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光元件保护膜、偏光板及液晶显示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2285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偏光元件保护膜、偏光板及液晶显示元件,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施了针对由聚乙烯醇所构成的偏光元件的易接着形状的新颖的纤维素酯制偏光元件保护膜、及具有这种偏光元件保护膜的偏光板、以及液晶显示元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该偏光元件保护膜,具有纤维素酯制透明基材层,并且具有形成在所述基材层内面的微细凹凸形状,基材层内面的算术表面粗糙度(Ra)为1μm以上10μm以下。所述基材层内面的十处的平均粗糙度(Rz)优选为2μm以上60μm以下,基材层内面的十处的平均粗糙度(Rz)相对于算术平均粗糙度(Ra)的粗糙度比(Rz/Ra)优选为1以上15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偏光元件保护膜、具有偏光元件保护膜的偏光板以及具有偏光板 的液晶显示元件。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为薄型、轻量且耗电 小,因此可取代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而广泛使用。液晶显示装置的使用领 域,是从以往的计算器或时钟等小型品扩大到汽车用仪表、电脑(personal computer, PC) 显示器、电视等大型品中。如图5所示,配置在液晶显示装置上的通常的液晶显示元 件21具有液晶单元 25,其是由两个面的透明介质层26 (例如玻璃)夹持液晶层27而成;偏光板22,其是在具 有偏光能的偏光元件24的两个面经由接着剂而贴合偏光元件保护膜23而成;并且具有经 由接着剂层28由偏光板22自上下夹持液晶单元25而成的结构。如上所述,自提高强度与 使操作变容易的观点考虑,由偏光元件保护膜23来保护偏光元件24。偏光元件的材料通常使用作为亲水性树脂的聚乙烯醇(polyvinylalcohoLPVA), 通过将PVA膜单轴延伸后,以碘或二色性染料进行染色,或者在染色后进行延伸,接着用 硼化合物进行交联而形成偏光元件。另外,偏光元件保护膜要求具有光学上透明且双折 射性小、与由PVA所构成的偏光元件的接着性优异等特性,因此通常使用三乙酰纤维素 (triacetylcellulose,TAC)。用碱对三乙酰纤维素进行皂化处理(将酯基取代成作为亲水 性基团的羟基)后,经由水溶性接着剂而接着在由作为亲水性树脂的聚乙烯醇所构成的偏 光元件上。三乙酰纤维素膜通常利用溶液铸膜法来制造。所谓溶液铸膜法,是指将使三乙酰 纤维素溶解于卤素系溶剂等溶剂中而成的所谓掺杂(dope)的溶液,流铸在作为支撑体的 旋转的环带或鼓上而成膜的制法。在流铸后,将溶剂的一部分在支撑体上加以干燥,从支撑 体上剥离固化而获得的膜,将剩余的溶剂干燥而获得三乙酰纤维素膜。这种方法必须除去在成形的膜内部残存的溶剂,因此干燥线或蒸发的溶剂的回收 及再生装置等设备及制造成本变得庞大。另外,因为使用卤素系溶剂,所以就环境问题方 面而言,也需要开发代替材料及其他制造方法。另一方面,也提出了利用熔融挤出法(melt extrusion method)制造纤维素酯膜的方法(例如日本专利特开2006-63169号公报、日本 专利特开2006-306027号公报等)。然而,根据利用这些方法而获得的纤维素酯膜,存在以 下问题由于平滑地形成表面,而无法获得与由PVA所构成的偏光元件的充分的接着性。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2006-63169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特开2006-30602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实施了针对由聚乙烯醇所构成的偏光元件的易接着形状的新颖的纤维素酯制偏光元件保护膜、及具有这种 偏光元件保护膜的偏光板、以及液晶显示元件,非常适于实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 的一种偏光元件保护膜,其具有纤维素酯制透明基材层,并且具有形成在所述基材层内面的微细凹凸形状,基材层内面的算术表面粗糙度(Ra)为Iym以上IOym以下。该偏光元件保护膜在基材层内面以该内面的表面粗糙度(Ra)成为Iym以上 IOym以下的方式具有微细凹凸形状。