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机制山砂再生骨料混凝土制备方法及混凝土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贵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机制山砂再生骨料混凝土制备方法及混凝土技术

技术编号:4001739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6: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制山砂再生骨料混凝土制备方法及混凝土,其通过从建筑垃圾中分离出废弃混凝土作为原材料,经过至少两次破碎和两次筛分获得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将机制山砂与再生骨料结合制备机制山砂再生骨料混凝土,先测定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的吸水率和含水率,并根据吸水率和含水率对再生骨料进行补水处理,在拌合前的再生粗骨料应为饱和面干状态、再生细骨料通过加入额外的水进行补水,最后采用二次搅拌强化再生骨料界面过渡区的方法对拌合物进行搅拌,制得机制山砂再生骨料混凝土。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有效利用建筑垃圾和机制山砂,有效解决了建筑垃圾堆积和河砂短缺的问题,对减少碳排放、节约土地资源以及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制山砂再生骨料混凝土制备方法及混凝土,属于废弃混凝土利用。


技术介绍

1、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大量现有建筑达到设计年限,废弃混凝土的数量将逐年增加,全球至少有约35%的废弃混凝土被填埋,大量的废弃混凝土将占用土地资源并造成环境问题。此外,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对于河砂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许多地区的河砂资源已经面临枯竭,而过度采砂会带来严重的生态和社会影响。

2、将机制山砂与再生骨料进行结合配制机制山砂再生骨料混凝土并应用于土木工程中,这对于解决建筑垃圾堆积和河砂短缺的问题,减少碳排放、节约土地资源以及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机制山砂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的研究较少。相较河砂,机制山砂的棱角突出,形状较不规则,微粉含量较多。同时,不同岩性的机制砂和天然粗骨料配制出的混凝土和易性和力学性能具有较大差异。此外,机制山砂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随着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增加可能具有较大衰减。因此,使用合理的改善技术提高机制山砂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对于其进一步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制山砂再生骨料混凝土制备方法及混凝土,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机制山砂再生骨料混凝土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4、步骤s1、分离杂质:将废弃混凝土块中的杂质分离出来;

5、步骤s2、采用一级破碎机对废弃混凝土块进行第一次破碎:根据废弃混凝土类型选择对应的破碎方式进行初次破碎;

6、步骤s3、采用一级筛分机对初次破碎物料第一次筛分;

7、将粒径大于二级破碎机要求的最大粒径的循环进入步骤s2,其余进入步骤s4,并筛除微粉以减少再生骨料中的旧砂浆含量;

8、步骤s4、采用二级破碎机进行第二次破碎:对初次破碎的废弃混凝土进行二次破碎,以减少再生粗骨料表面的旧砂浆含量,使其破碎的直径小于10mm;

9、步骤s5、采用二级筛分机进行第二次筛分:筛分出成品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且对再生细骨料进行二次筛分,使微粉筛除,降低再生细骨料中的旧砂浆含量;

10、步骤s6、测定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的吸水率和含水率,并根据吸水率对再生骨料进行补水处理,使再生粗骨料达到饱和面干状态;

11、步骤s7、以粗骨料、细骨料、水泥、水为原材料,采用二次搅拌工艺制得机制山砂再生骨料混凝土。

12、前述步骤s2中,废弃混凝土类型包括素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其中素混凝土使用带破碎锤的钩机对其进行初次破碎,使其符合颚式破碎机的进料尺寸;钢筋混凝土使用带磁吸分离功能的大型破碎机对其进行初次破碎。

13、前述步骤s3中,第一次筛分时,将粒径小于0.15mm的微粉筛除,以减少再生骨料中的旧砂浆含量。

14、前述步骤s5中,通过二级筛分机筛分出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再生粗骨料的粒径为5-10mm,再生细骨料的粒径为0.15-5mm,并将粒径小于0.15mm的微粉筛除,以减少再生骨料中的旧砂浆含量。

15、前述步骤s6中,采用浸泡补水方式对再生粗骨料进行补水处理,而再生细骨料直接以在搅拌混凝土的总用水量的基础上加水的方式进行补水处理,补水量=(吸水率-含水率)*再生细骨料质量。

16、前述步骤s7中所述的二次搅拌方法为:

17、步骤s701、先加入全部的粗、细骨料并搅拌60秒以上,使粗细骨料充分的混合均匀,再加入50%的水并搅拌60秒以上,然后加入所有的水泥并搅拌30秒以上,使再生骨料表面附着一层水泥砂浆,强化填补再生骨料的部分空隙和界面过渡区;

18、步骤s702、加入50%的水并搅拌120秒以上,完成搅拌。

19、一种机制山砂再生骨料混凝土,其组分及重量份数为:

20、水泥410-445份、水195-210份、细骨料600-605份、粗骨料1090-1140份;

21、其中,所述粗骨料为再生粗骨料、天然粗骨料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混合量不限;所述细骨料为再生细骨料、机制山砂的一种或两种混合,混合量不限,并且所述再生细骨料、再生粗骨料采用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制备方法制得。

