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路控制,尤其是涉及一种自适应不同ac家庭电压标准的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1、在不同地区或国家,家庭使用的电压标准不同,目前世界上主要有2种民用电压120vac和220vac。对于电器来说,如果将其直接接入到不同的交流电源,不仅会造成使用不方便,还会由于插错电压造成电器损坏的现象。
2、目前常用的解决办法主要有:方法一,采用宽电压设计,由于大多数的家用电器采用开关电源,但是对一些大功率的电器就不太实用,缺点是成本高、电路复杂。方法二,有些大功率的电器采用增加一个转换开关,从而实现从120v到220v的电压转换,缺点是增加了额外的设备成本。方法三,使用变压器改变电压值,变压器可以将高电压转换为低电压或低电压转换为高电压,以适应不同的电压标准,但是变压器的制造工艺要求高,体积大,成本也较高。
3、总结而言,以上提到的解决办法各有利弊,急需要一合适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成本低、结构简单的自适应不同ac家庭电压标准的驱动电路。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适应不同ac家庭电压标准的驱动电路,包括整流桥、ac电压识别电路、ac电压过零点识别电路和可调控驱动电路,所述整流桥与交流电电性连接,所述ac电压识别电路和所述ac电压过零点识别电路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整流桥电性连接,所述ac电压识别电路和所述ac电压过零点识别电路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可调控驱动电路电性连接。
3、作为对本技术
4、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第一限流电阻包括电阻r7和电阻r8,所述电阻r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整流桥的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电阻r8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光耦合器的阳极电性连接。
5、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ac电压过零点识别电路包括第二限流电阻、第二光耦合器和第二上拉电阻,所述第二限流电阻的一端与所述整流桥的第一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光耦合器的阳极和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二限流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整流桥的第二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光耦合器的发射集接地,所述第二光耦合器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二上拉电阻和所述可调控驱动电路电性连接。
6、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第二限流电阻包括电阻r10和电阻r11,所述电阻r1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整流桥的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电阻r11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光耦合器的阳极电性连接。
7、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可调控驱动电路包括芯片、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三极管、可控硅光耦合器、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可控硅,所述芯片的输入端与所述ac电压识别电路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所述芯片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可控硅光耦合器的阳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可控硅光耦合器的阴极接地,所述可控硅光耦合器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可控硅光耦合器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可控硅的控制极和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可控硅的阴极分别与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可控硅的阳极分别与负载电性连接。
8、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芯片的模拟输入端与所述ac电压识别电路的另一端电性连接。
9、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还包括比较器,所述ac电压识别电路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比较器与所述芯片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10、本技术由于采用了整流桥、ac电压识别电路、ac电压过零点识别电路和可调控驱动电路,可以自适应不同的交流家庭电压标准,无需用户手动调整或更换设备,使得电器在不同地区或国家使用时更加方便,无需担心电压不匹配问题;可以适应多种交流电压标准,例如120vac和220vac;通过电压识别和过零点识别来监测电压变化,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有助于保护电器免受电压过高或过低的损害,提高了电器的稳定性和寿命;使用这种驱动电路的电器不需要手动切换或使用另外的转换装置,节省了用户的时间和精力,具有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自适应强、方便、兼容性好、保护性强和省时省力等优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适应不同AC家庭电压标准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整流桥、AC电压识别电路、AC电压过零点识别电路和可调控驱动电路,所述整流桥与交流电电性连接,所述AC电压识别电路和所述AC电压过零点识别电路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整流桥电性连接,所述AC电压识别电路和所述AC电压过零点识别电路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可调控驱动电路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AC电压识别电路包括第一限流电阻、第一光耦合器和第一上拉电阻,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一端与所述整流桥的第一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光耦合器的阳极和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整流桥的第二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光耦合器的发射集接地,所述第一光耦合器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一上拉电阻和所述可调控驱动电路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流电阻包括电阻R7和电阻R8,所述电阻R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整流桥的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电阻R8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光耦合器的阳极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流电阻包括电阻R10和电阻R11,所述电阻R1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整流桥的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电阻R11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光耦合器的阳极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控驱动电路包括芯片、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三极管、可控硅光耦合器、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可控硅,所述芯片的输入端与所述AC电压识别电路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所述芯片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可控硅光耦合器的阳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可控硅光耦合器的阴极接地,所述可控硅光耦合器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可控硅光耦合器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可控硅的控制极和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可控硅的阴极分别与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可控硅的阳极分别与负载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的模拟输入端与所述AC电压识别电路的另一端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比较器,所述AC电压识别电路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比较器与所述芯片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不同ac家庭电压标准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整流桥、ac电压识别电路、ac电压过零点识别电路和可调控驱动电路,所述整流桥与交流电电性连接,所述ac电压识别电路和所述ac电压过零点识别电路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整流桥电性连接,所述ac电压识别电路和所述ac电压过零点识别电路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可调控驱动电路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ac电压识别电路包括第一限流电阻、第一光耦合器和第一上拉电阻,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一端与所述整流桥的第一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光耦合器的阳极和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整流桥的第二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光耦合器的发射集接地,所述第一光耦合器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一上拉电阻和所述可调控驱动电路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流电阻包括电阻r7和电阻r8,所述电阻r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整流桥的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电阻r8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光耦合器的阳极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ac电压过零点识别电路包括第二限流电阻、第二光耦合器和第二上拉电阻,所述第二限流电阻的一端与所述整流桥的第一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光耦合器的阳极和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二限流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整流桥的第二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光耦合器的发射集接地,所述第二光耦合器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二上拉电阻和所述可调控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华健,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莱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