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具有蓄热调温生物基锦纶面料的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具有蓄热调温生物基锦纶面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034527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8: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面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蓄热调温生物基锦纶面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生物基锦纶短纤与纤维棉、麻和竹纤维,通过混纺工艺制备得到复合纤维纱线;将成纤聚合物溶液、相变微胶囊乳液和聚丙烯酸酯乳液制备得到蓄热调温纤维长丝,然后将二者按照比例混织得到蓄热调温生物基锦纶面料。该方法具有过程简单,原材料基于市场成熟产品;通过成熟的溶液湿法纺丝制备的得到微胶囊改性生物基蓄热调温纤维长丝,与复合纤维纱线混纺得到蓄热调温生物基锦纶纤维面料,使得到的生物基锦纶纤维面料不仅具备蓄热调温功能,并且具有较好的穿着舒适性和耐磨抗撕裂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面料,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蓄热调温生物基锦纶面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聚酰胺(pa))纤维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合成纤维,也是化学纤维的主要品种之一。由于聚酰胺纤维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和纺织性能,发展速度很快,其产量曾长期居合成纤维首位。聚酰胺纤维有许多品种,目前工业化生产及应用最广泛的仍以聚酰胺66和聚酰胺6为主,两者产量约占聚酰胺纤维的98%。聚酰胺66约占聚酰胺纤维总产量的69%。我国聚酰胺66的产量约占60%,聚酰胺6的产量约占40%左右。由于历史原因和各国具体条件不同,美国以及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以生产聚酰胺66为主,而日本、意大利及东欧各国以生产聚酰胺6为主,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大多发展聚酰胺6纤维。聚酰胺纤维生产中长丝占绝大部分,但短纤维的生产比例逐步有所上升。因此,开发新型的聚酰胺纤维显得尤为重要。

2、如公开号为cn106012054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生物基锦纶纤维及其制备方法,该专利实现了生物基锦纶纤维的制备。该专利将生物基锦纶56切片经真空干燥后进行熔融纺丝得到熔体细流;然后将所述熔体细流经冷却、牵伸和热定型得到生物基锦纶56长纤。

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对功能性纤维产品的需求愈加强烈。一些功能性纤维产品,如抗紫外纤维、抗菌纤维、抗静电纤维、阻燃纤维等,备受消费者追捧。近年来,将具有蓄热调温功能的相变材料与纤维制造技术相结合开发出的一种被称为蓄热调温纤维的高新技术产品,引起了研究者的密切关注,其在纤维周围形成温度基本恒定的微气候,具有双向温度调节作用,在纺织、建筑和医疗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4、公开号为cn111020743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蓄热调温纤维的制备方法,该专利所制备的纤维,具有一定的条纹功能,但是,由于生物基锦纶作为纺织中的常用材料,其本身蓄热调温效果较差,为此,有必要针对目前的市场需求,开发一种具有蓄热调温功能的生物基锦纶面料。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的调温面料方面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蓄热调温生物基锦纶面料的制备方法。通过该方法,能够为调温面料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同时,为市场提供具有调温效果较好的新型的材料。通过这种材料,满足市场的需求。

2、具体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进行:

3、一种具有蓄热调温生物基锦纶面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4、步骤一、取生物基锦纶切片通过熔融纺丝工艺制备得到线密度为1-1.2dtex的生物基锦纶短纤;

5、步骤二、将得到的生物基锦纶短纤与纤维棉、麻和竹纤维,通过混纺工艺制备得到复合纤维纱线;其中,纤维棉的线密度在1.5-1.55dtex,麻的线密度为0.3-0.5dtex,竹纤维的线密度为1.2d;四者的含量分别为:32-55wt%、20-30wt%、10-20wt%和15-18wt%;

6、步骤三、将成纤聚合物溶液、相变微胶囊乳液和聚丙烯酸酯乳液首先按照比例进行充分混合,然后通过溶液湿法纺丝工艺进行纺丝,制备得到具有蓄热调温功能的蓄热调温纤维长丝;