22、前述混凝土的水灰比为0.45-0.50,砂率为33-37%。

23、前述再生粗骨料的吸水率不高于6%,压碎值不高于16%,表观密度不低于2500kg/m3;再生细骨料的吸水率不高于8%,含水率不高于3%,亚甲蓝mb值不高于1.1g/kg,细度模数不大于3.0,压碎指标不高于23%,表观密度不低于2600kg/m3。

24、前述机制山砂的吸水率不高于2.5%,含水率不高于1.1%,表观密度不低于2600kg/m3,细度模数不高于3.1,亚甲蓝mb值不高于1.2g/kg,压碎指标不高于18%。

25、与现有技术比较,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机制山砂再生骨料混凝土制备方法及混凝土,其通过从建筑垃圾中分离出废弃混凝土作为原材料,经过至少两次破碎和两次筛分获得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将机制山砂与再生骨料结合制备机制山砂再生骨料混凝土,先测定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的吸水率和含水率,并根据吸水率对再生骨料进行补水处理,在拌合前的再生粗骨料应为饱和面干状态、再生细骨料通过加入额外的水进行补水,最后采用二次搅拌强化再生骨料界面过渡区的方法对拌合物进行搅拌,制得机制山砂再生骨料混凝土。本专利技术可有效利用建筑垃圾和机制山砂,通过多级骨料破碎、多级骨料筛分、测定骨料的物理性能设计配合比和搅拌方法强化骨料的改进方法,在未添加外加剂的情况下,可获得与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相近的机制山砂再生骨料混凝土。并且,根据不同组分配比,将机制山砂与再生骨料进行结合,可制备不同类型的机制山砂再生骨料混凝土,如机制山砂再生细骨料混凝土、机制山砂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和全再生骨料混凝土等,有效解决了建筑垃圾堆积和河砂短缺的问题,对减少碳排放、节约土地资源以及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6、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27、通过骨料的多级破碎和多级筛分、依据骨料物理性能调整设计配合比、改进搅拌方法,在未添加任何外加剂的情况下,配制的机制山砂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与普通混凝土没有明显差异,使得通过一种简单方法配制的机制山砂再生骨料混凝土可以应用于设计要求较低的工程,为减少建筑垃圾的堆放和缓解河砂短缺提供了新的方向。

28、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制山砂再生骨料混凝土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制山砂再生骨料混凝土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废弃混凝土类型包括素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其中素混凝土使用带破碎锤的钩机对其进行初次破碎,使其符合颚式破碎机的进料尺寸;钢筋混凝土使用带磁吸分离功能的大型破碎机对其进行初次破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制山砂再生骨料混凝土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第一次筛分时,将粒径小于0.15 mm的微粉筛除,以减少再生骨料中的旧砂浆含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制山砂再生骨料混凝土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通过二级筛分机筛分出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再生粗骨料的粒径为5-10 mm,再生细骨料的粒径为0.15-5 mm,并将粒径小于0.15 mm的微粉筛除,以减少再生骨料中的旧砂浆含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制山砂再生骨料混凝土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中,采用浸泡补水方式对再生粗骨料进行补水处理,而再生细骨料直接以在搅拌混凝土的总用水量的基础上加水的方式进行补水处理,补水量=(吸水率-含水率)*再生细骨料质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制山砂再生骨料混凝土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7中所述的二次搅拌方法为:

7.一种机制山砂再生骨料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其组分及重量份数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混凝土的水灰比为0.45-0.50,砂率为33-37%。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再生粗骨料的吸水率不高于6 %,压碎值不高于16 %,表观密度不低于2500 kg/m3;再生细骨料的吸水率不高于8 %,含水率不高于3%,亚甲蓝MB值不高于1.1 g/kg,细度模数不大于3.0,压碎指标不高于23 %,表观密度不低于2600 kg/m3。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机制山砂的吸水率不高于2.5%,含水率不高于1.1%,表观密度不低于2600 kg/m3,细度模数不高于3.1,亚甲蓝MB值不高于1.2 g/kg,压碎指标不高于18 %。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制山砂再生骨料混凝土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制山砂再生骨料混凝土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废弃混凝土类型包括素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其中素混凝土使用带破碎锤的钩机对其进行初次破碎,使其符合颚式破碎机的进料尺寸;钢筋混凝土使用带磁吸分离功能的大型破碎机对其进行初次破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制山砂再生骨料混凝土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第一次筛分时,将粒径小于0.15 mm的微粉筛除,以减少再生骨料中的旧砂浆含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制山砂再生骨料混凝土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通过二级筛分机筛分出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再生粗骨料的粒径为5-10 mm,再生细骨料的粒径为0.15-5 mm,并将粒径小于0.15 mm的微粉筛除,以减少再生骨料中的旧砂浆含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制山砂再生骨料混凝土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中,采用浸泡补水方式对再生粗骨料进行补水处理,而再生细骨料直接以在搅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红鸟许应杰李应平陈靖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