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高效微动力污水处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4050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9:39
本技术提出了集成高效微动力污水处理器,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一体化箱体、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清水池、设备间、一号回流管、一号气提回流装置、二号气提回流装置和一号气提排泥装置和二号气提排泥装置,本设计利用气提风机进行混合液回流和排泥,克服传统潜污泵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堵塞、耗能较大等弊端,提高了对有机污染物与氨氮的去除效率,该微动力污水处理器将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有机结合,将沉淀池外回流至缺氧池改良为回流至好氧池,利用微生物进一步对污水中未完全降解有机物进行氧化降解,和对氨氮进一步氨化与硝化,提高有机污染物和氨氮的去除效率,且集成化结构箱体,节约占地空间,节省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器领域,尤其涉及集成高效微动力污水处理器


技术介绍

1、污水处理工艺常用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学、生物等,生物方法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传统活性污泥法的核心处理设备含曝气池、活性污泥回流系统、曝气系统等主要系统,其中,活性污泥回流系统一般采用潜污泵、自吸泵等泵类设备,常用泵由电机、泵体、叶轮、机械密封、轴承等配件组成,主要作用为对混合液进行提升并回流。

2、然而,随着污水处理技术的不断改良,为克服泵运行过程中电能消耗、颗粒物堵塞等弊端,气提回流等微动力形式被引入并得到广泛应用。

3、气提回流是通过气管将压缩空气注入升液管底部,使得在升液管中形成的混合液密度小于管外原混合液的密度,根据液体平衡原理,密度差形成升液管内外液体的液面高度变化,升液管中密度相对小的气液混合物液面高于管外混合液,有效密度降低,与重力加速度和水深的乘积亦降低,即压强降低。由于管内混合液压强降低,流体压力将驱动周围的水或流体流入,使得局部水深加大,从而达到平衡,因此,在压力的作用下,管外混合液不断地从升液管底部涌入,从而实现回流。

4、由于气提回流可利用好氧池曝气气源提供的压缩空气,无需增加常规的水泵等耗电设备,设备数量减少,投资成本低,且装置结构简单,运行过程中不易堵塞,无活动零部件,维护简单,特别适用于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中的流体输送。

5、本设计是针对中国专利公开的集成高效污水处理器(公开号cn218931900u),该污水处理器将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有机结合,集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过滤、消毒于一体,形成厌氧-缺氧-好氧耦合反应器,在该污水处理器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其改进结果如下:

6、(1)将沉淀池至缺氧池的外回流管路改良为沉淀池至好氧池,为有机污染物和氨氮的去除提供更好的环境;

7、(2)将以泵作为回流动力,改良为气提回流,进一步降低污泥处理器的运行能耗,同时也能克服传统潜污泥泵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堵塞、耗能较大等弊端;

8、所以通过对现有污水处理器的改良,在保证出水稳定达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处理器对有机污染物、氨氮等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并进一步降低处理的运维难度、降低运行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集成高效微动力污水处理器,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集成高效微动力污水处理器,包括一体化箱体,所述一体化箱体内依次排列分布有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清水池和设备间;

3、所述厌氧池位于一体化箱体的内部,所述缺氧池相邻设置在厌氧池的一侧,所述厌氧池和缺氧池之间上方设置有一号回流管,所述一号回流管的一端延伸至厌氧池内,且一号回流管的另一端延伸至缺氧池的内部底端且连接有一号气提回流装置;

4、所述好氧池位于一体化箱体内临近缺氧池的一侧,且好氧池的内部底端安装有曝气管网,所述好氧池的内部位于曝气管网的上方分布有组合填料,所述好氧池与缺氧池之间的上方设置有二号回流管,且好氧池的内部下端设置有二号气提回流装置;

5、所述沉淀池相邻设置在好氧池的一侧,且沉淀池的内并列设置有两个锥斗状的污泥斗,所述沉淀池的内部底端位于两个所述污泥斗的正下方分别设置有一号气提排泥装置和二号气提排泥装置。

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厌氧池和缺氧池之间还设置有第一连通管,且厌氧池的内部底端设置有一号潜水推流器,所述缺氧池的进水处底部设置有二号潜水推流器;

7、所述一体化箱体的一侧上端设置有连通于厌氧池内部的进水管。

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二号回流管的一端与延伸至缺氧池的内部且与其相连通,所述二号回流管的另一端延伸至好氧池的内部与二号气提回流装置相连通,所述好氧池与缺氧池之间连通有第二连通管。

