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U型竖埋管下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U型竖埋管下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03813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U型竖埋管下管装置,属于地源热泵领域,包括牵引单元及驱动单元,牵引单元包括第一牵引件及第二牵引件,第一牵引件包括牵引柱及固定叉,通过第二牵引件引导U型管贴合牵引柱的外壁,使得牵引柱能够带动U型管进行下管任务,当固定叉触碰到井口的最深处时,驱动单元继续运行,固定叉插入井口最深处的土壤,使得固定叉得到固定,再通过固定叉卡接于U型管,使得U型管位于土壤与固定叉之间,进而使得U型管得到固定,有效抵消了井中泥浆水对U型管的浮力,使得U型管下管完成后无须及时回填,为打压检漏提供了更多时间,保障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源热泵,尤其涉及一种u型竖埋管下管装置。


技术介绍

1、地源热泵是国家重点推广应用的建筑节能减排的技术之一,是一种利用地下地埋管换热器与大地地下浅层地热资源进行热冷交换的装置,实现冬季供暖、夏季制冷的双重效果。

2、例如授权公告号cn109611985b,名称为一种地源热泵蓄能中央空调系统的专利技术专利,包括u型管、连接管、水平管、保温机构、支撑机构和固定机构,连接管套接所述u型管的两端,水平管套接连接管背离u型管的一端,保温机构套接所述u型管、连接管和水平管,支撑机构固定连接保温机构,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外壳、第二外壳、第一圆环、第二圆环和连接杆,第二圆环套接连接管,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圆环,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圆环,该专利技术提供的地源热泵蓄能中央空调系统对处于u型管和水平管连接处的保温棉进行支撑,从而增加保温棉的使用寿命。

3、在下管完成后,为了避免井中的泥浆水对管材浮力较大,造成竖埋管上浮错位,因此,需要及时回填,但是,及时回填会导致下管后的打压检漏工作时间较短,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使得该设备存在安全隐患,进而使得后续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将会造成更大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u型竖埋管下管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竖埋管的打压检漏时间较短,容易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u型竖埋管下管装置,包括牵引单元及驱动单元;

3、所述牵引单元包括第一牵引件及第二牵引件,所述第一牵引件包括牵引柱及固定叉,所述第二牵引件用于引导一u型管贴合所述牵引柱的外壁,所述牵引柱的一端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所述牵引柱的另一端朝向一井口,所述牵引柱朝向所述井口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叉抵接,所述固定叉背离所述牵引柱的一端卡接所述u型管;

4、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使所述牵引柱带动所述u型管伸入所述井口、并通过所述固定叉插入所述井口最深处的土壤,使得u型管固定于土壤与所述固定叉之间。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叉与所述牵引柱抵接的一端设有一圆柱,所述牵引柱与所述固定叉抵接的一端开设有一盲孔,所述圆柱内嵌于所述盲孔。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牵引柱与所述固定叉抵接的一端安装有引导槽,所述引导槽背离所述牵引柱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叉抵接。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导槽与所述固定叉抵接的一端为球形。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叉设有倒刺。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横支架与纵支架,所述纵支架所在水平面与所述横支架所在水平面相互垂直,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纵支架固定连接。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牵引件包括牵引轮及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与所述横支架铰接,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牵引轮铰接,所述牵引轮用于引导所述u型管贴合所述牵引柱的外壁。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牵引件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横支架开设有若干个凸槛,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转动杆铰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任意一个所述凸槛卡接。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控制箱、液压箱及驱动箱,所述控制箱与所述液压箱固定安装于所述纵支架的一面,所述驱动箱固定安装于所述纵支架的另一面,所述驱动箱与所述牵引柱连接。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纵支架设有加强筋。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u型竖埋管下管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通过第二牵引件引导u型管贴合牵引柱的外壁,使得牵引柱能够带动u型管进行下管任务,当固定叉触碰到井口的最深处时,驱动单元继续运行,固定叉插入井口最深处的土壤,使得固定叉得到固定,再通过固定叉卡接于u型管,使得u型管位于土壤与固定叉之间,进而使得u型管得到固定;

16、在固定叉的牵制下,有效抵消了井中泥浆水对u型管的浮力,确保了u型管换热效果最佳的所在位置,使得u型管下管完成后无须及时回填,为打压检漏提供了更多时间,保障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效避免了检测结果不准确而留下的安全隐患。

17、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U型竖埋管下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牵引单元及驱动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型竖埋管下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柱与所述固定叉抵接的一端安装有引导槽,所述引导槽背离所述牵引柱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叉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U型竖埋管下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叉与所述引导槽抵接的一端设有一圆柱,所述引导槽与所述固定叉抵接的一端开设有一盲孔,所述圆柱内嵌于所述盲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U型竖埋管下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槽与所述固定叉抵接的一端为球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型竖埋管下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叉设有倒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型竖埋管下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横支架与纵支架,所述纵支架所在水平面与所述横支架所在水平面相互垂直,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纵支架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U型竖埋管下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牵引件包括牵引轮及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与所述横支架铰接,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牵引轮铰接,所述牵引轮用于引导所述U型管贴合所述牵引柱的外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U型竖埋管下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牵引件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横支架开设有若干个凸槛,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转动杆铰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任意一个所述凸槛卡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U型竖埋管下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包括控制箱、液压箱及驱动箱,所述控制箱与所述液压箱固定安装于所述纵支架的一面,所述驱动箱固定安装于所述纵支架的另一面,所述驱动箱与所述牵引柱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U型竖埋管下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支架设有加强筋。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型竖埋管下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牵引单元及驱动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型竖埋管下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柱与所述固定叉抵接的一端安装有引导槽,所述引导槽背离所述牵引柱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叉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u型竖埋管下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叉与所述引导槽抵接的一端设有一圆柱,所述引导槽与所述固定叉抵接的一端开设有一盲孔,所述圆柱内嵌于所述盲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u型竖埋管下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槽与所述固定叉抵接的一端为球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型竖埋管下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叉设有倒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型竖埋管下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横支架与纵支架,所述纵支架所在水平面与所述横支架所在水平面相互垂直,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永清杨福根吴全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卓成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