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绝缘盖操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02965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8:02
本技术属于充电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绝缘盖操作装置,包括夹持机构、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三驱动机构;夹持机构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第一驱动机构与夹持机构连接,驱动夹持机构对绝缘盖进行夹持和松开;第二驱动机构与第一驱动机构连接,驱动第一驱动机构沿轴向移动;第三驱动机构与第二驱动机构连接,且用于安装于充电枪头,驱动第二驱动机构沿垂直于轴向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夹持机构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本技术提供的绝缘盖操作装置,能够实现将绝缘盖从充电座移除和将绝缘盖盖设于充电座上,无需通过人工进行操作,不仅可以减少人工、提高效率,还能让充电机械臂实现全自动化充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充电,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绝缘盖操作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等电动交通工具逐渐增多,为了使电动交通工具更加普及,在公共场所设置充电桩也成为了必然。已有的自动充电桩都是以机械臂作为载体,末端夹持充电头对用电机构进行充电。

2、目前在对用电机构进行充电时,需要先将用电机构的充电座的外盖打开,然后再将绝缘盖(通常为绝缘胶塞)从充电座上移除,以将用电机构的充电座暴露出来,从而方便末端夹持充电头与用电机构的充电座插接充电。但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通过人工移除绝缘盖,不能实现完全的自动化充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绝缘盖操作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通过人工移除绝缘盖,不能实现完全的自动化充电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绝缘盖操作装置,包括:

3、夹持机构,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4、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夹持机构连接,驱动所述夹持机构对绝缘盖进行夹持和松开;

5、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沿轴向移动;

6、第三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连接,且用于安装于充电枪头,驱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沿垂直于所述轴向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所述夹持机构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7、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夹持机构与充电枪头的充电端沿所述轴向正对;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夹持机构在所述轴向上偏离所述充电枪头的所述充电端。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

9、第一安装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件,所述第一安装件用于沿垂直于所述轴向的方向滑动设于所述充电枪头;

10、第二安装件,固定于所述充电枪头;

11、第一驱动件,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件和所述第二安装件,且所述第一驱动件沿垂直于所述轴向的直线伸缩。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件背离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安装件在所述第一驱动件的直线伸缩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安装件。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

14、第一安装件,绕平行于所述轴向的直线转动安装于所述充电枪头,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件;

15、第二安装件,固定于所述充电枪头,且垂直于所述第一安装件;

16、第二连接件,活动设于所述第一安装件背离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件开设有沿所述轴向和第二方向延伸的腰形槽;

17、滑轴,设于所述第一安装件背离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一侧,所述滑轴位于所述腰形槽内;所述滑轴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安装件的转动轴线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且均偏离所述第一安装件的中心区域;

18、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二安装件。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和所述第三驱动件中至少一个为软体肌肉结构。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软体肌肉结构包括两个端板、能够变形的柔性侧壁以及开口,所述柔性侧壁与两个所述端板围合形成具有中心轴线的筒状的腔体,所述柔性侧壁被设计成或包括多层折叠结构,每一层折叠结构均具有折叠面,相邻两层折叠结构的折叠面的连接处形成折痕面,所述折痕面包括一条或多条折痕;

21、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柔性侧壁上或所述端板上,所述开口用于使流体进出所述腔体以改变所述腔体的内外压差并使所述折叠结构压缩或伸展以驱动所述端板移动。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绝缘盖操作装置还包括第三安装件和限位件,所述第三安装件与所述第一安装件在轴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设于所述第一安装件和所述第三安装件之间;所述第三驱动机构设于所述第三安装件背离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一侧;

23、所述限位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件,所述限位件的另一端活动穿设所述第三安装件。

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夹持件连接,驱动所述夹持机构对绝缘盖进行夹持和松开,所述夹持件为真空吸附件或夹爪。

2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连接,所述安装座朝向充电座的一侧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能够容置至少部分所述绝缘盖,所述夹持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

2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为橡胶件。

27、本技术提供的绝缘盖操作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第一驱动机构驱动夹持机构对绝缘盖进行夹持和松开,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第一驱动机构沿轴向移动,第三驱动机构用于安装于充电头,并驱动第二驱动机构沿垂直于轴向的方向移动,能够实现将绝缘盖从充电座移除和将绝缘盖盖设于充电座上,无需通过人工进行操作,不仅可以减少人工、提高效率,还能让充电机械臂实现全自动化充电。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绝缘盖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盖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盖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件背离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安装件在所述第一驱动件的直线伸缩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安装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盖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绝缘盖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和所述第三驱动件中至少一个为软体肌肉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绝缘盖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体肌肉结构包括两个端板、能够变形的柔性侧壁以及开口,所述柔性侧壁与两个所述端板围合形成具有中心轴线的筒状的腔体,所述柔性侧壁被设计成或包括多层折叠结构,每一层折叠结构均具有折叠面,相邻两层折叠结构的折叠面的连接处形成折痕面,所述折痕面包括一条或多条折痕;

7.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绝缘盖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盖操作装置还包括第三安装件和限位件,所述第三安装件与所述第一安装件在轴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设于所述第一安装件和所述第三安装件之间;所述第三驱动机构设于所述第三安装件背离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一侧;

8.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绝缘盖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夹持件连接,驱动所述夹持机构对绝缘盖进行夹持和松开,所述夹持件为真空吸附件或夹爪。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绝缘盖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连接,所述安装座朝向充电座的一侧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能够容置至少部分所述绝缘盖,所述夹持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绝缘盖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为橡胶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绝缘盖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盖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盖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件背离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安装件在所述第一驱动件的直线伸缩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安装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盖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绝缘盖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和所述第三驱动件中至少一个为软体肌肉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绝缘盖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体肌肉结构包括两个端板、能够变形的柔性侧壁以及开口,所述柔性侧壁与两个所述端板围合形成具有中心轴线的筒状的腔体,所述柔性侧壁被设计成或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润智
申请(专利权)人:万勋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