由于该偏光元件保护膜如上所述般在基材层的整个 内面具有所述尺寸的微细凹凸形状,因此基材层内面的表面积明显增加。因此,根据该偏光 元件保护膜,由于偏光元件或接着剂层与基材层内面接触的面积明显增加,因而接着性提 高。另外,如果用碱将如上所述般内面具有宽广表面积的纤维素酯制基材层皂化,那么在内 面表面产生的作为亲水性基团的羟基比通常增加,由此与由聚乙烯醇所构成的偏光元件及 接着剂层的接着性也会有效地提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偏光元件保护膜,其中所述基材层内面的十处的平均粗糙度(Rz)优选为 2μπι以上60μπι以下,基材层内面的十处的平均粗糙度(Rz)相对于算术平均粗糙度(Ra) 的粗糙度比(Rz/Ra)优选为1以上15以下。通过使基材层内面的十处的平均粗糙度(Rz) 在所述范围内,而会进一步扩大内面的表面积,并进一步提高接着性。另外,通过基材层内 面的微细凹凸形状以粗糙度比(Rz/Ra)在所述范围内的方式,整体上具有固定的粗糙度且 大致均勻地形成,而可增大基材层内面的表面积并且可减少凹凸的不均。因此,根据该偏光 元件保护膜,能提高与偏光元件的接着的均勻性,并且能减少膜上的亮点,能提高作为偏光 元件的保护膜的品质。前述的偏光元件保护膜,其中所述纤维素酯优选为乙酸丙酸纤维素。乙酸丙酸纤 维素的熔融性、成形性优异,因此可容易且经济地形成基材层内面的凹凸形状。另外,容易 对乙酸丙酸纤维素进行皂化处理,通过皂化可容易且充分地发挥出基材层内面的亲水性。前述的偏光元件保护膜,其中该偏光元件保护膜可具有积层在基材层外面侧的抗 反射层(例如包括称作防眩层(anti-glare layer)、抗反射层、低折射率层的抗反射层)或 硬涂层。当具有抗反射层的偏光元件保护膜配设在液晶显示元件的显示面侧时,在保护偏 光元件的同时可发挥出抗反射功能。另外,通过偏光元件保护膜进一步具有硬涂层,而可强 化偏光元件的保护功能。前述的偏光元件保护膜,其中该偏光元件保护膜优选利用挤出薄片成形法而形 成,即,使熔融状态的纤维素酯通过在周围具有所述基材层内面的反转形状的辊模与其他 辊的夹持点,而转印所述形状。如果通过利用这种挤出薄片成形法的所谓压花加工来形成 基材层内面的凹凸形状,那么可容易且准确地对该凹凸形状的尺寸或具体形状、及基材层 内面的表面粗糙度等进行设定及调整。另外,通过利用挤出薄片成形法同时进行膜成形与 基材层内面的凹凸形状成形,而当将成形的膜加以卷绕时,由于基材层内面的凹凸形状的 存在,而可减少膜间的密接性,因此可制造特长卷的膜。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 一种偏光板,其具备具有聚乙烯醇的偏光元件、及积层在该偏光元件的两个面侧的一对偏光元件保护膜,在偏光板中,优选使用在基材层内面具有微细凹凸形状的该偏光元件保护 膜作为至少一片的偏光元件保护膜。在这种偏光板中,通过在偏光元件的至少一个面侧,使 用具有实施了针对聚乙烯醇的易接着形状的基材层的该偏光元件保护膜,而可提高偏光元 件与该偏光元件保护膜的接着性、接着的耐久性,而且还会提高偏光板的强度、操作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另外再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专利技术提 出的一种液晶显示元件,其具有液晶单元、与积层在该液晶单元的两个面侧的一对偏光板, 在液晶显示元件中,优选使用具有在基材层内面具有微细凹凸形状的偏光元件保护膜的所 述偏光板,来作为至少一片的偏光板。在这种液晶显示元件中,偏光元件与偏光元件保护膜 的接着性、接着耐久性高,偏光板的强度、操作性优异,因此液晶显示元件所具有的各特性 能长时间稳定地发挥,可靠性提高。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谓“内面”是指在一对偏光元件保护膜间夹持偏光元件而成 的偏光板中,中心的偏光元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偏光元件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其具有纤维素酯制透明基材层,并且具有形成在所述基材层内面的微细凹凸形状,基材层内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1μm以上10μm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村惠弌
申请(专利权)人:吉罗企划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