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理组件和电池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5164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21:18
本技术提供一种热管理组件和电池箱。所述热管理组件包括主风道、支风道、送风件和加热件。主风道沿第一方向延伸,主风道的一端设有介质风入口,支风道沿第二方向延伸,支风道的一端与主风道连通,支风道的另一端设有介质风出口,送风件设在主风道的一端,以用于向介质风入口送风,加热件的至少部分设在主风道内,且加热件可开启和关闭。本技术的热管理组件在主风道内设置加热件,通过送风件将介质风经主风道送入支风道内以进行热交换,在加热件关闭时,介质风用于对电芯降温,在加热件开启时,介质风用于对电芯升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热管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管理组件和电池箱


技术介绍

1、电池运行时具有温度界限,为了使电池运行时的温度保持在温度界限内,电池箱内设置热管理组件以调节温度。相关技术中,采用风作为介质实现热交换的热管理组件有两种结构,一种结构是在电池箱上设置与外界连通的风道,从而使外界的冷空气穿过电池箱,以实现对电池的降温,但这种结构无法对电池升温。另一种是在电池箱的内部设置循环风道,循环风道的部分设有加热器,从而使加热后的风介质在循环风道内循环流动,以持续对电池升温,但这种结构无法对电池降温。而电池在使用时,其可能处在低于温度界限的环境中,也可以处于高于温度界限的环境中,例如汽车内的电池随汽车的移动,电池所处的环境温度会发生变化,因此热管理组件需要同时具有降温和升温的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热管理组件,该热管理组件在主风道内设置加热件,通过送风件将介质风经主风道送入支风道内以进行热交换,在加热件关闭时,介质风用于对电芯降温,在加热件开启时,介质风用于对电芯升温。

2、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池箱。

3、本技术实施例的热管理组件包括:

4、主风道,所述主风道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主风道在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设有介质风入口;

5、支风道,所述支风道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支风道在所述第二方向的一端与所述主风道连通,所述支风道在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端设有介质风出口,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

6、送风件,所述送风件设在所述主风道的一端,以用于向所述介质风入口送风;

7、加热件,所述加热件的至少部分设在所述主风道内,且所述加热件可开启和关闭。

8、本技术实施例的热管理组件在主风道内设置加热件,通过送风件将介质风经主风道送入支风道内以进行热交换,并在热交换后直接从介质风出口排出,在加热件关闭时,进入支风道的介质风的温度低于电芯温度,以用于对电芯降温,在加热件开启时,介质风在经过主风道时被升温,使进入支风道的介质风的温度高于电芯温度,以用于对电芯升温,从而通过加热件的开启和关闭实现对电芯的升温和降温,以使热管理组件同时具有使电池升温和降温的能力。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风道在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端设有插口;

10、加热件包括加热本体、接头和连接座,所述加热本体设在所述连接座在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并由所述连接座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接头设在所述连接座在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端,且所述接头与所述热本体相连,所述连接座与所述主风道的另一端相连,且所述加热本体插设在所述主风道内。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风道为在第三方向上具有一定距离的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具有用于介质风流动的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内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具有一定距离,所述介质风入口和所述插口均与所述第一内腔连通,所述第三方向正交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

12、所述支风道为在第三方向上具有一定距离的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具有用于介质风流动的第二内腔,所述第二内腔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具有一定距离,所述第一内腔和所述介质风出口均与所述第二内腔连通。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本体为蛇形的加热丝,所述加热丝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具有一定距离。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风道在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均设有多个所述支风道,其中任一端的多个所述支风道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相邻两个所述支风道之间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设置电芯。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风道具有肋板,所述肋板设在所述第二内腔内,并连接在所述支风道在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布的两个内壁面之间,所述肋板为多个,多个所述肋板在所述第三方向上间隔排布,以将所述第二内腔分隔为多个子腔,所述肋板可受压变形。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管理组件还包括电池管理系统单元,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单元与所述加热件电连接,以用于控制所述加热件的开启和关闭;和/或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单元与所述送风件电连接,以用于控制所述送风件的开启和关闭。

17、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箱包括:

18、箱体,所述箱体具有在第二方向上间隔排布的第一箱壁和第二箱壁,所述第一箱壁和/或所述第二箱壁设有出风口;

19、热管理组件,所述热管理组件为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热管理组件,所述主风道和所述支风道设在所述箱体内,所述支风道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箱壁或所述第二箱壁相连,且所述介质风出口与对应的所述出风口连通。

20、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箱具有本技术实施例的热管理组件,以通过热管理组件同时具有使电池升温和降温的能力,箱体具有与介质风出口连通的出风口,以使在支风道内经过热交换后的介质风直接排出箱体外,避免经过热交换后的介质风留存在箱体内影响电池升温和降温的效果。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箱壁和/或所述第二箱壁设有网孔,所述网孔形成所述出风口。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具有在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布的第三箱壁和第四箱壁,所述第三箱壁设有介质风通道,所述主风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箱壁的内壁面相连,且所述介质风入口与所述介质风通道连通,所述送风件设在所述第三箱壁的外壁面上,并位于所述介质风通道在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所述主风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箱壁之间具有间隔空间,所述间隔空间内设有电池管理系统单元。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风道(1)在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端设有插口(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风道(1)为在第三方向上具有一定距离的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具有用于介质风流动的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内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具有一定距离,所述介质风入口(11)和所述插口(12)均与所述第一内腔连通,所述第三方向正交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本体(41)为蛇形的加热丝,所述加热丝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具有一定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风道(1)在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均设有多个所述支风道(2),其中任一端的多个所述支风道(2)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相邻两个所述支风道(2)之间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设置电芯(5)。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风道(2)具有肋板(22),所述肋板(22)设在所述第二内腔内,并连接在所述支风道(2)在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布的两个内壁面之间,所述肋板(22)为多个,多个所述肋板(22)在所述第三方向上间隔排布,以将所述第二内腔分隔为多个子腔,所述肋板(22)可受压变形。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池管理系统单元(6),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单元(6)与所述加热件(4)电连接,以用于控制所述加热件(4)的开启和关闭;和/或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单元(6)与所述送风件(3)电连接,以用于控制所述送风件(3)的开启和关闭。

8.一种电池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壁和/或所述第二箱壁设有网孔,所述网孔形成所述出风口(71)。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7)具有在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布的第三箱壁和第四箱壁,所述第三箱壁设有介质风通道(72),所述主风道(1)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箱壁的内壁面相连,且所述介质风入口(11)与所述介质风通道(72)连通,所述送风件(3)设在所述第三箱壁的外壁面上,并位于所述介质风通道(72)在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所述主风道(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箱壁之间具有间隔空间,所述间隔空间内设有电池管理系统单元(6)。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风道(1)在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端设有插口(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风道(1)为在第三方向上具有一定距离的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具有用于介质风流动的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内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具有一定距离,所述介质风入口(11)和所述插口(12)均与所述第一内腔连通,所述第三方向正交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本体(41)为蛇形的加热丝,所述加热丝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具有一定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风道(1)在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均设有多个所述支风道(2),其中任一端的多个所述支风道(2)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相邻两个所述支风道(2)之间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设置电芯(5)。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风道(2)具有肋板(22),所述肋板(22)设在所述第二内腔内,并连接在所述支风道(2)在第一方向上间隔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褚立吴细彬
申请(专利权)人: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