7、步骤四、将复合纤维纱线和蓄热调温纤维长丝按照30:70-50:50的重量配比,通过混织工艺得到蓄热调温生物基锦纶面料。

8、优选的,生物基锦纶短纤的长度为30mm,纤维棉的棉长为35mm,麻纤维的长度为20mm,竹纤维的长度为38mm。

9、优选的,所述生物基锦纶采用纤维状的生物基锦纶56,纤维棉为七孔棉或九孔棉,竹纤维为竹浆纤维,麻为亚麻纤维。

10、优选的,所述成纤聚合物溶液、相变微胶囊乳液和聚丙烯酸酯乳液的重量百分比为25-30wt%、40-55wt%和20-30wt %。

11、优选的,所述相变微胶囊为石蜡基相变微胶囊、脂肪醇基相变微胶囊或脂肪酸基相变微胶囊中的一种或多种。

12、优选的,所述石蜡基相变微胶囊的囊芯为:石蜡18wt%、三水醋酸钠50wt%和六水氯化钙32wt %;囊壁为苯乙烯60w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40wt%,囊壁和囊芯的重量比为1:5。

13、优选的,所述脂肪醇基相变微胶囊的囊壁为:戊二醛交联的壳聚糖40wt%和脂肪醇60wt%;囊芯为脂肪醇40wt%、三水醋酸钠30wt%和六水氯化钙30wt%;囊壁和囊芯的重量比为1:4。

14、优选的,所述脂肪酸基相变微胶囊的囊壁为:苯乙烯50wt%、脲醛树脂50wt%;囊芯为:癸酸-棕榈酸低共熔物为芯材20wt %、三水醋酸钠40wt%、六水氯化钙40wt%;囊壁与囊芯的重量比为1:3。

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6、该方法具有制备方法简单,原材料基于市场成熟产品;

17、通过成熟的溶液湿法纺丝制备的得到微胶囊改性生物基蓄热调温纤维长丝,与复合纤维纱线混纺得到蓄热调温生物基锦纶纤维面料,使得到的生物基锦纶纤维面料不仅具备蓄热调温功能,并且具有较好的穿着舒适性和耐磨抗撕裂强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蓄热调温生物基锦纶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蓄热调温生物基锦纶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生物基锦纶短纤的长度为30mm,纤维棉的棉长为35mm,麻纤维的长度为20mm,竹纤维的长度为38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蓄热调温生物基锦纶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基锦纶采用纤维状的生物基锦纶56,纤维棉为七孔棉或九孔棉,竹纤维为竹浆纤维,麻为亚麻纤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蓄热调温生物基锦纶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纤聚合物溶液、相变微胶囊乳液和聚丙烯酸酯乳液的重量百分比为25-30wt%、40-55wt%和20-30wt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蓄热调温生物基锦纶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微胶囊为石蜡基相变微胶囊、脂肪醇基相变微胶囊或脂肪酸基相变微胶囊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蓄热调温生物基锦纶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蜡基相变微胶囊的囊芯为:石蜡18wt%、三水醋酸钠50wt%和六水氯化钙32wt %;囊壁为苯乙烯60w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40wt%,囊壁和囊芯的重量比为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蓄热调温生物基锦纶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醇基相变微胶囊的囊壁为:戊二醛交联的壳聚糖40wt%和脂肪醇60wt%;囊芯为脂肪醇40wt%、三水醋酸钠30wt%和六水氯化钙30wt%;囊壁和囊芯的重量比为1: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蓄热调温生物基锦纶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酸基相变微胶囊的囊壁为:苯乙烯50wt%、脲醛树脂50wt%;囊芯为:癸酸-棕榈酸低共熔物为芯材20wt %、三水醋酸钠40wt%、六水氯化钙40wt%;囊壁与囊芯的重量比为1: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蓄热调温生物基锦纶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蓄热调温生物基锦纶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生物基锦纶短纤的长度为30mm,纤维棉的棉长为35mm,麻纤维的长度为20mm,竹纤维的长度为38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蓄热调温生物基锦纶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基锦纶采用纤维状的生物基锦纶56,纤维棉为七孔棉或九孔棉,竹纤维为竹浆纤维,麻为亚麻纤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蓄热调温生物基锦纶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纤聚合物溶液、相变微胶囊乳液和聚丙烯酸酯乳液的重量百分比为25-30wt%、40-55wt%和20-30wt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蓄热调温生物基锦纶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微胶囊为石蜡基相变微胶囊、脂肪醇基相变微胶囊或脂肪酸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尧定张守运徐眉秦玉艳高尚王天瑞
申请(专利权)人:达利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