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曝气管网上连通有延伸至设备间内的输气管,且曝气管网的底部分布有多个支架,所述曝气管网通过支架固定于好氧池的内部底端,所述曝气管网上分布有多个曝气盘。

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沉淀池与好氧池之间设置有第三连通管;

11、每个所述污泥斗的上方均设置有布满水平截面的斜板填料,所述斜板填料的横截面为六角蜂窝状;

12、所述沉淀池的出水侧位于斜板填料的上方处设置有出水堰槽,所述出水堰槽的内侧板为封闭的堰板、外侧板为锯齿状。

1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一号气提排泥装置和二号气提排泥装置的输出端共同连接有污泥管,所述沉淀池与好氧池之间上方设置有三号回流管,所述三号回流管的一端与污泥管相连通;

14、所述三号回流管的一端临近污泥管处还分支有一个排泥管,所述排泥管上设置有阀门。

15、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清水池位于设备间内相邻设在沉淀池的一侧,且清水池上连通有延伸至一体化箱体外部的出水管;

16、所述清水池的另一侧连通有第六连通管,所述第六连通管的另一端连接有紫外消毒器,所述紫外消毒器的一端通过第五连通管连接有砂滤罐,所述砂滤罐的一端连通有第四连通管,所述第四连通管的另一端贯穿沉淀池延伸至出水堰槽的内部且与其相连通。

1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设备间内还设置有多组风机,其中一组所述风机通过输气管与曝气管网相连通。

1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另一组所述风机的输出端连通有气提进气总管,所述气提进气总管上分别连通有第一气提进气管、第二气提进气管、第三气提进气管和第四气提进气管;

19、所述第一气提进气管的一端延伸至缺氧池内与一号气提回流装置相连接;

20、所述第二气提进气管的一端延伸至好氧池内与二号气提回流装置相连接;

21、所述第三气提进气管和第四气提进气管分别延伸至沉淀池内的两个污泥斗底部与一号气提排泥装置和二号气提排泥装置相连接。

22、有益效果

23、本技术提供了集成高效微动力污水处理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4、1、本设计的集成高效微动力污水处理器,整体为集成化结构箱体,有效节约占地空间,节省设备制造成本,而且将污水处理的各处理工艺有机组合成一个整体,大大节省了污水处理各独立处理箱体的空间,提升了箱体结构的紧凑性,节省了各处理工序间的管线连接,节省了独立箱体的制造成本。

25、2、本设计有效降低运行能耗,利用气提风机进行混合液回流和排泥,进一步降低处理器的运行能耗,克服传统潜污泵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堵塞、耗能较大等弊端,而且本设计整体管理技术难度不高,便于后续运营管理。

26、3、本设计进一步提高处理器对有机污染物与氨氮的去除效率,该微动力污水处理器将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有机结合,集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过滤、消毒于一体,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集成高效微动力污水处理器,包括一体化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箱体(1)内依次排列分布有厌氧池(2)、缺氧池(3)、好氧池(4)、沉淀池(5)、清水池(6)和设备间(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高效微动力污水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2)和缺氧池(3)之间还设置有第一连通管(9),且厌氧池(2)的内部底端设置有一号潜水推流器(25),所述缺氧池(3)的进水处底部设置有二号潜水推流器(2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高效微动力污水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网(13)上连通有延伸至设备间(7)内的输气管(12),且曝气管网(13)的底部分布有多个支架,所述曝气管网(13)通过支架固定于好氧池(4)的内部底端,所述曝气管网(13)上分布有多个曝气盘(2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高效微动力污水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5)与好氧池(4)之间设置有第三连通管(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高效微动力污水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池(6)位于设备间(7)内相邻设在沉淀池(5)的一侧,且清水池(6)上连通有延伸至一体化箱体(1)外部的出水管(23);

...

【技术特征摘要】

1.集成高效微动力污水处理器,包括一体化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箱体(1)内依次排列分布有厌氧池(2)、缺氧池(3)、好氧池(4)、沉淀池(5)、清水池(6)和设备间(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高效微动力污水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2)和缺氧池(3)之间还设置有第一连通管(9),且厌氧池(2)的内部底端设置有一号潜水推流器(25),所述缺氧池(3)的进水处底部设置有二号潜水推流器(2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高效微动力污水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网(13)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雅茵张发根余旭黎洁桃何斌陈锦妍刘云
申请(专利权)人:立德环保技术开发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