接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限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环(224)包括内环体(2242)、外环体(2243)和板簧(2241),所述内环体(2242)设置于所述外环体(2243)内,所述板簧(2241)设置于所述内环体(2242)和所述外环体(2243)之间,且所述板簧(2241)能够在所述外环体(2243)和所述内环体(2242)的作用下产生形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限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簧(2241)的形状为连续的S形,且在同一个S形中,S形的最高点与所述外环体(2243)连接,S形的最低点与所述内环体(2242)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限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簧(224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相邻两个所述板簧(2241)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连接杆(221)。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限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振箱(222)包括箱体(2224)、吸振填充件(2222)和多个吸振球(2223),所述箱体(2224)与两个所述减振环(224)抵接配合,所述吸振填充件(2222)设置于所述箱体(2224)内,且所述吸振填充件(2222)上形成有多个滚动通道,所述吸振球(2223)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滚动通道内,且所述吸振球(2223)与所述滚动通道一一对应。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限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间距内的所述连接杆(221)上套设有弹性结构(223),所述弹性结构(223)的一端与一个所述减振环(224)抵接配合,另一端与另一所述减振环(224)抵接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限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减振环(224)与所述环形阻尼件(23)之间的所述连接杆(221)上套设有弹性结构(223),所述弹性结构(223)的一端与所述减振环(224)抵接配合,另一端与所述环形阻尼件(23)抵接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限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减振环(224)与所述上缓冲结构(21)或所述下缓冲结构之间的所述连接杆(221)上套设有弹性结构(223),所述弹性结构(223)的一端与所述上缓冲结构(21)或所述下缓冲结构抵接配合,另一端与所述环形阻尼件(23)抵接配合。

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限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减振结构(3)包括限位件(33)和两个垂向限位减振结构,所述限位件(33)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4)上,两个所述垂向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限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减振装置还包括上缓冲结构(21),所述上缓冲结构(21)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内,所述环形减振结构(2)连接于所述上缓冲结构(21)上,且所述第二壳体(4)的端部和所述内减振结构(3)均与所述缓冲结构抵接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限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缓冲结构(21)包括堆叠设置的第一缓冲块(213)、凸台(212)和第二缓冲块(211),所述第一缓冲块(213)的直径大于所述凸台(212)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缓冲块(211)的直径,且所述环形减振结构(2)连接于所述第一缓冲块(213)上,所述第二壳体(4)的第二端抵接配合于所述凸台(212)上,所述内减振结构(3)抵接配合于所述第二缓冲块(211)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限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减振装置还包括下缓冲结构,所述下缓冲结构设置于所述安装结构(44)上,且所述环形减振结构(2)连接于所述下缓冲结构上,所述内减振结构(3)与所述下缓冲结构抵接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限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减振结构(2)包括环形阻尼件(23)和两个环形减振器(22),两个所述环形减振器(22)分别设置于所述环形阻尼件(23)的两侧,且一个所述环形减振器(22)连接于所述上缓冲结构(21)上,另一所述环形减振器(22)连接于所述下缓冲结构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限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减振器(22)包括两个减振环(224)以及吸振箱(222)和连接杆(221),两个所述减振环(224)并列设置,且两个所述减振环(224)之间具有第一间距,所述连接杆(221)依次穿过两个所述减振环(224),且所述连接杆(221)的一端与所述环形阻尼件(2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上缓冲结构(21)或所述下缓冲结构连接,所述吸振箱(222)位于所述第一间距内,且所述吸振箱(222)的一端与一个所述减振环(224)抵接配合,另一端与另一所述减振环(224)抵接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限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环(224)包括内环体(2242)、外环体(2243)和板簧(2241),所述内环体(2242)设置于所述外环体(2243)内,所述板簧(2241)设置于所述内环体(2242)和所述外环体(2243)之间,且所述板簧(2241)能够在所述外环体(2243)和所述内环体(2242)的作用下产生形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限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簧(2241)的形状为连续的s形,且在同一个s形中,s形的最高点与所述外环体(2243)连接,s形的最低点与所述内环体(2242)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限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簧(224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相邻两个所述板簧(2241)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连接杆(221)。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限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振箱(222)包括箱体(2224)、吸振填充件(2222)和多个吸振球(2223),所述箱体(2224)与两个所述减振环(224)抵接配合,所述吸振填充件(2222)设置于所述箱体(2224)内,且所述吸振填充件(2222)上形成有多个滚动通道,所述吸振球(2223)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滚动通道内,且所述吸振球(2223)与所述滚动通道一一对应。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限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间距内的所述连接杆(221)上套设有弹性结构(223),所述弹性结构(223)的一端与一个所述减振环(224)抵接配合,另一端与另一所述减振环(224)抵接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限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减振环(224)与所述环形阻尼件(23)之间的所述连接杆(221)上套设有弹性结构(223),所述弹性结构(223)的一端与所述减振环(224)抵接配合,另一端与所述环形阻尼件(23)抵接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限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减振环(224)与所述上缓冲结构(21)或所述下缓冲结构之间的所述连接杆(221)上套设有弹性结构(223),所述弹性结构(223)的一端与所述上缓冲结构(21)或所述下缓冲结构抵接配合,另一端与所述环形阻尼件(23)抵接配合。

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限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减振结构(3)包括限位件(33)和两个垂向限位减振结构,所述限位件(33)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4)上,两个所述垂向限位减振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限位件(33)的两侧,且一个所述垂向限位减振结构与所述上缓冲结构(21)抵接配合,另一个所述垂向限位减振结构与所述下缓冲结构抵接配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限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33)包括限位柱(335)和定位杆(331),所述限位柱(335)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4)上,所述定位杆(331)穿设于所述限位柱(335)上,所述定位杆(33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上缓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腾汤雁翔尹欧阳何锦峰李亚冲李一枭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