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制备全氟醚弹性体的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制备全氟醚弹性体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04275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9:59
本申请提供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制备全氟醚弹性体的方法,应用于氟弹性体技术领域,其中包括S1、向反应器内注入二氧化碳置换空气并升压,加入硫化点第三单体和全氟共聚单体混合物,所述全氟共聚单体混合物包括全氟甲基乙烯基醚PMVE和四氟乙烯TFE;S2、加入引发剂和链转移剂,进行聚合反应,在反应的过程中,补充全氟共聚单体混合物使反应器内压力维持稳定至反应结束;S3、反应器泄压,过滤,回收未反应的全氟共聚单体和二氧化碳;S4、采用二氧化碳对反应器重新升压搅拌,收集全氟醚弹性体颗粒;S5、将全氟醚弹性体颗粒产品进行薄通、混炼,模压成型及二次硫化得到全氟弹性体组合物。本申请合成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降低了全氟醚氟弹性体不稳定端基的含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全氟醚弹性体,具体涉及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制备全氟醚弹性体的方法


技术介绍

1、在超临界流体介质中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具有一些不可比拟的优势;超临界二氧化碳是超临界流体的典型代表,其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分别为31.1℃和7.39mpa。

2、超临界二氧化碳具有如下优点:操作条件易达到、无毒无污染、不燃不爆炸、二氧化碳分子很稳定不会导致副反应、廉价易回收等。尤为突出的是,作为高分子合成介质,超临界二氧化碳化学惰性,无链转移作用,可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力调控单体在二氧化碳中的溶解能力和聚合反应速率,反应结束后缓慢减压即可除去反应介质,无溶剂残留,容易得到高纯度的聚合物产品。

3、专利cn86101978a公开了一种新型可交联的含氟共聚物制备方法,该聚合物含有由每单元具有一个磺酰氯基的含氟单体单元和至少一种烯类不饱和化合物的单体单元,共聚介质采用三氯三氟乙烷(简写r113)。这种可交联的含氟共聚物的磺酰氯基含量,控制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易于交联而产生具有极好耐热性和耐化学性的含氟弹性体。该方法包括使含有磺酰氯基的含氟单体与至少一种烯类不饱和化合物反应。

4、专利cn1408735a公开了一种制备含氟聚合物的方法,它包括在含有三氟甲烷和水的介质中,使用引发剂,在使三氟甲烷处于超临界状态的条件下,使含有可聚合双键的含氟单体聚合。

5、上述相关聚合工艺中在全卤素的溶剂介质中进行,同水为介质的聚合相比,产生不稳定端基要少得多,但这类溶剂价格昂贵,不适合用于产业化生产,基于此,需要一种新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制备全氟醚弹性体的方法。

2、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包括

3、s1、向反应器内注入二氧化碳置换空气并升压,加入硫化点第三单体和全氟共聚单体混合物,所述全氟共聚单体混合物包括全氟甲基乙烯基醚pmve和四氟乙烯tfe;

4、s2、加入引发剂和链转移剂,进行聚合反应,在反应过程中,补充全氟共聚单体混合物使反应器内压力维持稳定至反应结束;

5、s3、反应器泄压,过滤,回收未反应的全氟共聚单体和二氧化碳;

6、s4、采用二氧化碳对反应器重新升压搅拌,收集全氟醚弹性体颗粒;

7、s5、将全氟醚弹性体颗粒产品进行洗涤、干燥、薄通、混炼,模压成型及二次硫化得到全氟弹性体组合物。

8、可选地,s1中,反应器中的含氧量小于20ppm。

9、可选地,所述tfe:pmve:硫化点第三单体的质量比为(45-65):(34-54):(0.5-2)。

10、可选地,s2中,在反应过程中加入链转移剂,所述链转移剂为甲醇、甲酸甲酯、乙酸叔丁酯、亚甲基碘、全氟烷基碘和1,4-二碘全氟-丁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11、可选地,s2中,所述链转移剂的含量为含氟共聚物质量的0.01-3.0wt%。

12、可选地,所述硫化点第三单体为全氟-2-(2-磺酰氯乙氧基)丙基乙烯基醚或全氟-8-氰基-5-甲基-3,6-二氧杂-1-辛烯。

13、可选地,所述引发剂为双全氟丙酰过氧化物,所述双全氟丙酰过氧化物为含氟共聚物质量的0.005 -0.5wt%。

14、可选地,s2中,所述反应温度80-200℃,反应釜压力7.5-15.0mpa。

15、可选地,所述硫化点第三单体由高压泵加入,所述pmve和tfe混合后由高压泵加入。

16、可选地,所述模压成型条件为模压压力8-12mpa,模压温度160-175℃,模压时间5-16min;二次硫化条件为温度180-220℃,时间10-24hr。

17、可选地,所述硫化碘单体溶于三氯三氟乙烷溶剂后加入至反应器中,所述三氯三氟乙烷的质量是硫化点单体的1.5-3倍。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说明书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1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合成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通过调整单体结构、改变反应温度等措施有效控制了含氟橡胶的结构,制备的全氟醚氟弹性体不稳定末端基羧基、酰氟等含量少,具有良好的高温热稳定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制备全氟醚弹性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制备全氟醚弹性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反应器的含氧量小于20pp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制备全氟醚弹性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FE:PMVE:硫化点第三单体的质量比为(45-65):(34-54):(0.5-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制备全氟醚弹性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在反应过程中加入链转移剂,所述链转移剂为甲醇、甲酸甲酯、乙酸叔丁酯、亚甲基碘、全氟烷基碘和1,4-二碘全氟-丁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制备全氟醚弹性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链转移剂的含量为含氟共聚物质量的0.01-3.0wt%。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制备全氟醚弹性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硫化点第三单体为全氟-2-(2-磺酰氯乙氧基)丙基乙烯基醚或全氟-8-氰基-5-甲基-3,6-二氧杂-1-辛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制备全氟醚弹性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双全氟丙酰过氧化物,所述双全氟丙酰过氧化物为含氟共聚物质量的0.005-0.5wt%。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制备全氟醚弹性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反应温度80-200℃,反应釜压力7.5-15.0MPa。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制备全氟醚弹性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硫化点第三单体由高压泵加入,所述PMVE和TFE混合后由高压泵加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制备全氟醚弹性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压成型条件为模压压力8-12MPa,模压温度160-175℃,模压时间5-16min;二次硫化条件为温度180-220℃,时间10-24hr。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制备全氟醚弹性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硫化碘单体溶于三氯三氟乙烷溶剂后加入至反应器中,所述三氯三氟乙烷的质量是硫化点单体的1.5-3倍。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制备全氟醚弹性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制备全氟醚弹性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反应器的含氧量小于20pp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制备全氟醚弹性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fe:pmve:硫化点第三单体的质量比为(45-65):(34-54):(0.5-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制备全氟醚弹性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在反应过程中加入链转移剂,所述链转移剂为甲醇、甲酸甲酯、乙酸叔丁酯、亚甲基碘、全氟烷基碘和1,4-二碘全氟-丁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制备全氟醚弹性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链转移剂的含量为含氟共聚物质量的0.01-3.0wt%。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制备全氟醚弹性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硫化点第三单体为全氟-2-(2-磺酰氯乙氧基)丙基乙烯基醚或全氟-8-氰基-5-甲基-3,6-二氧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家庄顾伟超修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森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